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5年,张广柱和老伴王钟津手牵着手,一起走遍了世界上50个国家和地区,还去了南极、北极和海拔5248米的珠峰大本营、负420米的死海。  相似文献   

2.
坐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位梦华的办公室里,记者被眼前这位科学家的经历所震撼。自1982年10月去南极,18年来,位梦华的生命深深镂刻着极地的印迹。1992年6月,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位梦华拿出一张与爱人在北极的合影给我看“这是我第六次去北极考察,是和爱人一同去的,在那里呆了8个月。”他指着照片上的背景告诉我,这是北极巴罗爱斯基摩人古老的捕鲸站,两根弯弯的鲸骨高高地竖在那里,成为一种神圣的标志。牵挂北…  相似文献   

3.
南极的启示     
南极没有污染,空气好极了。那里的景色是独特的,也是迷人的。晴天的时候,蓝天白云,与湛蓝的海水,覆盖白雪的山峦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不久前,我应邀去了一趟南极。搞了一辈子外交,去过五六十个国家,但从来没有去过南极。我第一次对南极有点了解,那是在1972年至1977年,我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多次参加了联合国海底委员会会议。阿根廷、智利靠南极近,他们的与会代表曾经向我介绍过南极的情况。南极和北极不一样。北极没有陆地,只有冰雪;而南极则有陆地,面积很大,有1390万平方公里,生物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显然,南极对人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2008年3月17日,滨城大连,春光融融,轻风宜人。这天,南极勇士王刚义,与辽宁省大连南关岭监狱监狱长高鹰的手握在一起。一个横渡南极,北极,挑战人体极限的勇士,为什么来到了监狱,他和高墙内的服刑人员,发生了什么样动人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5.
《我的南极情结》的作者孔晓宁是一位富有闯荡精神的人,他在远征地球北极之后,又勇闯南极,在领略了常人难以涉足的极地风光之后,他告诉大家:“面向亘古蛮荒的茫茫冰盖,你会不由得发出深沉的思古之幽情;环顾四周无比强大的白色力量,你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以及人类力量的渺小……有朋友问:‘你还去不去南极?’我答:‘只要有机会,我还想去。’” 下期将推出《寻呼小姐》,作者王霞是一家寻呼台的寻呼员,她将介绍寻呼小姐们的成天与急于传递信息的用户们之间发生的新奇故事。  相似文献   

6.
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在松花江的冬训已于1月28日结束。今年3月至5月间,从他们12名参加冬训的队员中选出的6人,将从加拿大进入北极。北极地区面积很大,约占地球面积的七分之一。那里求知程度高,基本上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有人计算,如果把南极大陆填入北冰洋这个大海盆中,正好可以填平。到底南北极是什么关系呢?这是科学家共轭研究的奇妙问题。中国南极长城站首任站长郭很认为,号称地球“三极”的南极、北极和以珠穆朗玛峰为主体的青藏高原,是人类征服地球的最后空间。它们虽然位于地球之极、世界之巅,却与人类的生存息息…  相似文献   

7.
从北极点到珠峰 1995年夏天,我在美国朋友北极探险家鲍尔家中,与香港的李乐诗女士相遇,当我得知她是中国唯一到达过地球三极(北极、南极、珠峰)的女性时,我突然产生一个念头,回国后一定想办法到地球第三极珠峰去。1996年春天,获悉中国民俗摄影协会8月份  相似文献   

8.
早就听说汪洋当选为乡人大代表,成天忙个不停,又是走访选民,又是调查研究,积极性可高呐,于是,我慕名前去采访他。一见面,他就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起了“三封信”的故事:那天,邮递员把一封信送给我的时候,开始我还真想不到是一封什么信。因为自家里安装了电话后,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收到过信件了。  相似文献   

9.
《干部人事月报》2010,(5):95-95
世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从北京到纽约——如果你乘飞机,可能需要花费12个小时的时间:也可能有人会说,是从南极到北极——如果你乘坐同一架飞机,可能要花费18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王海青 《文明大观》2001,(11):53-53
1998年11月至1999年9月,我参与了为期近8个月的南极和北极考察,临走前,《文明大观》(那时还叫《文明建设》)的北北向我约稿,并嘱我通过E-mail将稿子发回。我答应了,可惜极地线路不通畅,无法践约。回国后,我把近六千字的写我国唯一的极地考察船船长袁绍宏的稿子传给北北。本以为肯定会受到“北老师”的表扬,因为题材和人物我认为都是独特的,全中国那时还只有这一篇,船长说他从来没有被“写”过。  相似文献   

