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稳定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关键问题。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们党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始终强调要保持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他明确指出:“稳定压倒一切”,“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31、357页)在邓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稳步发展,为经济发  相似文献   

2.
保持稳定,是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方针,一个必备的社会环境。邓小平同志指出:“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要失掉。”正是因为稳定是进行一切事业的先决条件,保持稳定才被提高到大局的高度,摆在战略的位置。邓小平治国安邦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中国不允许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十分重视社会秩序、社会治安的管理与控制,走出了一条群治群防与专门机关相结合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路。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指导方针,在治安实践中发挥着强大的政策效应。为了使国家长治久安,我们有必要对这一方针进行深层探索与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3.
查懋春  陈志保 《求实》2005,(Z1):164
稳定压倒一切,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观点.1989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绩也会失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经常在重大会议上反复强调,要始终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放在首位.稳定就是全国人民最大的利益,稳定高于一切.  相似文献   

4.
在邓小平经济理论中,凡是涉及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全局性、根本性的经济建设和发展问题,如那些关于提高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经济问题,他都要把它们上升到政治的、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和分析。正如他自己所强调指出的,他在经济问题上,“讲了一些话,都是从政治角度讲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77页,以下凡引自“邓选”均只注卷本与页码)“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第二卷第194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同上第163页)“政治工作要…  相似文献   

5.
杨波 《求是》2002,(21)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江泽民同志强调:“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对于处在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在全球动荡、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国内社会大变革时期,维护稳定显得尤为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维护稳定,就是维护社会主义,就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之所以经济发展连上几个台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不断提高,一条基本的经验和重要条件,就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  相似文献   

6.
社会稳定,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稳定问题,始终强调要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突出的位置。在领导全党开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就一再告诫我们: “稳定压倒一切”,“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江泽民同志也反复强调:“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中国不能乱,这是进行改革和建设的前提条件”。这些重要思想,为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指明了方向。 维护社会稳定,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践证明,改革、发…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江泽民总书记又多次要求全党,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稳定是压倒一切的”重要原则,要特别注意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当前特别要关注  相似文献   

8.
稳定压倒一切,是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基本观点。1989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绩也会失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经常在重大会议上反复强调,要始终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放在首位。稳定就是全国人民最大的利益,稳定高于一切。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铜业基地,是集采、选、冶为一体的综合性铜生产企业。公司所属德兴铜矿、永平铜矿、武山铜矿、东乡铜矿、银山铅锌矿、城门山铜矿和贵溪冶炼厂环绕分…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论述,象三股拧在一起的钢绳,贯穿《邓选》第三一卷;似鼎足而三,稳固地支撑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四化建设大厦。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而发展状况取决于改革。要改革,要发展,“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邓小平同志是这样提出并重视安定稳定的,这里有历史的沿袭,也有国外的借鉴,更是中国现实的需要。它所囊括的思想极其博大精深,根据笔者近来的学习和理解,认为其有如下几个特色。一、鲜明的阶级性保持社会的安定稳定,这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秩序的一般需要。我们的国家,是…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提出,今年全党和全国的工作方针是:“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其核心就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邓小平对这三者的关系问题一再强调并作了深刻的论述。在他看来,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因此,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改革、改革和稳定的战略思想,如何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维护企业内部稳定□梁兴保稳定事关改革,事关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大局。这正如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的那样:“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其稳定情况如何,对全国的...  相似文献   

12.
稳定是当代中国“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最高利益”。正如邓小平同志所示:中国必须稳定,不稳定将一事无成。他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吹了,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1页,以下引文只注页码)稳定的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小平的稳定思想,对于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稳定的内涵邓小平同志的稳定思想,其内涵深刻而且全面。从狭义上看,稳定是指政局安定和政策不变两个方…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这是针对整个中华民族而言的重要原则,对于我们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来讲,越加显的重要和正确。搞四化、搞改革开放不能在乱哄哄的环境里进行,对于我们经济明显落后于沿海城市的民族地区,更需要在稳定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最注重稳定,他曾使用了“压倒一切”、“最关键问题”、“最高利益”这些份量极重的语言来强调中国必须稳定。因此,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全面理解邓小平的稳定思想,显得尤其重要。邓小平的“稳定观”内容宽泛,涵盖国际国内,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诸多领域和方面,形成整体稳定思想。1国际局势稳定。国际局势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外部条件。80年代后,针对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发生的新变化,邓小平高瞻远瞩,作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的新判断,为我们制定内外政策,处理国际问题,提供…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在《邓选》第三卷中多次强调说;“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名的政治环境,什么事情部搞不好。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离开国家的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和开放”。这些精辟的论述说明了创造稳定的环境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今年是深化改革极其关键的一年。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许多重大举措就要在今年全面展开,改革将进入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并举的攻坚阶段,任务很重,这就需要稳定的政治环…  相似文献   

16.
社会稳定是我国进行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历来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十年"文化大革命"特别是前些年的社会动乱,更使邓小平同志感到,社会稳定与否,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近年来他反复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①而社会稳定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更重要地表现在人心的稳定。社会心态是社会形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客观社会形势的折射,又是社会形势中的一个独立变量。因此社会心态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是强烈的、广泛的;积极的社会心态能够推动社会  相似文献   

17.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这是今年全党工作的大局。在这个大局中,发展是目的,改革开放是动力,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离开了国家的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和开放”,“就根本谈不上搞经济建设。”(《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84页、285页)因此,全党上下,全国人民,都要从大局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自觉维护、保持国家的稳定;在稳定的条件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这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需要,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在1988年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时候,邓小平多次讲:“要让全党和全国人民懂得,这是很艰苦的工作,十全十美的方针、十全十美的办法是没有的,面临的都是新事物、新问题,经验靠我们自己创造。”①当我们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五大提出的历史性任务的时候,非常需要突出强调并?..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人才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认识论把握了历史运动的客观规律,认为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因而在价值观的体系中,人民是价值主体,也是评价主体。邓小平人才观和价值取向,就定位在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群众这一点上。他始终一贯地认为,作为人才来选拔和任用的人,一定要“为人民造福”。他说:“用人的政治标准是什么?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这就是主要的政治标准。”(《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51页)这里讲的“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贡献”,归根到底还是为人民造福。 邓小平同志在这里把“为人民造福”称为用人的政治标准,同时这也是评价人生的价值标准。他说:“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  相似文献   

20.
讲学习是“三讲”的基础和关键。其中,深入学习邓小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理论,对于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端正思想作风,提高政治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一、邓小平的群众观理论 讲学习,首先要讲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群众观理论。要坚持党的宗旨,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纠正群众观方面的不良倾向,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的群众观理论。邓小平群众观理论可以分为七个方面: (1)群众母亲观。邓小平视人民群众为母亲,自己是祖国和人民的儿子。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