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全高端人才引进的社会化评价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渐次经历了“引进资金一引进设备一引进技术一引进管理一引进人才”的不同发展阶段。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出现了人才流动和人才争夺的全球化。人才是21世纪的战略资源,得人才者得天下,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  相似文献   

2.
论人才     
刘援朝 《人大论坛》2010,(11):54-54
当今时代,充满竞争:竞争激活了曾经静如死水的礼会,但也让人们感到强烈的压力。这竞争不是勇力的拼搏,而是智力的较量,要想住这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仔、发展,立于不败,靠的是智慧,是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  相似文献   

3.
人才谨防“犯规”韦钦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建立,给我国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逐渐成国国人的共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也成为各级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良好的社会氛围,给各类人才提出了这样一个...  相似文献   

4.
张全景 《党建研究》2006,(10):58-59
人才是事关一个民族、国家兴衰存亡的重大战略问题。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亡天下。古往今来,概莫能外。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人才问题。邓小平曾强调: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384页)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高峰会议上指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这样紧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王国忠 《创造》2015,(11):34-36
古今中外的事实越来越强烈地向我们昭示:"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尤其是当今时代,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经济效益的竞争,也无论是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硬实力的竞争,还是思想、政治、文化以及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软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目前,不少地方在西部大开发中,都将着力点放在引进多少资金、引进多少项目等所谓“硬指标”上,面对招才引智的工作都不大热心,视其为“软指标”。引资固然能聚财,但引智更能生财!面对目前剧烈的市场竞争,完全可以说得上“得人才者得天下”。 照说,人才的作用早已被国人  相似文献   

7.
“市场竞争是人才竞争”。这个道理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在人才的观念、理论、开发、结构、体制等方面,我们仍然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问题。从全国看,大量人才外流是近十几年始终存在的问题。加入WT0后,我国又出现了第三次人才外流高峰。铁路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不但难以吸引到高素质人才,即便自己培养出一些可用之才,往往也会因本身落后的体制使之外流。  相似文献   

8.
古语云:“治天下者,以人为本”。纵观古今中外,得民心者得天下,广招人才为之所用者国运昌盛。在我国加入WTO,跨入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选准、选好大批德才兼备的各类人才,尤显紧迫、重要。竞争上岗,就是党和国家在选才用人制度上的一项重大改革,并在《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作了明确规定。选人用人制度以党内规章的形式固定下来,这还是第一次。事实表明,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已是我们当今发现人才、选拔人才、招揽人才的科学之法。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这是从帝王的角度来衡量“交心沟通”的重要性。唐朝名相魏征就曾这样劝告过唐太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相似文献   

10.
陈水雄 《新东方》2000,(3):77-80
“得人才者得天下”。这一古老而现实的命题,又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所证明。海南的发展必须坚持把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完善人才资源管理机制,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什么最贵?是人才”。这是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的一句经典台词,现在被传遍大江南北。当今社会,确实出现了“一将难求”的局面,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大批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已成为世界的生产制造中心,因此,中国的企业对人才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国内高校的扩招与大批国外人才的引进,人才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身处这个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环境里,我们怎样才能脱颖而出,怎样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魏源(1794—1857),字默深,隆回金潭人,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对人才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首先,魏源对人才的重要性作了深入地探讨,并指出:“人者,天地之仁也”,“人聚则强”,“人背则亡”,认为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是因为“先得天下人才三之二也”。魏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食品市场,如果提起“漯河出品”,相信许多人会马上列出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品牌:占据国内市场近五成的“双汇”火腿肠;“天下流传”的南街村方便面;“亮晶晶”的乐天澳的利等等。位于河南省中部的漯河市,自古有“得中原者得天下,得漯河者得中原”的美称,漯河食品产业的迅速崛起,是对这句美称的鲜活诠释。  相似文献   

14.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中国古人总结出来的一条政治规律,《大学》有言:“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得众”,即是得民心。  相似文献   

15.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提及河南,很多人想到了“逐鹿中原”、“兵家必争之地”、“得中原者得天下”这些千古绝句。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上,演绎了无数经典与传奇。  相似文献   

16.
辛文 《今日广西》2007,(4):56-57
东汉末年的三国,是一个动荡的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家,为争夺天下,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搏斗。“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三国的创立者都知道人才对他们功业极端重要,他们在争夺人才中争夺天下,在争夺天下中争夺人才。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三国的纵横捭阖,军事较量,也是一场争夺人才的大战。曹操知人善任,宽宏大度,讲求民主,在革新吏制中选贤任能,使用得当,为后来取得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党管人才,是我们党新世纪面临的新的时代课题,组织部门要充分认识“党管人才”理念提出的背景和深刻内涵,真正把人才问题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来抓,作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来落实。“党管人才”理念的背景分析“党管人才”是“党管干部”的拓展和延伸,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传统的人才工作模式逐渐显露出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发出《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才工作的通知》,明确关心关爱人才、灵活组织实施人才计划等8方面措施;推出人才“礼包”,引才布局“云端”……面临人才工作“三期叠加”的浙江,牢固树立人才强省工作导向,在疫情大考中应势而动、化危为机,进一步巩固聚天下英才于浙江的好势头,为统筹打好“两战”、实现“两个高水平”提供坚强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企业技能人才短缺、“招工难”等问题,东阳市通过技能比武、校企合作、职业培训机构、企业技校等多种形式,培养技能型人才。2008年共培养技能型人才12752人,其中高级223人、中级2068人,有效地缓解了企业技能型人才缺乏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们浏阳市财政收入连续六年为湖南省之冠,综合经济实力连续3年入主“三强”,兴市之本在于得才。由此引发了我对人才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