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支部生活》2020,(7):52-53
纵观我国历史,疫情并不少见。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蛊”“疾”等文字的记载,“疠”字亦多见于《尚书》《山海经》,这表明,中国人很早就对疫病有初步了解。在与瘟疫抗争的过程中,古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今天,我们就和你一±央儿,看看古人战“疫”中有哪些“良方”“妙计”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关于王昭君的名与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根据史籍中的有关记载和汉朝的文化环境进行分析,我们认为,王昭君应字昭君而名不详。“嫱”不是女官,也不是昭君的名或字,而只是泛指美丽的女子;昭君不是她的封号,不是其名而是其字。  相似文献   

3.
张莹 《福建通讯》2000,(11):37-38
康熙字典中记载着我国古书对城市的定义:“一成而不可毁也”,市“买卖之所也”。也就是说:城市是农村贸易中心、政治中心发展的产物。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日益发达、交往空前国际化的今天,城市化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4.
名满神州的厂甸,昔之海王村,却原来是北京宣武区南新华街路东的一条小胡同,元代这里曾是烧制琉璃瓦件的官窑旧址。古人曰:“都外曰郊,郊外曰甸。”(《礼记》注)这“甸”字,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草甸子、野甸子一类废弃不用的坑坑洼洼的地方。故这块地处郊外的窑隙荒芜之地,便被古人俗称为“厂甸”。明代,尤其到了清乾隆年间,已廛肆林立,百货竞陈,发达繁荣起来,加之各地来京参加会试者以此地为驻足之所,促进了商业的发达,自然信仰也盛极一时,这一带先后建起了火神庙、吕祖祠、土地庙。有庙辄有市,于是也便形成庙市,进而演为庙会。有记载说,厂甸庙会起于明嘉靖年间,而清季,而民国,而共和国,除其间少数几年停顿而外,一直延续不断,如今已然四百年有余了。  相似文献   

5.
话说五帝     
帝为何物?关于他的传说亘古至今不衰:“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日轩辕”(《史记》)。《国语·晋语》中有这样的记载:“昔少典娶于有乔(原乔字是:左边一个“虫”旁,右边一个“乔”字,《汉语词典》不见此字,有些典籍用“乔”字代)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为成,炎帝以姜水为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相似文献   

6.
说“比”     
<正> 比,就是比赛,就是竞争。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今天,弘扬“比”字精神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应该具备“比”字意识,增强“比”的紧迫感。然而世间万事万物都具有两面性,“比什么”是一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当今社会上有两种比,一种是比创造,比奉献,比事业。这种比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社会所需要的,是一种“正比”。因为有了这种“正比”,深圳人才创造了“深圳速度”、“深圳效  相似文献   

7.
古书上记载着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说的是郑板桥在当县令吋,经常微服私访。有一年春节,他看到一户人家贴了一副奇怪的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郑板桥看后微微一笑,令差役取来白米和衣物送去。主人叩头谢恩。有人问其缘由。郑板桥说:“这户人家缺一(衣)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对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来说,每逢佳节,不仅要思亲,还要思民。所以,有领导干部提出要“每逢佳节倍思民”。这一字之改,改出了民心。2004年元旦、春节即将来临,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仅要注意把好廉洁关,而且,更要关心老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把精力花到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上,使我们的困难群众能够同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同  相似文献   

9.
兴元 《中州统战》2003,(1):34-34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拜年是春节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的形成与“年”的来历有关。“年”最初并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人们对五谷丰登的一种欢庆。在甲骨文中,年字是“禾”字下面一个“人”字,意谓人背庄稼,喜获丰收。《说文解字》也说,“年,谷熟也”。古人年复一年地欢庆农业收  相似文献   

10.
百越的涵义     
“百越”既然是一个历史名称,那末,古人在使用这一名称时,必定有其明确的涵义,指的应是某个时代居住在某一地域的某些人群集团,以及这些人群集团具有什么样的文化特征,等等。 历史上记载的有关越人的种类甚多,如越裳、越戏、杨越、于越、干越、瓯越、闽越  相似文献   

11.
《求索》2015,(0)
本文主要从文字和器形两方面加以考察,认为作为器物自名的■、■等字,应释作"盂"。进而主要据楚系有自名的盏的有关材料,从器物形制、自名及古书的相关记载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认为盏与鼎、盆及盂等器类之间有着很密切的亲缘关系。盏虽系楚系铜器中所特有的器类,但其部分类型明显受同时期中原文化的影响。盏在礼器中的功用与地位,大致与敦、巵相当。盏在其诞生之初乃至较长一段时间里,除用作盛食外,也兼有繁鼎的煮食、温食之用,后渐演变为单纯的盛食器。  相似文献   

