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欧洲认同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生祥 《欧洲研究》2005,23(3):111-118
发端于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经济政治的全方位联盟。然而,欧洲联盟不仅仅是一个利益和目的共同体,还应该是一个文化和理念共同体,为所有的欧洲公民创造一个情感归属的“精神家园”。而欧洲认同的建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惟一途径。那么如何解读并建构一种共同的欧洲认同?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欧洲认同的建构进行考察,认为欧洲认同是一个多样性的民族认同逐步融合和统一,以“他者”身份为参照,并在此前提下不断寻求共同的“欧洲特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欧洲和国际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欧盟项目主任安德鲁·莫劳夫奇克(AndrewMoravcsik)教授于去年9月20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做了题为“欧盟宪法的本质”的学术演讲。作为欧洲一体化理论自由政府间主义的代表人物,莫劳夫奇克教授主要从自由政府间主义出发,对去年6月份欧盟理事会所通过的新的《欧盟宪法条约》草案作了自己的、也可以说是美国式的解读。至今,他的思想观点对于我们理解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制宪和欧盟政体的本质仍然颇具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约翰·吉林厄姆 (JohnGillingham)现为美国密苏里—圣路易斯大学教授。 7月间 ,他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欧洲所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 ,并希望在我刊发表这篇短论。作为一名美国学者 ,吉林厄姆教授对欧盟制宪、欧洲议会选举等欧盟重大事件的视角和评论与国内学者很不相同 ,体现了另外一种思想感情与分析方法 ,有助于丰富和平衡我们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认识和理解 ,特别是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人如何看待这一进程。而且 ,我刊也希望今明两年能够就欧盟制宪等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初伊安-曼纳斯提出"规范性力量欧洲"后在欧洲研究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争论,这一理论视角常常被认为太过理想主义。曼纳斯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规范理论选择?他又是如何通过这样的选择去应对欧盟的现实困境的?本文从建构主义的概念分析出发提出"规范性力量欧洲"的理论问题来源于冷战后欧洲的社会现实,它的提出及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应对冷战结束后欧盟身份认同对外和对内两个向度的深刻危机;政治学者通过"规范性力量欧洲"这一政治话语来界定他者,以此来建构欧盟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试析欧洲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洲认同的形成是一体化深入发展的需要。但是一体化进程中也存在一种要求尊重、维护成员国民族认同的观点。因此一体化的发展需要处理正在形成中的欧洲认同和现有的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欧盟一直存在超国家主义、国家中心主义和多元主义三种不同的观点。超国家主义认为欧洲认同必然取代民族认同;国家中心主义则站在民族主义立场上对欧洲认同的发展持悲观态度;多元主义则宣扬欧洲认同和民族认同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观点。对欧盟公民的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国家主义的观点仍然得到许多民众的支持,但是多元主义正在逐渐深入人心。特别是一种民族认同+欧洲认同的多元主义方式,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欧盟民众所接受,这为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化认同理论与欧洲一体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文化认同是欧洲一体化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增强对欧洲这一特定地理区域和文化政治实体的认同意识 ,不仅为欧洲公民接受政治经济统一的现实奠定了心理和文化基础 ,也影响和制约着欧洲一体化的未来进展。然而在民族国家观念依然盛行的今天 ,文化认同更多地指向民族层面 ,以欧洲为价值核心和基础的文化认同感相对较为薄弱。为此 ,应当从欧洲文化的同一性入手 ,通过发掘和强调欧洲文化的共性以及加强欧洲范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建构超越民族的欧洲文化认同 ,使欧洲朝向更为紧密的统一体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生祥 《德国研究》2006,21(1):26-31
肇始于战后的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经济政治的全方位联盟。然而,欧洲联盟不仅仅是一个利益和目的的共同体,它还应该是一个文化和理念的共同体,为所有的欧洲公民创造一个情感归属的“精神家园”。而欧洲认同的建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那么如何解读并建构一种共同的欧洲认同?本文试图从欧洲认同感产生、新欧洲认同政治以及欧洲认同的逐步形成等三个方面对欧洲认同这一历史现象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2月 2 7日 ,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的邀请 ,弗朗西斯·施奈德(FrancisSnyder)教授在欧洲研究所的欧罗巴学苑做了题为“欧洲法院与世界贸易组织法律”(TheEuropeanCourtsandWTOLaw)的学术报告。施奈德教授首先介绍了当今国际学术界关于WTO法律的不同观点。他认为 ,国际学术界对此主要有两种观点 ,即扩大WTO法律体系的管辖范围并建立WTO宪法 ,或者通过加强WTO和其他国际组织之间的协调来促进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他提出 ,WTO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涉及到全球治理问题 ,并使用了“治理场”(Gover nanceSites)这个新…  相似文献   

