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重要讲话。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了总体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方向和道路,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对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戎珂 《人民论坛》2023,(17):12-16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当前数字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基于中央提出的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布局规划,本文将从数字经济视角出发,深入剖析数字中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IBCDE”框架作为数字中国建设布局的可行方案,从而推动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3.
道德建设要注意中国特色□张克敏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充分注意中国特色。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亦不例外。道德是一种民族性和国别性更为明显的规范体系。中国作为一...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广大文艺工作者肩负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崇高历史使命。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这是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和弄清的重要课题。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或者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有何客观必然性,首先,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三者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5.
文化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话语权建设助力中国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文化话语权以文化为内核构建话语权内容,文化自信自强为中国文化话语权建设提供路径线索。文化自信自强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能凝聚中国文化话语权建设的人民力量,夯实文化话语权建设的思想基础,展现中国文化话语独特的风貌形态。要聚焦文化自信自强的路径线索,建设强大的中国文化话语权,需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保障文化话语权建设方向、增强中国文化的传播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及推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等方面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一个重要成就就是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路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既是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十五大报告指出,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精神力量不行。在当代中国,邓小平理论就是我们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是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意志的政治基础,是夺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十五大的灵魂,是高举邓小平…  相似文献   

8.
曹伟 《世纪行》2012,(7):30-31
为探索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路径,破解“三农”问题.示范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2011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在荆门市建设“中国农谷”的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支持荆门建设“中国农谷”。荆门市正积极探索实践,加快推进“中国农谷”建设。各级政协当应势而为,充分发挥优势,服务“中国农谷”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于1949年参加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会工作,参加了英文双月刊《中国建设》杂志创办全过程,历任《中国建设》办公室主任、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在《中国建设》(现称《今日中国》)杂志即将迎来60周年之际,自己所经历《中国建设》创办始末的点滴往事,——涌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海南》2012,(12):14-16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美丽中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新词。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一直被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显要位置。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一起,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彰显了我党在新时期的执政新理念,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体现了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是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至此,我党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已臻于成熟。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整体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四种文明的建设并列为一体,和谐推进,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君 《传承》2013,(9):86-87
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努力搞好“五个文明”建设。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较晚,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必须认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学习和借鉴西方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思考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3.
雷国珍 《湖湘论坛》2001,14(1):52-54
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要几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程。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认为它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好、成就最大的时期;用全局的眼光来审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认为它是全国民主政治建设中重要一环,为全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鲜经验。  一、举世瞩目: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世界定位  中国进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必须从中国农村的实际出发。这是一条根本原则。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由于坚持了这条原则,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只用了二十…  相似文献   

14.
韩文乾 《传承》2013,(1):14-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基础和决策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新发展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成链条和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6.
陈睿羚 《人民论坛》2013,(7):235-237
回顾党的历史不难发现,建设学习型政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贯穿于党的诞生发展全过程以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学习型政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辅相成。建设学习型政党也就是要建设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学习型政党建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时空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奠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没有系统阐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但他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归根结底是要追求这条道路的“中国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毛泽东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  相似文献   

18.
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迫切需要,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大措施,也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根本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键是要聚精会神地抓好党的建设。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自然形成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从此,在中国大陆上结束了几千年剥削阶级的统治,结束了长期…  相似文献   

19.
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应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就是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广大干部头脑,把广大干部培养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带头人,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第一,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首先要努力提高干部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素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干部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相似文献   

20.
谷春德 《人权》2011,(1):5-6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是中国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协调和均衡发展中国人权事业的需要,是积极参与国际社会舆论斗争并争取更大的主动权和更多的话语权的需要。而且,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也是可能的。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取得了历史进步,中国人权状况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人权理论研究与创新也取得了不少优异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