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当代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在美国是一本畅销书,产生了轰动效应,并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本文具体剖析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性格特征,和他从憎恶虚伪、追求纯真到最终屈从社会现实的心理历程,揭示战后美国一代青少年孤寂、彷徨、痛苦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之作。文学评论家也从象征主义,成才主题,叙事艺术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本文拟从新兴的生态批评角度重新解读这部经典之作,关注作品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隐喻主旨,探索现代社会的生态问题,在反思中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3.
美国主流霸权文化中存在的华人刻板形象严重阻碍了华人自身的发展。因此,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当代美国华裔文学把抗衡主流话语中对“华人形象”的规约性描述作为其写作的重要构成。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在其作品中成功地建构了融合男女性格优势的女勇士形象和富有男子气概的金山英雄形象,彻底地解构了歧视性的华人刻板形象,使华人第一次以英雄形象进入美国主流文学。  相似文献   

4.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社会角色多种多样,呈现出多样化、集群化特点,社会角色定位表现为一种复杂的过程。形象审美具有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感性特征,在社会角色定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形象审美在社会角色定位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符号作用,暗示作用,强调作用,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成长小说的经典之作,塞林格所著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展现了主人公霍尔顿为代表的青年一代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到的性困惑,死亡困惑以及社会身份的困惑.本文拟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来进一步解析小说的主题——成长的困惑.  相似文献   

6.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麦田里的守望者》都堪称是象征主义小说的典范。可以说,象征主义手法的使用渗透到小说的各个部分—文章的题目、人物、细节以及人名都被作者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一般来讲,多数文学作品中的人名都是用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其行事为人。本文作者着重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作品中几个代表人物的姓名构成及其寓意,从而更深层次地把握人物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作为社会公共管理者,现代政府领导者的形象问题已经受到了公众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由于领导者自身形象出现问题而影响到政府政策推行和执政效能的现象屡见不鲜。对政府领导者形象塑造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正基于此原因。当下,建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已经成为政府领导者的一项重要任务,领导者应当从执政理念、自身作风、品德培养和个人修养四个方面对自身形象加以塑造,来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的词明显地打上了时代烙印。在她笔下,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以其独特的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们本色自然,率性自我,追求自由,渴望解放,向往人性的回归。她们不仅拥有外在美,而且更有高雅脱俗的性情美。李清照以她特有的女性直觉,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塑造了许多具有强烈自我主体意识的女性形象,为女性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军队形象的特征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队形象是军队外在特征、行为表现和内在精神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军队形象的形成与公众印象、公众态度和公众舆论密切相关.军队形象是美誉度与知名度的辩证统一;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辩证统一;整体形象与个体形象的辩证统一;主体表现与客体反映的辩证统一;相对稳定与发展变化的辩证统一.良好的军队形象,对内部具有凝聚功能,对外部具有吸引功能,对社区具有协调功能,对社会具有示范功能,对敌人具有威慑功能.  相似文献   

10.
文化输出和国家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形象作为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地理等方面状况的认识与评价,直接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声誉和改革开放的成本.中国要崛起,需要重塑自己的国家形象.国家形象不仅在文化中得到反映,也通过文化体现出来.中国需要运用文化手段建构和平崛起的大国形象.文化输出在国家形象塑造中承担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1.
唐传奇《任氏传》塑造了一个聪明美丽、对爱情忠诚的女狐任氏。《任氏传》是文学史上早期狐主题小说中最完整的一篇。任氏实际上是男权社会对完美女性的一种幻想,因此任氏的狐形象增加了一层悲剧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调查分析及有关资料的搜集对比,较为详细的探讨哈韩族服饰形象及自我观念对我国青少年服饰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历史的脚步跨入 2 0世纪 80年代以后 ,中国文学塑造出更加丰富的女性形象 ,掀起女性文学的高潮。审视新时期文学中女性形象 ,其进步意义体现在 ,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主要表现为美丽的、血肉丰满的、瑕瑜互见的真实女人形象。女性意识的觉醒 ,要求文学塑造出反映女性审美理想的女性形象 ,冲出传统的桎梏。  相似文献   

14.
警察形象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形象是警察角色的权利、义务、素质的统一体,它通过一系列警察的行为与言论表现出来;警察形象是警务形象、意态形象与外表形象的全部综合,是一个内在发展的过程;警察形象化的效应是一个真善美的统一过程;警察形象要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5.
虽然当代青年社会主体意识主流健康,但仍在价值观、道德观、责任感的认识与实践上存在某些偏差.基于社会适应理论视角,破解青年社会主体意识错位的关键,就是通过培育青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价值观体系、弘扬青年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道德建设模式、创新青年以社会主义公民责任感为关键的责任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6.
自我效能感是人类行为的强大力量,控制和调节人们的行为。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与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尤其是两者的交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与技能的确定性,更好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实现教师个体为适应21世纪教育的巨大变革和挑战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从元代特殊的妇女问题出发,结合关汉卿进步的妇女观,说明其剧作中的妇女形象所体现出来的社会意义,揭示封建社会在经济、政治、精神、道德以及婚姻各方面对妇女的沉重压迫,重审其剧作中妇女形象所具有的觉醒意识和强烈鲜明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世人塑造了仪态万方的女子形象,她们较之以前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进步性,其自我意识空前萌动;然而,在封建社会以男性为中心的生存秩序中,这些女性依然是以男性视角为活动轴心,依然背负着封建传统礼教的精神轭套,璀璨夺目的女性光环之下依然晃动着男权意识的精神锁链.<聊斋志异>中的婚姻爱情观,体现的仍是封建礼教下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9.
对企业意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意识是企业文化研究的范畴。企业意识按其所反映的对象 ,可分为企业的自我意识和企业的社会意识 ;相应地也就延伸出企业的自我评价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原历史文化形象是中原文明的缩影,反映中原文明的发展轨迹,折射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需要借助历史文化形象这一介质使中原传统文化具有现代表达意义.当前,培育历史文化形象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亟待同步进行的战略平衡行为,应在汲取中原传统文化营养的基础上,整合社会各层次的力量,加强历史文化形象培育与传播体系构建,破解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中所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