9.
论欧洲电视跨文化传播与欧洲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8 0年代初卫星电视的大量出现给欧洲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欧洲政治家和公共电视工作者试图以电视跨国传播作为培育欧洲文化认同、进而政治上整合欧洲的重要工具。欧洲电视跨国传播大致经历了酝酿和实验期 ( 1984年前 )、初步运作期 ( 1984— 1988年 )和成熟运行期 ( 1989年以来 )三个阶段 ,并在推动欧洲媒介联合、建立内部节目市场以及维护欧洲多元文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对于培育欧洲文化认同、推进欧洲政治一体化却收效甚微。在社会现实中 ,它遇到了来自欧洲外部、内部以及语言文化差异上的重重阻力 ;在理论逻辑上 ,它也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欧洲电视跨国传播的效应有限 ,没能达到预期效果 ,培养欧洲文化认同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0.
欧洲后国家认同的缺失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针对欧洲集体认同缺失的现状,深入探讨了学术界提出的各种可能的建构特征,并阐述了自己对欧洲认同建构问题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陈富 《德国研究》2019,(1):125-138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德国公民对欧盟身份的认同感逐步提高。探究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除了关注当下的欧洲一体化政治实践之外,还应从更长远的视角关注身份认同教育,而德国中学历史教学承担着欧盟身份认同教育的主要任务。本文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结合欧盟和德国的教育指导政策,通过选取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涉及欧盟身份认同的主要内容,阐述和分析德国如何借助中学历史教学来塑造青少年的欧洲史观,从而完成欧盟身份认同教育,为欧洲一体化实践服务。在德国中学历史教学中,教科书循序渐进地激发、培养和深化青少年学生的欧洲意识,以此达到欧盟身份认同的教育目的。德国的中学历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公民欧盟归属感的提升,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德国将继续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欧盟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12.
欧洲文明进步史观是基佐史学思想中最为绚丽的部分。这一思想的形成既有其自身的天才因素在内,但更主要取决于他所处的社会现实和自身学术成长历程。“欧洲”观念、“文明”观念的广泛认同,民族主义思潮兴起的社会现实是基佐欧洲文明史观生成的基础和动力;吉本、孟德斯鸠、伏尔泰、康德、赫尔德、圣西门等人的史学思想则为基佐文明史观的形成提供了理论滋养。基佐将欧洲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动态性、持续性、和谐性等进步特色,以文明事实的方式陈列了出来,充分展示了欧洲社会文明史的进步过程、趋势和方向。他对欧洲文明的分析充满了哲学的蕴意,既显示了他的史家功力和现实关怀,又使得他的文明史魅力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3.
20 0 4年 3月 12日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东欧研究所所长泽格伯斯教授 (KlausSeg bers)在欧洲研究所就欧美关系以及当前德国的内政问题做了一场学术报告。泽格伯斯认为 ,3月 11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发生的严重恐怖爆炸事件 ,说明有组织的、针对世俗及民主社会的恐怖袭击已经从美国扩展到了欧洲。尽管西方世界面临着共同的威胁 ,但欧美之间的关系目前却陷入战后以来的最低点。他本人曾受德国外交部委托 ,于去年 11月到美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访谈和调研 ,其间他走访了各研究机构、各派的智库 ,详细了解美国各界对欧美关系的看法。总的印象是 :…  相似文献   