12.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个儒学的话题,就是儒学跟我们人生有什么关系。儒学不是什么意识形态,也不是愚人的工具,儒学是我们人生的智慧。那么,我通过什么样的角度和方式讲儒学呢?两个字——“生生”的角度。我个人认为,“生生”才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或者说是儒学的核心。先把“生生”这两个字的含义说一下。一个是从字形上看,它像小草从土里面长出来。所以说“生生”最基本的含义是破土而出,是从无到有。第二个含义,因为“生生”是两个字,它可以做为动宾,前面一个字作为动词,后面一个字作为名词,“生生”可以作为创造生命、滋养生命、保护生命这样去理解。第三,它是一个复词,生生不已,就是不绝、不断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皎然是唐代著名诗僧和诗歌理论家,历来评家对其诗才多有盛赞。然而,检视历代关于皎然生平的文献,可发现有关其名字的记载颇为混乱,直至现今学界的讨论仍存分歧。经考证后得出结论:释皎然,俗姓谢,字清昼,简称昼,法名皎然,至于他本名或许因为太少使用而没有流传下来。  相似文献   

14.
放大爱心     
“仁”是孔子儒家学说中最重要的概念,一部《论语》共有11000字,109次出现“仁”字,有58章谈到“仁”,孔子对“仁”的解释很多,并不完全一致,但其中一个重要解释是“仁者爱人”,换成今天的话,“仁”就是“爱”,我们可以认为“爱”是孔子学说最核心的概念,我们就从这个概念出发,讨论职场君子应有的爱。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与人     
每当我们翻开古书,欣赏古代那些文学大家的美文和诗篇的时候,神思便不由自主地跟着进入了古人所生活过的场景,随着跃入眼帘的,是他们所描绘的美妙景观。亭台楼阁,花前月下,牵动了我们的情思,拨动了我们的心弦。“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共同的景物使令人与古人贴近,我们似乎能够捕捉到前人的思想感情和缕缕幽丝。文学大家的诗词文章之所以百世流芳,就在于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觉,独特的文字,再现了天下芙景和他们当时的思绪,而维系今古相通的纽带,就是人所共有的思想情感和志趣。《滕王阁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爱莲说》……无不是长诵不衰的千古文章。 文人有文人的雅致,文人的情趣,这雅致和情趣体  相似文献   

16.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3,(32):10-15
本期封面,开始想用个“众”字。众口铄金。三人成虎,引人深思。但想了想。最好还是用个“相”字。因为这样的遭际有可能今天是“李某某”,明天就可能是王某某、张某某,可能是你、我、他。没有程序的正义。就难以抵达实体的正义。今天。如果我们肆意践踏别人的程序正义,也许就有那么一天。我们会自食恶果。  相似文献   

17.
对于好女人的标准,古人远比我们单纯可爱。“好”字由“女”与“子”共同组成,古人认为女人能生孩子就是“好”。 然而时至今日,人们对于好女人的标准却越来越细化越来越复杂,男人们在为好女人立下这些条条框框时,也作茧自缚给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一幅图是一段历史,是一个见证,它记录了一座“皇城”的变迁,记载了一座“京城”的过去、今天与将来。那里有很多很多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用“一刹那”这个词来形容非常短暂的时间 ,“一刹那”到底是多久呢 ?我国古书中有关于“一刹那”的记载。《辞海》(旧版 )援引古文载 :“或云壮士一弹指间 ,有六十刹那” ;《吕氏春秋》的注释是 :“二十瞬为一弹指”。按照这种说法 ,一瞬应该是三刹那。通常的理解 ,所谓一瞬仅是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但“一刹那”所对应的现在的时间长度仍然不清楚。“刹那”来自于印度教 ,是印度“梵语”的音译 ,也是古代印度的一个时间单位。我国古代高僧玄奘赴印度取经回国后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载 :“时极短者 ,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一旦刹那 ,…  相似文献   

20.
杨明 《今日民族》2022,(1):29-31
明清之际,出现了 如八 大山人、石涛这样著名的僧人艺术家,作云南,同样有一位以诗、书、画闻名的僧人们担当. 担当本名唐泰,字大来,担当为其出家后的号.明万历廿一年(1593年),他出生在云南晋宁县的一个诗书世家.其祖父唐尧官是云南乡试解元(举人第一名),隐居不仕,留下了诸多诗文,在云南文坛享誉一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