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导刊》2011,(11):37-37
近日。有网友在天涯社区、百度贴吧爆料称。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抚州管理中心要求员工熟记公司领导车牌。并将之纳入员工业务考核。(10月22日《南方日报》)让员工熟记公司领导车牌,目的不难想到,就是好让自己的顶头上司快速通过收费站。这只能说是一种特权意识使然,只要有权就用,就发挥到极致。  相似文献   

2.
一个公司光靠优厚的薪金、稳定的福利,有时也很难长久地留住员工,要想让员工为公司勤恳地工作,就得想办法让员工爱上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越做越开心,公司才能很好地发展下去。如何让员工在工作中越做越开心呢?使命感可以驱动人们向前走。公司必须赋予员工使命感,这样员工就有可能在工作中更投入,更多地关心公司的成长。公司要敢于释放员工的能量与想象力。如果员工处于一个自由、不拘小节、有机会真正参与的环境之中,他们便可以发挥更大的能量。当员工知道公司的成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时,就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反之,处处让员工惟命是从,员工…  相似文献   

3.
让员工将不满说出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能干的管理者,也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在某一方面,说不定下级比领导更有经验。国际知名企业的领导人,大多是从谏如流的管理者。如:微软的比尔·盖茨鼓励员工畅所欲言,对公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甚至上司的缺点,都要毫无保留地提出批评、建议或提案。他说:“如果人人都能提出建议,就说明人人都在关心公司,公  相似文献   

4.
让员工全心全意地支持自己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没有员工的支持,hr主管不论如何声嘶力竭地发号施令,都是枉费唇舌。没有员工的支持,hr主管就成了孤家寡人,寸步难行。所以了解员工支持的各种类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所谓感召力,就是通过感化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召唤,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正职领导大多负责一个部门或者一个机关的全面工作,领导着一班人,如果一味地靠行政命令的手段让员工被动地服从你,时间长了就会使员工心生怨气,离心离德,  相似文献   

6.
《就业与保障》2010,(5):6-6
小保:银根紧缩,某房地产公司扩张,资金发生了困难,公司领导动员员工入股。公司员工司机老张觉得,公司领导说得有理,“公司生存、扩张职工人人有责”,能挣工资,还能分红,与公司与员工,都有利,何乐而不为?于是他向公司交了6万元,成了公司的股东。谁知,就因为入股,成了公司的股东,分得了公司的股利,公司竞否认了他的劳动者身份。最近他在为公司拉建筑材料途中遇车祸受伤,却不给他作工伤认定。请问:公司员工入了股,成了股东,即便仍参加公司的劳动,工人劳动者的身份就没了,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7.
"诚信、拼搏、务实",六个大字作为企业的核心精神被每一个员工所熟记,简单的词语却无声地传递着公司领路人的追求。谢和理,重庆坤飞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北碚区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从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到充满责任感的人大代表,谢和理一直用行动向选民证明着自己。  相似文献   

8.
"让我再次说声谢谢""晋江保安就是我的家,她给我关怀、给我温暖、助我成长。选择保安,成为晋江保安公司的一员,我无怨无悔。"1月9日,在福建省晋江市保安服务公司慰问困难员工座谈会上,保安员白宝发发表了这样的感言。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波及白宝发的家乡陕西汉中。家中的房屋成了危房,让本来就并不富裕的家庭更显拮据,也让白宝发忧心忡忡。在晋江保安服务公司,像白宝发这样家里受灾的还有来自四川的王青松、温建平等几个人。就在白宝发几个人先后得知家里受灾消息的第一时间,公司领导也了解  相似文献   

9.
目前.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但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看得见。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怎样才能够让员工恢复信心,与公司共同渡过难关?某机构专家认为,主管要激励员工就得从其动机出发,只有给员工所想的才是真正的激励。在了解员工的基础上,使出激励员工的“九大妙招”。聚集起团队的力量,金融危机下公司也会平稳成长。  相似文献   

10.
唐峻 《精神文明导刊》2006,(9):59-59,61
企业文化的概念源自于欧美国家,是欧美国家在治理企业过程,超越管理体系和制度时运用的一种手段。欧美国家是以制度为基本的社会体系,从而也形成了公司治理的规范体系。制度本身的作用是制约,它可以让员工达到公司对员工要求的一个基本底线。随着公司的发展,特别是公司进入成熟期,管理者开始意识到用纯粹的制度来管理员工,就很难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于是人们就开始研究中国的五千年历史,发现,激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1.
易高潮 《中国保安》2012,(17):35-37
湖北省松滋市保安服务总公司的黄申毕虽然貌不惊人、语不出众,但进公司7年多来所做的工作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他既会修理防暴枪械,又会维修水电、粉刷油漆,他管理后勤基地生产和机关食堂,还担任办公用品、被装后勤物资仓库的保管;偶遇应急处突之事,他穿上防弹衣就登车前行;每逢食堂管理员离队休假,他就上街买菜客串几天事务长。在公司领导和员工心里,黄申毕就是一头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的“老黄牛”。  相似文献   

