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相似文献   

2.
熊英  汪德平 《法制与社会》2011,(20):227-228,230
青年大学生道德、法律信仰的失落已成现实。建立有效机制,建塑一代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法律信仰是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实践需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法治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学生道德、法律素养;倡导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德治校、依法治校,使大学生在德治、法治校园环境里得到良好熏陶与充分实践;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在我国不断呈低龄化与上升趋势,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的严重问题,其突发性、随意性、新奇性、模仿性等犯罪特点不仅反映了青少年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水准和信念意识,而且也反映出了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消极因素和社会法制弊端,为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减少青少年犯罪,必须堵截犯罪之源,增强法制意识,提升全社会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法治教育至关重要,可以帮助青少年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这不仅事关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塑造、健康人格养成,也事关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和公民法治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井然 《法制与社会》2010,(8):214-214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这对高校辅导员提高法律素养,开展工作的法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进行高校学生管理成为了学生工作的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还应该具备必要的法律素养,并通过自身学习和创新管理体制等途径将法治校园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法治意识和道德规范在人事考试工作中的作用,认为急需完善法治管理和道德约束机制,以法律的尊严来制约,以道德的力量来自律,完善人事考试机制。  相似文献   

7.
陈锐  付萌  陈晨  黄林楠 《中国司法》2023,(8):108-112
<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加快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成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议题。“八五”普法规划强调,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其中“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是重要板块,并提出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实践养成、完善制度保障的工作要求。提高公民法治素养的前提是评估现状、把握特征、精准施策。  相似文献   

8.
真正的法治必须体现道德理想和信念。即具有道德性格。所谓法治的道德性格,就是指法治所蕴涵的道德理想和法律对践行一般道德理想的功效。在遵循法治的前提下,将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才会带来良善的社会秩序。道德为法律提供心理基础和评价标准,实在法的合法性可以上溯到经由自然法和经院哲学所体认的抽象的道德正义。法律的道德性自身也存在两个层次,那就是法律的外在道德和内在道德。本文试从法律的合宪机制、法官的道德约束和公民守法机制的形成三个方面论述完善法治的道德性格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任晒 《法制与社会》2012,(3):157-158
中国法治建设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无论是执政党和政府引导下的“温和”推进,还是非常事态下的“反向”着力,中国的法治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转型背景下的中国社会,价值取向分化,利益诉求多元,中国的法治实践在现实中面临困境:立法的道德基础分化、司法的政治因素影响明显、公民守法意识畸形呈现、微薄监督下的政府执法问题凸出,中国的法治实践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法治的道德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贤 《现代法学》2002,24(3):150-153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方略 ,它受道德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优化道德环境是促进法治的重要条件。道德环境构成有许多要素 ,其中道德意识、道德主体、道德传统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加强道德意识 ,提升主体道德水平 ,弘扬优良道德传统对依法治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法与道德可以说是法学的永恒主题,法治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和处理法与道德的关系仍然值得我们深思。然而,法与道德的关系,横看成岭侧成峰,本文从法治的角度看待法与道德,希望能从法治这一条线索试探索中国建设法治社会,处理法与道德的关系的更佳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必须具备意识和制度两方面的因素,即具有法治的意识和反映法治意识的制度。在一定意义上讲,中国能否走上法治道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在于全社会的法治意识c而作为依法治国重要力量的国家机关各级各类工作人员,是否具备很强的法治意识,则是关键之关键。笔者认为,从法治体系角度看,法治意识应该分为立法意识、司法意识、执法意识、督法意识、普法意识和守法意识等6种c这6种意识虽各有侧重,但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组成一套完善的法治意识体系,对法治活动起着支配、导向的作用c-‘增强立法意识,完善…  相似文献   

13.
蒋晓伟 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法律意识 根据自身受教育以及多年的调查表明,我们过去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内容缺乏系统化.青少年普法教育的内容主要在遵纪守法和权益保护方面,忽略了青少年基础法律意识的培养.所谓基础法律意识就形式上来说,是法律意识中的感性认识部分,就内容上来说,是公民意识,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意识.  相似文献   

14.
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应当高度重视、统筹推进.推进全民守法,应当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努力使公民做到信任立法、配合执法、倚赖司法、自觉守法、主动护法,引导公民处理好学法与守法、权利与义务、法律与道德、信法与信访、维稳与维权的关系,不断提升全民守法的意识和境界.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地方税务局在以局长张小明为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围绕“依法行政是税收工作的生命线”这一理念,将税收法治融人地税文化,充分发掘税收法治文化的思想内涵,通过文化的传播和熏陶,对内提升地税干部的文化素养,对外强化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意识,初步形成了有行业特点、有时代特征、有区域特色的税收法治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法治的法律:人化的道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探讨法治条件下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宗旨,提出了法治之法律是人化的道德这一新的命题。文章认为,一方面,法治是一种人化的道德需要,另一方面,法治也是主体普遍道德需要的制度安排和规范表达。人化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公平、普遍、人权、自由、秩序、公开、程序和发展等,相应地,法治之法律必须以记载并确保主体的这些道德精神需求为宗旨。文章还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以“以法治推进道德,可否?”这一问题,并给予相关的回答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广播电视节目是“带电”的文章,那么广播电视法治节目则是“带高压电”的文章,如同电有利有弊一样,广播电视法治节目也是有优有劣、有善有恶。善者使人喜,恶者令人忧。案件是社会矛盾相对激化的反映,广播电视法治节目聚焦于社会的热点、难点,自然会吸引无数关注的目光。《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法律在线》、《现在开庭》等法治节目常常是百姓街谈巷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8.
一方面,法律是有其局限性的,法律体系的形成不等于立法工作已大功告成,还有新的立法任务有待完成;还有司法、执法、守法方面的艰巨任务有待付出更多的努力,克服更大的困难。另一方面,法律不是万能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还有契约、伦理、道德、审美情趣、公民意识、科学理性、家庭文化等等,都是法治建设的文化环境,影响着立法、司法、执法、守法。这些调节手段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既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相得益彰;也可能相互抵牾、相互掣肘从而相消相殒。欲推动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十分重要的便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营造有益于法治发展的文化环境,使外在的法律以及整个法律体系“内化”为内心的信念与要求,从而“外化”为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19.
领导干部政治道德失范问题是目前我国党政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是各类腐败现象中危害特别严重的一个方面 ,它直接威胁我们党的生命力和国家政权的性质 ,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政治道德失范问题 ,可以发现它同社会法治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法治的角度总结其经验教训 ,找到解决这类问题的对策 ,对于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领导干部政治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其严重危害。领导干部政治道德是指领导干部政治道德意识、政治道德关系和政治道德行为的总和。所谓领导干部政治道德失范 ,是指领导干部政治道德意识系…  相似文献   

20.
李易坪 《法学杂志》2020,(5):121-130
学术瑕疵类、学术垄断类失范行为之所以普遍存在,与科技伦理教育观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的科技伦理教育主要存在法治意识淡薄,忽视培养具有法治思维的科技伦理专业人才,以及缺乏法治化制度保障等问题。然而,法治思维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思维,具有将其引入科技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实现规制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以净化科技伦理生态的道德理想,需要在科技伦理教育的过程中中融入法治思维并凸显法治作用,从而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法治屏障。所以,法治思维视域下科技伦理教育观的完善应从德法并重,严重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应以法律规制为主,且科技伦理教育中亟待重视法治思维的培育等方面着力;法治思维视域下,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对于科研人员科技伦理教育观的培育应从增设科技法和知识产权法课程,强化警示教育,且在对于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学术研究和立法规制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