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法律制度。民事诉讼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两类 ,我国现行法律对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规定较为完善 ,而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规定存在着缺陷 ,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众所周知,民事诉讼第三人又分为有、无独立请求权两类。近几年来,由于理论界与司法界人士的不断研究和探讨,对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已有了比较明确、一致的看法,但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认识仍有较大争议,司法实践中也很难统一。为了提高办案效率,保证民事案件质量,笔者试图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理论与实践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3.
(20) 什么叫有独立诉讼请求和无独立诉讼请求的第三人?他们的诉讼地位有什么不同?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有两种,一种是对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自己有全部或者下部的独立请求权,这种人提起或者参加诉讼,叫有独立诉讼请求的第三人。另一种是对当事人争议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是,他认为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  相似文献   

4.
(19)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哪些人?他们参加诉讼的意义是什么? 在民事诉讼程序发生后,原告人与被告人以外的人,对他们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的权利,或者虽然没有独立请求的权利,但案件的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5.
论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民事诉讼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两类。现行法律对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规定较为完善,理论界和司法界认识也较统一。而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法律规定有不适之处,理论认识也不够~致,司法实践尚存在不少问题,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本文拟就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正确认定和法律保护机制作一粗浅探讨。一、无独立进本权第三人法律认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与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相比,现行诉讼制度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法律保护不够。从法理的角度讲,在强调诉讼经济原…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在各国民诉法上均有体现。通过考察比较,现代西方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在第三人范围、诉讼地位以及参诉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其体现出来的共性和成熟的立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崔玲玲 《河北法学》2012,(4):154-159
民事诉讼程序本身的特征于第三人利益而言变成了缺陷,审判程序的相对性和封闭性以及执行程序中审查的形式性成为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先天性缺陷。民事诉讼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第三人参加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和第三人异议之诉的设置,实现了第三人利益保护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程序本身的特征于第三人利益而言变成了缺陷,审判程序的相对性和封闭性以及执行程序中审查的形式性成为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先天性缺陷.民事诉讼制度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第三人参加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和第三人异议之诉的设置,实现了第三人利益保护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9.
葛静 《山东审判》2007,23(2):92-95
在民事诉讼法律问题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一直是一个争议较大、分歧较多的问题。立法上,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  相似文献   

10.
不少同志认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本质是民事诉讼,具有民事诉讼的全部特征。既然民事诉讼中有第三人,那么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也就可能有第三人参加诉讼,“如果有人认为,他们对原、被告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与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他应当有权参加到原、被告已经开始的附带民事诉讼中来,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种人就是附带民事诉讼的第三人。”  相似文献   

11.
在民事审判实践中,对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界定和确认往往比较困难,有的仅仅根据货款流向确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有的把案件多少有点联系的人确认为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等。因而存在错列、漏列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情况。那么。在民事诉讼中如何界定和确认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呢?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民事诉讼的各类主体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一个处境尴尬并且备受争议的角色。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也颇有疏漏。立法上,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规定简约但不易于操作;实践中,损害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其利益的现象亦有所见。本文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程序权利保护的角度出发,从程序方面入手对民事诉讼中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程序权利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仲裁与诉讼是解决经济纠纷最为有效的两种方式,学界对仲裁是否借鉴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制度存在着对立的观点,本文对仲裁第三人制度进行了界定,阐述了在仲裁中适用第三人制度的理论争议,最后分析了仲裁第三人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尊知 《山东审判》2006,22(4):57-61
一、当事人概念的]变我国民事诉讼理论认为,当事人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一般来说,狭义当事人是指民事诉讼程序中起诉和应诉的人,起诉的人为原告,被诉的人为被告。广义当事人不仅包括原告、被告,还包括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和第三人。①笔者认为,共同诉讼人不过是原告或被告的一种复数形式,而诉讼代表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被要求承担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则是当事人的特殊形式,本质上与狭义当事人概念一致。未被要求承担责任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则属于其他诉讼参加人的范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当事人。因此,将当事人的概念从广…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均设有第三人制度,针对理论与实务中两种第三人制度极易混淆的问题,本文拟从两者的概念、认定标准、分类与范围等方面对两种第三人进行比较研究,以期能够对区别这两种貌似而神不同的第三人制度的进行些许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第三人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两种类型。司法实践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情形比较常见,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符合基本法理与制度设计的问题,对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合法权利的保护还存在一些不足,应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民事诉讼进行中,当事人将诉讼标的转移于第三人,是为民法所允许的。但在诉讼标的的转移发生以后,在诉讼程序上如何采取相应对策呢?当事人恒定与诉讼承当正是当今世界各国民事诉讼中解决这一问题时所普遍遵循的两个内容不同、却同等重要的诉讼规则。但是,在我国这一问题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民事诉讼法(试行)》没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立法关于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的规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 ,理论上缺乏依据 ,实践中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甚至还适得其反 ,并且和国外立法形成了实质性的差异。提出取消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 ,并把它分解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以原告身份起诉本诉原被告的第三人和被本诉原被告提起诉讼的第三人 ,两者和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统称为第三人 ,形成第三人之诉。取消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称谓。另一部分为主动申请参加到他人已经开始的诉讼中支持一方当事人并为其提供证据的证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法引入了第三人撤销之诉是民事诉讼法上的进步,但对于这一新的制度构件上存在着多重不足,实践之中关于本制度的开展理解也各不相同,本文对于刚刚起步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的不足和完善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事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由于民事诉讼法律对其的规定不够完备,致使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这个制度的认识产生了较大的分歧,在司法实践中还出现曾出现乱加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现象。所以,对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制度达成系统的、统一的、准确的认识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本文旨在对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参诉根据做一个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