12.
王素霞 《当代广西》2005,(16):41-41
坎德拉·杰弗逊是某成长迅速的大型电器公司的新任生产主管。刚一上任, 公司副总经理就给她提出建议,她手下的员工爱丽斯非常麻烦,最好能迫使她自动辞职。杰弗逊决定慎重行事,因为“我的所作所为都看在上司和手下的眼里呢”。她了解到爱丽斯是一位单身母亲,带着两个患有学习障碍症的孩子。出身工人家庭、离过一次婚的杰弗逊很同情爱丽斯,同时也害怕上任之初就随便解雇一个工作了15年的老工人,可能会让人怀疑自己的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浙江》2010,(11):I0004-I0004
中国移动湖州分公司共有女员工585名,女员工人数占公司总人数的65%。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妇委会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引导女员工围绕公司工作重点.服务企业发展大局。以实现整体超越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湖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般新员工进入公司,都会有一个试用期。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相互了解、选择而约定的不超过六个月的考察期。这是公司对新员工的一种考核之策。有些公司领导认为,这样做可以确定员工是否适合公司的岗位,然后从中挑选出自己公司需要的人才,而员工也可以在试用期期间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这样,双方都可以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5.
【案例】:王女士是一家IT公司的销售人员,并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由于需要外出销售,王女士经常工作在外,无法到公司进行考勤登记。突然有一天。王女士接到了单位的一纸通知:“因为员工手册中规定‘外出工作、办事必须经部门领导审批签字,否则属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而王女士外出销售,却从来没有让单位领导审批过,因此。王女士已经严重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公司决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6.
小保信箱     
单位不得买断工龄终止职工社保小保:我们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2011年底,公司领导称,公司亏损非常严重,已到破产边缘,诱导员工买断工龄。我们听信了公司领导说的话,就签订了买断工龄合同。后来,我们发现被单位欺骗了,就起诉到劳动仲裁委员会。在仲裁过程中,单位提供了假账(账目本身报表不平),仲裁委听信这一伪证,裁决我们败诉。请问,这种买断工龄合同合法吗?我们能否到法院起诉?江凯童江凯童:  相似文献   

17.
《干部人事月报》2013,(12):66-66
HR来信:我公司有一名女员工,7月份查出怀孕,于是她向公司提交了一份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并以电子邮件方式向公司提出病假申请,内容为“因本人怀孕反应过大,不能正常上班,特请假休息两周,望领导批准”。当日,其直属领导邮件回复,同意其休假申请。之后,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通过电子邮件形式请假。但从11月开始,她请病假时就不再提供医院的诊断证明,而只是发电子邮件。直属领导要求其提供医院诊断证明,但她始终没有回复。  相似文献   

18.
今日新疆杂志社编辑部:公司对员工的辞职有没有批准权,一直是一个困扰我们的问题.近来又有一件事让我们犯难了.我公司的一名技术骨干,公司一直想留住他,让他享受着比较高的待遇.但他还是向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公司领导经过研究,一致决定不批准他辞职.然而,这名技术骨干找到我们,说他提交的是辞职报告,是劳动者单方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只需履行告知义务即可,公司没有批准与不批准的权力。是这样的吗?我们该怎么办?杨国朝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与交流》2006,(4):42-42
1、不要让稻草人去生蛋。员工成功与企业成功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其中的道理其实是很浅显的。,现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是否意识到了让员工发展的重要性,而在于我们怎么去认识发展,怎么去实现发展。翰威特的调查显示。员工对其在公司内部未来发展的看法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公司是否有体系与制度满足其发展需求,是否让员工承担更多的职责和挑战,是否向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  相似文献   

20.
观念一 :屋顶学说与土壤学说21世纪的企业与员工应该以什么关系相处?20世纪用的是所谓“屋顶学说”员工到公司上班 ,领公司的薪水 ,公司提供许许多资源 ,让员工在里面成长 ,公司替员工挡风挡雨。但缺点是员工不能高过公司 ,员工跟老板讲话也不能太大声 ,这都是过去的说法。在21世纪 ,员工跟公司的关系已经变成“土壤学说” ,公司有很多资源灌溉土壤 ,所有的员工在这片土地上自然地成长 ,接受风吹雨打 ,能够长高就继续长 ,长不高就矮矮的 ,这是土壤学说。进入21世纪 ,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是从屋顶学说走向土壤学说。观念二 :资金资本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