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一位朋友寄给我一本关于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书稿,其中对当代青年工人有这样一段论述:“他们会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企业中(包括全社会)发生的诸种现象,使用自己的大脑去辨别和审判这些现象的合理性(这是当代青年职工区别于我们过去年代的老职工的鲜明特点,即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喜欢思考,而不愿意仅仅只作‘小绵羊’式的工人)。”对两代职工的这种对比方法,为许多人所接受。但这种对比并不准确。说当代青年爱思考,不轻信,似乎对,但又不完全如此。如果说现在相当一部分青年不轻信党的宣传(所谓不信“官方”的话),大概比较符合实际。问题是他们轻信另外一些东西,如轻信西方世界的所谓“民  相似文献   

2.
本刊今年第三期报道了中国行为科学学会在京成立的消息,现在摘要发表中国行为科学学会筹委会的工作报告。行为科学是近几年才从国外传入的一门学科,对它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贯彻“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管理科学,为四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打工人”“内卷”“躺平”等一系列具有“反劳动”倾向的词汇在互联网上层出不穷,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反劳动”的话语势头最先在青年群体中弥散,而后“反劳动”现象逐渐形成气候。青年“反劳动”现象遵循着“颠倒的关系——个人的逃避——群体的模仿”的发生学路径。在互联网时代,青年群体以解构式的网络流行语为话语体系,以经济、政治、文化现实为叙事方式,塑造青年“反劳动”现象的表现样态。面对青年“反劳动”现象,有必要以马克思劳动正义论为分析方法,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青年“反劳动”现象,重拾青年的劳动意义,实现“理解青年”和“再造青年”的价值建构。  相似文献   

4.
青年是人生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从广义上说,亦是由这部分人的社会活动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青年的年龄划分、生理现象、社会地位及历史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认识或研究,从总体上形成了人们的青年观,在人类漫长的认识活动中,青年观经历了一个独特的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现在,根据年龄来划分人生阶段的有:儿童、青年、成年、老年等等,其中“青年”阶段的现象和本质最为模糊。这是因为,青年既是一种生命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生命现象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现象是迅速变化的,这种青年统一体的不平衡状况,使人们很难把握青年的本质。这也是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这两门在青年研究中最成熟的分支学科都未能涵括青年现象基本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的青年,思路敏捷,勤于思考。他们思考社会的现实和未来;思考人生的目标和价值;思考改革的意义和措施;思考科技的疑难和方向。在他们的头脑里,疑问不断,问题成堆。于是,有些人就认为,现在的青年颇有“离经叛道”之味,实在不如五、六十年代的青年“听话”。其实不然。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疑问是真理的先  相似文献   

6.
十年农村改革,使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得以“离土”;经济体制改革,又使这些剩余劳动力“离乡”成为可能。作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南通市的外出青年数量也相当可观。随着“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的贯彻落实,有一些外出青年又回到了家乡。不管是目前在外的,还是已经回村的,他们的思想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了解并弄清农村青年外出和回归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我们进一步执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进一步落实“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指导思想,无疑是有益的。为此,我们在今年春节前后进行了专题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论青年社会学的学科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月中旬在江西共青城召开的中国青年社会学理事扩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门学科在中国的逐渐走向成熟。会议期间的成果交流和问题讨论,也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这一学科建设的深入思考。本文选择青年社会学的学科特征这一角度,以一般的青年研究和社会学作为参照,对此谈一些初步的看法和意见。 一 所谓的“学科特征”,在这里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指这一学科的“个性”,是该学科在与其它相关的联系中所具有的特殊性或差异性,其二指的是这一学科的“有限性”。用较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始于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思考。1992年我们新辟了“社会现象”这个栏目,目的有二:其一、增大信息量、增大《青年研究》的可读性;其二,进一步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我们企望针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青年现象,进行理性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得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结论,以促进青年研究的发展。欢迎广大读者就此踊跃来稿,要求是:内容丰富,材料翔实,有一定理论深度。  相似文献   

9.
正西方行为科学,是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它是应用当代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的行为特点和规律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行为科学主要研究人的本性和需求、行为动机、人际关系等问题,它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青年,这些既不再是儿童又不算成年的人们的动向,近些年来受到社会的关注,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成为社会问题。青年现象作为突出的社会现象,是以结成不良行为集团,抗议愤世,公开的反抗行为,以及颓废、文化虚主无义,倾向保守,对物质生活感到厌足等缓慢的社会倾向表现出来。把这些青年现象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社会现象,把青年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定领域来把握,于是出现了关于青年的各种研究,包括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等。  相似文献   

11.
论青年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研究,长期以来是作为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美学、法学等学科的附庸面目出现的。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缺乏对研究一切青年问题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的统一认识。然而,现代科学综合发展的趋势,已使得“青年学”的独立发展成为必然。因此,探讨这门新兴学科的基础理论——青年的本质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今年十一,十二月,我就“上海农村青年的思想现状如何”达一问题,对十个郊县的农村青年作了抽样和重点调查,现根据调查情况,对上海农村青年的思想现状浅析如下: 一上海郊区有10个县,205个公社,3009个大队,社办企业有711个。14—18周岁的青年有779,963名,其中团员有130472名。农村青年队伍的组成成份:第一部分是“文革”中历届初(高)中毕业回乡的青年,约占30%。这部分人,一般都要参加文化补习,他们常常为过去的荒废而叹息,为今天的“压力”而埋怨;他们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年自学成了才,有的考取了高等院校,有的充当了农技骨干,有的担任了一定的领导干部。第二部分是高考落选而回乡的青年,约占10%。这部分人一般都在勤学苦练,他们对未来充满着希望,他们当中自学的多,专攻技术专长的多,但他们都希望“跳农门”。第三部分是中途停学的青年,约占60%。这部分人有两类。  相似文献   

