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作为社会从业者中一个特殊群体,其劳动和生活状况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2002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解决好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强调要依法严厉查处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等违法行为,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专家学者也为农民工奔走呼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为促进农民工的合理流动,保障他们的权益,采取了多种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做好农民工工作的认识,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不…  相似文献   

2.
来稿摘登     
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状况的建议 河南省总工会政研室杨会卿撰文,就进一步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生活状况提出如下建议:1.改革不平等的就业政策,实行就业市场化。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把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工作列入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重庆工运》2006,(4):41-41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环境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改善农民工进城务工环境,着力解决涉及进城务工人员切身利益问题,维护广大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沙坪坝区总工会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维护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活动。4月2日上午,沙坪坝区总工会在沙坪坝绿色广场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进城务工人员维权宣传咨询活动。区总工会还组织了区建委、区司法局、区法院、区劳社局四家单位到现场进行咨询、宣传。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市总工会保障部蒲舰部长。区政协主席何泽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刘正才,  相似文献   

4.
《重庆工运》2005,(7):35-35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认真做好进城务工农民的服务管理工作的要求和全国总工会关于对进城务工人员要进一步贯彻执行“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方针的要求。区总工会贯彻落实《渝中区进城就业农民服务管理试点工作意见》,进一步维护社会稳定。围绕区委、区府提出的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推进城乡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指导思想,结合工会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5.
广厦重庆一建“善待好、组织好、教育好、管理好”农民工的“四好”经验,是一个创举,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等全国性媒体都做过专题报道。市委、市政府对召开今天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期望通过经验的总结和推广,贯彻好年初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落实好去年9月颁布的《重庆市进城务工农民权益保护和服务管理办法》(渝府令第186号),激发出各单位更新的创意,涌现出更多的经验,大家都来关注、关心、关爱农民工,扎实做好农民工的服务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重庆工运》2006,(4):11-13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唐金全 《重庆工运》2005,(11):22-23
促进农民再就业,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近年来,进城就业务工的农民虽然呈持续增长趋势,但影响农民就业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其中,就业体制和机制是制约农民进城务工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青年》2007,(5):64-64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以及落实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城务工青年维权工作的通知》要求,践行本刊“替农民说话、帮农民致富、为农民服务”的办刊宗旨,积极维护进城务工青年合法权益。本社联合广东导正律师事务所、广州白云百业人才招聘大市场在广东省内开通了一条进城务工青年维权服务热线16889099,热线主要有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职业介绍三个功能。当进城务工青年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或者想寻找一份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时,只要拨打我们的热线,我们的记者、律师、职业顾问将站在他们的角度、代表他们的权益,根据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法,根据他们的自身素质和兴趣爱好推介合适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德明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两项提案。具体如下:关于在建筑、服务和私营企业实行周、日工资制的建议 工资拖欠问题,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工资拖欠问题,是侵犯职工权益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去年底,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对解决农民工的就业和工资拖欠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也相继建立工资支付监控机制和欠薪保障机制,实施了欠薪报告、欠薪举报、工资支付担保等制度,对欠…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是中国特定的体制下对进城务工农民身份的一种描述。虽然农民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农民工仍是城市的边缘人,在城市里处处受歧视,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农民工权利的缺失是产生农民工问题的直接原因,它不仅造成了农民工社会地位低下、进城就业难度加大、生活和工作条件恶劣、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加剧,而且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正常转移,延缓了城市化进程,甚至容易引发城乡矛盾,削弱工农联盟,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农民工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权利。  相似文献   

11.
玉兰 《重庆工运》2005,(11):8-8
根据王鸿举市长9月14日在全市进城务工农民服务管理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要支持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农民工可以融入企业工会组织。也可以加入社区工会”的精神。党工委和市总于9月26日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市直机关劳务工加入工会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指出,要站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依法组织劳务工加入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领导。采取措施,积极稳妥地把劳务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为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提供组织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晓颖 《重庆工运》2009,(3):44-44
酉阳是全市农民工大县,常年在外务工农民达18万多人。年前,大量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因金融风暴而返乡,待业在家。开年以来,为了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促农增收。酉阳县委、政府、总工会以及劳动就业等部门积极行动.采取六条措施为农民工谋岗位。  相似文献   

13.
《重庆工运》2009,(2):29-2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已经成为一支新型劳务大军,南川区现有进城务工农民18.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9%,其中区内务工农民5万多人:区外务工农民13万余人,主要集中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每年创造的劳务收入超过10亿元,占据了农民年收入的“大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4.
论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轨迹及其社会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30年,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从冲破城乡阻隔进城务工到追求个人发展;从进城务工遭受就业歧视到强烈要求同工同酬;从"仅仅在经济上被接纳"到"在政治上受到尊重";而且,农民工权利意识的代际差异十分明显.农民工权利意识的发展演进,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体现,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挑战,需要劳动关系三方和全社会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5.
进城务工农民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已成为近年来工会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石化集团第二建设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二公司)工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检查,培养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较好地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激发了农民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6.
《重庆工运》2005,(11):11-16
《重庆市进城务工农民权益保护和服务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9月9日市人民政府第5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7.
进城农民就业难以跨越社会关系、社会环境、文化和技术等路径依赖障碍,其主要原因是进城农民所拥有的就业资源不足、城市就业制度的历史延续、政府就业政策不完善、就业市场的竞争性和不规范性等,路径依赖障碍致使进城农民工作和生活状况较差、思想道德滑坡、犯罪问题严重,必须提高进城农民的就业能力,丰富他们的就业资源,畅通他们的就业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刊中报     
《工友》2003,(10)
六部委颁布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目前,在9000多万名跨地区进城务工的农民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居所。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在2001年新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18.6%。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新兴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工素质亟待提高。对此,农业部、劳动保障部等六部委联  相似文献   

19.
农民培训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谷明 《工友》2006,(12):8-10
近年来,“技工荒”的出现实质上不再是简单的农民工的生存问题,而是与农民工教育权的诉求有很大的关系。当进城务工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的时候,谁该为农民工教育的“国民待遇”埋单?是农民工、企业还是政府?  相似文献   

20.
西门 《时代风采》2014,(24):12-13
农民工到企业务工。工作中意外遭遇皮肉伤有时难免。但再小的伤最好治疗痊愈,否则有可能留下后遗症。并且经年累月地困扰着受伤者,也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 玉溪市通海县职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援助的对象中,就有不少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为受伤的农民工维权,需要付出更多辛勤的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