11.
刘巨峰 《春秋》2011,(6):41-41
1978年春.我从学校被临时抽调到当时的公社帮助工作。那年21岁。农历腊月二十八,机关干部开始放假。我因为年轻,没有什么家务负担,就被安排在机关值班。傍晚.突然接到公社党委书记的电话。叫我到他办公室去一下。听着电话,我的心立刻就悬了起来。放下电话.在去党委书记办公室的路上.心脏跳得咚咚响,脑子里像过电影似的.反复思考最...  相似文献   

12.
周凯 《今日广西》2008,(7):78-79
“他去实验室了,你11时再打过来吧。”电话的那一头.陈维的室友告诉记者。 陈维是上海交通大学的在读博士研究生.2004年.他从北方一所大学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系。  相似文献   

13.
伯言 《今日广西》2007,(22):66-66
民工们还在忙.他却走来走去的没啥事做。想走,又没走,想再盯会儿.毕竟老板出了钱,他是老板下面管事的.他的职责就是;监督民工干活。  相似文献   

14.
孙涛,总政话剧团著名演员,曾主演小品《毛病班长》、《三姐妹当兵》、《纠察》、《真情30秒》、《全都忙》等。有一次坐飞机去外地,大家排队过安检。一个小伙子走进安检门,报警器就嘀嘀响,安检小姐起身检查了一下,没有查明原因,就请他再从安检门走一遍,小伙子就烦了,梗着脖子跟人家吵。我在一边忍不住了,说人家也是为了工作,你就多走一遍配合一下有什么不好?我前面还站着一个外国人,他过安检时报警器也响了,他就很自觉地协助安检小姐检查,非常耐心,最后查明是皮带扣在作怪,“老外”如释重负,连声对安检小姐说“Than…  相似文献   

15.
2000年 6月 6日,黑龙江省鹤岗市南山区铁东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南山退休工人王永成打来的电话。他用颤抖的声音说他到仓房里去取东西时,听到天棚里有动静,而且还发现一双男式皮凉鞋,让民警赶快到他家去看看,天棚里到底是什么人。   民警撂下电话迅速赶到王永成家,悄悄爬进天棚。天棚里光线很暗,但仍能看清一个 30多岁的男人正仰面而卧,嘴唇干裂,面色惨白,已经奄奄一息,显然是因为长时间没有进食、饮水造成的。   民警把他抱到派出所,喂他喝了一碗红糖水,他这才逐渐恢复了知觉。一开口他就来了一句:“我就是要死在她家里,…  相似文献   

16.
从收到王春国的名片到最后见到他,历时近三个月。期间我们通过多次电话,每次他都正忙着招标事宜,于是采访一次次被搁浅。最近一次通话,依然是忙,他说明天要出差去上海。电话那头的王春国思量再三,终于在笔者快下班的时候回电说:"现在你有时间吗?"  相似文献   

17.
你好,“环球45”──近访主持人张羽文图陈卡张羽这小子真忙,一般的记者还真难抓住他。我往他家打电话,回答是:“有10多天没见他影子了。”我气得一下午连呼了他七八遍,总机小姐也颇纳闷,敢情这主持人也难找啊?到傍晚了,这小子才给我回了电话。他告诉我他刚从...  相似文献   

18.
凶手的罪证     
“董事长,王明出事了。五分钟前,我和他通电话时,突然听到了他痛苦的‘呜呜’声和摔倒的声音,好像被人卡着脖子似的。”李珂在深夜给公司董事长陆季明打电话说。   “王明在哪里给你打的电话?”   “在他的家里,好像正在喝酒,我们聊天时还能清楚地听见玻璃杯中的冰块声。”   “好吧,你赶快报警,我马上就赶到现场。对了,你现在在哪里?”   “我现在在我家里。”   “你在家里先别动,有什么事儿我再与你联系。”   王明和李珂是丽达科技有限公司的两名高级技术人员。最近他们俩刚研制出一项新技术,如果投入生产每年…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球的上层空间大约距地面40公里左右的地方聚集着大量的臭氧气体,叫臭氧层,也叫同温层。1982年10月科学家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时第一次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了一个大洞,而后年年春天,南极的臭氧层都会洞开,而且日益加大。1987年10月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面积大约900万平方公里,同时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发生了变薄的现象。科学证明,密集的臭氧气体可以吸收太阳光中大量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不致于受到过量紫外线的照射而死亡。如果臭氧层一旦消失,太阳光中大量的紫外线不受任何阻挡,直接照射到地球表  相似文献   

20.
陈明义 《政协天地》2013,(11):15-17
编者按:在“地球村”这个概念下,人类居住的星球再没有什么是不为人知的“世外桃源”、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在关注自身发展的时候,已将目光盯向了地球的两极。北极是许多科学研究领域的理想场所,北极气候和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北极陆地和海洋中蕴藏了大量的油气资源、矿产和生物资源……要想让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关注北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