14.
随着欧洲恐怖主义事件频发,难民危机也逐渐被纳入"安全"的政策话语。然而,难民危机是"安全"问题吗?它为何被定义为安全问题?难民危机中有关人道主义救援的"人权"话语是如何与"安全"话语相抗衡的?本文基于对难民危机中欧洲媒体新闻报道的话语分析,认为难民危机的本质是欧洲文化融合失败下的社会问题,而其转变为安全问题的根源是欧洲中心主义对"他者"的建构。在建构主义视角下,这一体系结构决定了双方的身份认同,不仅导致难民危机必然被欧洲当作安全威胁对象加以讨伐,也挑战了欧洲的核心价值观,使其陷入自我认同困境。换而言之,安全研究的泛化将使一种"安全隐喻"进入政策制定的修辞当中,其结果是掩盖问题本质而寻求统一化的政策制定原则,从根本上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欧盟东扩的文化基础及其战略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 90年代欧盟各成员国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欧洲认同讨论 ,并通过确定欧洲文化认同和欧洲 (文化 )界定 ,促进欧洲一体化 ,实现后冷战时期欧洲的稳定和安全。在这一背景下 ,欧盟在 90年代开始推出东扩计划 ,并把它同欧元与共同外交和防务一起看作是后冷战时期欧盟实现欧洲安全和稳定的三项主要行动。综观近年欧盟东扩计划实施进程 ,人们不难看到 ,除政治、经济和安全因素外 ,欧盟东扩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本文从欧洲文化认同和欧盟东扩两个方面 ,阐述欧盟东扩的文化基础和其战略意义 ,以此探索欧盟东扩的文化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欧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作为一个地区热点问题,已经成为学界与社会关心的重要话题。但伊斯兰极端主义存在的社会性群际根源,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批判与反思已有解释的基础上,借鉴"社会认同"这一群体研究的重要理论,分析欧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群体认同机制,总结欧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与群际矛盾产生的原因。通过效能感、共享价值、相对剥夺感等社会观念环节梳理了一个包括"个体认同激发"、"内群认同聚合"、"群际认同评价"在内的理解机制,最后辅以柏林圣诞卡车恐袭事件作为实证。从群体认同机制出发分析欧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可透视出诸多"社会事件"的逻辑内核,从而使恐怖分子、恐怖组织和社群以及恐怖主义现象三个层次得到系统梳理和解释。  相似文献   

17.
德国教授谈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月2日,德国联邦国防军大学国际政治、安全政策、国防及国际法研究所所长施塔克教授(Prof.MichaelStaack)在社科院欧洲所做了题为"欧盟东扩背景下的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报告。现将报告内容摘要介绍如下。欧盟安全所面临的挑战施塔克教授认为,欧盟安全目前所面临  相似文献   

18.
宪法爱国主义与欧洲认同:欧盟宪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展鹏 《欧洲研究》2005,23(5):113-128
宪法爱国主义是理解欧洲认同的主要理论模式之一,但也有许多人批评其为哲学家头脑中的空想方案。欧盟当前的制宪进程为我们认识这一理论提供了初步的经验事实。研究表明,欧盟制宪进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协商民主政治的特征,具有促进欧洲认同的潜力。但欧盟宪法进程在法荷公决中遭受的挫折也表明,欧洲民众与政治精英在一体化发展道路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距离。尽管如此,作者仍认为哈贝马斯的宪法爱国主义应被理解为对欧盟现有政体提供有益补充的、以价值正义和社会公平为目标的长期对话与协商过程。在此过程中,只有在对欧洲民众的利益诉求给予充分关注的基础上实现欧洲多层次、多领域的有效协商,建立起整个欧洲范围的公共政治领域,宪法爱国主义才能成为一条实现欧洲认同的可行的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19.
正[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著袁杰译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乌尔里希·贝克是全球最著名的社会学家和风险理论专家之一,曾任慕尼黑大学社会学教授,现执教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他提出的"风险社会"概念使其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并产生深远影响。多年来,贝克将全球化影响下现代社会基础的变迁作为他的研究重点,尝试探讨这些变迁给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大众传媒等所造成的后果和风险。在本书中,贝克认为,"德国的欧洲"势不可挡。现在的欧洲无法在全球化的重重风险中幸存,但如果欧洲崩溃,必将导致灾难性的混乱。欧洲必须重建,要自下而上地创建一个公民的欧洲,让普通的欧洲人走到一起,为自  相似文献   

20.
编后絮语     
《欧洲研究》2007,25(5)
本期我们刊发了一个“欧盟政治研究专题”,组织了七篇文章,从不同的视角和层次对欧盟政治进行了探讨。这些论文都是在“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框架下,由周弘研究员牵头的“欧洲模式与外部世界”课题组的政治研究小组完成的。此项目历时数年,其间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深入的国际研讨,对保证课题的科研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期我们刊发了长篇会议综述,对讨论此课题最终成果的国际研讨会进行了报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从中看到这个课题相对完整的研究概况。在本期我们选登的文章中,周弘研究员的“民族建设、国家转型与欧洲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