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广州荔湾区"六普"资料为根据,就"人户分离"问题与社区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与探讨。荔湾区"六普"数据显示,在户籍人口为主的管理体制下,"人户分离"现象普遍,易诱发社区公共资源配置失真、流动人口公共需求难以满足、居民生活便利性受阻等问题。"人户分离"问题的治理,除依赖"顶层"部门的制度与工作配合外,属地化社区人口管理服务机制与具有暂时替代意义的有关机制建设,是化解问题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
普法教育与公民法律观念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法教育是法律观念现代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在法律观念现代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普法教育存在的问题限制了这种作用的充分发挥 ,因此 ,积极改进与完善我国的普法教育制度 ,对于公民法律观念现代化的实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吴刚 《公民导刊》2012,(6):25-26
经过"五五"普法教育,我市农民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但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村社,特别是偏远山区,普法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难题。本文作者结合"六五"普法要求,对重庆市农村普法工作中存在的"四难"问题及造成"四难"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增强农村普法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农村普法教育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如何建设一支真正适合农村现实的普法教育志愿者队伍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问题。笔者基于我国农村"熟人社会"的社会特点以及农村普法教育的现实需求,提出了"熟人志愿者"的设想,并从志愿者服务法律制度的保障、农村普法教育志愿者组织的设立、志愿者的招募、培训、管理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我国农村普法教育"熟人志愿者"队伍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黄伟明 《湖湘论坛》2008,21(5):96-97
农民是我国国民体系中的主体,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深化农村普法教育,无疑将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培育,进而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普法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村普法教育遇到一些机遇和问题,要积极寻找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普法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士文 《前沿》2011,(21):30-36
"普世价值"的争论既是政治异见的交锋,也是社会思潮冲突的缩影,还深刻体现出哲学派别的分歧。"普世价值"缘起西方,但西方普通人、政治人、宗教人士对此概念沿着客观性、实践性、主观性路线有不同解读并在变化。中国对该词的理解已经不同于西方,有了"中国特色":或指西方模式;或指自由民主人权;或指人类共同的利益。不同人群间难于对话。"普世价值"争论已经复杂化,应该分别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7.
"北部湾速度"、"广西奇迹"……近年来,我区作为一个沿海沿边的西部少数民族省区,在发展上赶超跨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新速度。我们在为之欣喜的同时,也不难看出,广西在发展历程中书写的一个个新历史和新纪录,无不与这里稳定、祥和、规范、有序的环境息息相关。我区长期坚持不懈地抓全民普法教育,抓法治建设,抓平安建设,抓社会管理创新,抓民族团结,牢牢夯实经济发展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邹萍 《中国人大》2011,(9):25-25
一个好的形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普法应跳出宣传教育传统的模式,积极探索与学习内容相适应、大家易于接受的新型的宣传教育方式,不断增加普法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创新普法形式:一是要利用互联网开展普法教育,开辟普法教育网络专栏,通过大家点击查看,进行没有教室,没有老师,没有课本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9.
白剑波 《求索》2011,(1):72-74
近年来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日趋热烈。西方学者们宣扬"人权、自由、平等"等天赋观念是人类各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共有的普世价值,并以此指责其他非西方国家和文化的主权与独立性。如何正确看待与分析评价西方学者们宣传的"普世价值"观,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问题,甚至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一、普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普法范围不广普法的对象应该是广大的各民族群众,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学生等社会各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学识的社会组成细胞,即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是普法的对象。但在过去的三个五年普法工作中,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只重视对党政干部的普法教育,而忽视了对工人、学生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普法教育,因而极大地影响了工人、学生、农民的法律意识的提  相似文献   

11.
立足发展保稳定 保持稳定促发展张赓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加速滑县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加大稳定工作力度。最近,我县又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年终省、市计划生育大检查、信访和社会治安大检查。三优杯检查、"二五"普法教育检查。全县政治...  相似文献   

12.
雨辰  建峰 《浙江人大》2011,(8):14-16
2011年6月13日,中共浙江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关于在全省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总结我省25年来,尤其是"五五"普法以来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浙江实际,明确了主要任务,突出了重点对象,强化了"实效"意识,既符合全国规划的要求,又体现了普法教育的"浙江特色"。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教育、引导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其中“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客观反映了目前普法宣传工作中科学性、实效性、创新性不够等问题,也为我们改进工作指明了方向。探索建立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努力破解普法宣传工作的难点和不足,是当前司法行政工作十分现实和重要的课题。本文在对重庆市江北区普法宣传工作梳理分析后,提出建立社会普法教育机制的初步构想,旨在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高法治素养,推进法治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汲立立 《前沿》2012,(5):176-178
全球性的社会、经济、生态和发展问题引发了全球性的道德危机和价值困境,现代道德体系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并非某个单一文明可以回答的。这是时代向世界诸多文化,当然也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关于人类如何摆脱道德困境的思考。儒家文化内涵中包含了具有最低限度普世价值的概念,拥有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文化资源。特别是在公共外交视野下,儒家价值观普世化有其独特的合理解释和可能路径,即重视"以身体道"的个人和建立孔子学院。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五”计划都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思想。普法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我国已开展了三个五年普法教育工作,并将开始“四五”普法。为了让广大读者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普法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特刊载司法部部长张福森的专稿。  相似文献   

16.
张琦 《今日海南》2016,(6):8-10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着力推动全体党员普遍受教育,聚焦突出作风问题,联系思想工作实际靶向整改,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一脉相承、前后接续,体现了党中央持续抓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决心,体现了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定力,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7.
普世价值讨论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戈 《同舟共进》2009,(2):35-37
有没有"普世价值"? 价值,从哲学上考察,反映客观事物对人的特定功用,有使用价值、认知价值、善恶价值、审美价值等多种类型。人们常常在两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有时,指的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因某人或某一部分人的承认或否认而改变;有时,则指人们的价值观念,即人们对价值的追求、取向或判断,它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具有主观色彩。"普世价值",亦称"普适价值",意为"全人类适用或共同追求的价值"。前些日子,此词似乎在媒体上颇流行了一阵子。  相似文献   

18.
王凡  杨黔粤 《人大论坛》2009,(10):28-28
7月23日,司法部副部长张苏军调研贵州省兴义市“整村推进普法教育”活动,对该市开展普法教育活动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9.
段建宏 《求索》2010,(12):182-183,119
受近代自然科学"追求教育知识确定性"观念之影响,现行教育研究过分寻求"教育规律"及教育理论,而忽视教育之实践性特点,于此导致了现行教育研究之"学科恐慌"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等问题。欣慰的是,随着教育学科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学者们也开始从"元教育"的研究中寻求教育研究的新径向,实践教育学因此而生。本文试图从教育规范这一实践教育学的研究核心出发,探析实践教育学之相关理论问题,以期促成中国教育研究之实践韵意,使之真正成为"实践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20.
王秋艳  ;范明英 《前沿》2014,(23):31-34
通过对我国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调查分析,发现当前社会转型加速期的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弱化,主要表现在"入脑"而不"入心"、强知识而弱行动、盲目质疑而非理性接受、需求多样而供给单一的四个问题。在这种情势下,本文深入剖析了其政治信仰陷入困境的社会、文化、个体心理等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从时代情境、社会环境、文化意境和理性心境这四个维度出发,强化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