13.
“红卫兵”是特殊历史阶段的特殊产物,是指“文革”初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初高中生。“红卫兵运动”的实际概念是短暂,基本上从1960年“文革”始到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止。“红卫兵”已成为历史。作为那个特殊时期的青年,他们社会化的道路是独特的,在他们的社会政治舞台上,充分展示了他们的心态和行为。笔者试图从中窥视这些青年成长的规律。 一、角色的剧变——人格的早熟与社会化的纷扰 红卫兵是“文革”的发动者——毛泽东主席的宠儿,从实际上看,是“文革”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4.
’92中国青年热点现象下的青年心态 92年中国青年的热点现象离不开一个字:钱。去年年初,国内不少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探讨青年经商和从事第二职业的问题。文章一般称:青年从事经商和第二职业,不仅是为了多挣些钱,他们还希望藉此改变一下不太理想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自己专业更对口一些,能更加地学有所用。他们希望全方位地锻炼自己,看看自己究竟能有多大的本事,在自己工作领域之外还能走多远。当时就有不少学者和社会工作者提出疑问,认为这种观点缺乏足够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主观臆想色彩很浓,是人为地往青年脸上贴金。现在看来,这些人的疑问不是没有道理的。后来报刊杂志在  相似文献   

15.
“立体振荡”、“全方位波动”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字眼被用来描述军官队伍思想波动的状况,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人心思转”——这是青年军官队伍思想波动的基本走向。由于我军师以上军官基本可以保证在部队服役到退休,不存在转业问题;而团职干部有晋升到师职干部的希望,多数人转业的呼声不甚强烈,所以“人心思转”的主体是营以下军官。又由于营以下军官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所以从整体上又可以视作青年军官。青年军官是我军建设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波动,直接影响到部队的稳定。青年军官心思旁鹜、精力转移,对各级领导机关关于加强部队建设的方针、指示、命令不去尽心竭力组织落实,这是造成当前部队事故、案件增多,“三松”现象抬头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最近,笔者在对湖南省的长沙、衡阳、邵阳、益阳四地市的200名城镇青年个体户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在治理整顿时期,城镇青年个体户中两重性心理趋向值得注意。城镇青年个体户的心理趋向 (一)以物质利益为经营出发点、以享乐意识为生活主色调的实惠心理趋向。这项调查表明,有81%的青年个体户认为“赚钱”和“玩”是他们的两大追求。 1.在经营上,他们崇尚实际、不喜空谈;以物质利益、个人利益作为经营出发点。他们认为,“屋顶上的三只麻雀不如手中的一只”,非常关心自己眼前的盈利状况。他们能够实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青年的集体行为(即所谓“青年闹事”)问题,引起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是非曲直,众说纷纭。有人对这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有人认为这是纯粹的情绪发泄,也有人把它看作是青年自身力量的一种显示方式,还有不少人对此持全盘否定态度,并且任意把青年某些正当的聚会或活动指责为“闹事”……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对青年集体行为的特点和社会心理意义缺乏最起码的了解。而实际上,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青年的集体行为是一种缺乏明确目的的、非组织性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的约束的自发的狂热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一种倾向,组织人事工作中一出现“跑风漏气”的问题。往往只追查、批评、责怪组织人事部门和具体的工作人员。其实,各级班子内部的“跑”,“漏”现象也是不容忽视的,有时领导班子刚刚讨论完有关人事安排问题,当事人很快就知道了:有的班子准备讨论而还未讨论的人事变动问题下面就传开了;有的甚至什么时候讨论,那些人员参加讨论也被有的当事人摸得清清楚楚。这些“跑风漏气”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班子内部漏出去的。 班子内部的“跑风”较之一般工作人员的“漏气”,具有班子成员地位高.说话的“份量重”;他们直接参与讨论,“可信程  相似文献   

19.
——加深了对青年的理解,但淡化了他们的缺点。对青年中“走向叛逆、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呐喊,不作具体分析,缺乏积极的引导,而是一味地捧。似乎只有青年是代表进步的、要求改革的,而其他人则是守旧的、保守的。甚至青年的某些弱点和缺点也被理解和宽容。少数青年人存有的信仰危机,被认为是有“忧患意识”,爱国热情高;两代人之间的隔  相似文献   

20.
沿着新时期青年社会心理轨迹,我们可以看到一连串相当复杂的现象。这些现象以很明显的“消极点”和“兴奋点”呈现在人生观、理想观、价值观、社会行为以及文艺作品等方面。近几年来,有人在这方面做过一番研究,但由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存我国已中断了三十余年的缘故和某些研究者在思想观念上同被研究者客观存在着的“代沟”,所以,一些研究文章并未真正探索出青年的社会心理。我认为,青年问题的研究工作,应当主要让青年人去做,必须提倡青年人写青年人。只有这样,才能对青年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作出正确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下面,我们对新时期青年社会心理轨迹上的“消极点”和“兴奋点”做一番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