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75年7月的一天,毛泽东在听取叶剑英、邓小平关于军委扩大会议情况的汇报时,突然问起:“那个谭政哪里去了?”此时此刻,毛泽东为什么想起谭政来?这位赫赫大将的去向,为什么连主席都不知道? 俗话说:“家贫想贤妻,国难思良将。”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由叶剑英、邓小平两位军委副主席主持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是为了清除林彪干扰破坏军队建设和江青等人反军乱军所造成的严重  相似文献   

2.
在文革中期(续) 三、“批林整风”与“批王新” “9.13事件”后,毛泽东指示成立林彪专案组。10月3日中央通知,由周恩来、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纪登奎、李德生、汪东兴、吴德、吴忠10人组成中央专案组,审查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专案组设立工作机构,由纪登奎、汪东兴负责日常工作。同日,中央通知,撤销军委办事组,成立军委办公会议,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由叶剑英、谢富治、张春桥、李先念、李德生、纪登奎、汪东兴、陈士榘、张才千、刘贤权10人组成,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军委日常工  相似文献   

3.
《先锋队》1995,(Z2)
叶剑英义愤斥江青"文革"时期,林彪、江青为了篡夺军权,到处挑起事端。1967年1月19日下午,军委在京西宾馆开扩大的碰头会,主要议论军队搞不搞"四大"的问题。会上,两种意见针锋相对,争论十分激烈。叶群突然向总政治部主任萧华发起攻击。她捏造种种罪名,强...  相似文献   

4.
长征到达陕北时的伍修权 伍修权,祖籍湖北大冶,在陈潭秋、董必武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早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过,担任过瑞金红军学校(校长叶剑英)政治营教导员、军委模范团政委、军委直属第三师政委、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副参谋长、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处长、中央军委作战部副部长、东北军区参谋长兼军工部政委、中国外交部(周恩来兼任部长)副部长、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稼祥)副部长、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邓小平兼任总参谋长)、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常委等职,直接在叶剑英、彭德怀、周恩来、王稼祥、邓小平等人领导下工作过,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而主持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工作,是他革命生涯中极其辉煌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修养撷英     
《前线》1997,(6)
半句假话都不要往纸上写徐海东是我军著名的能征善战的将军,毛主席曾称赞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对林彪、江青搞的那一套十分看不惯。他对身边的人说:你们都是共产党员,是共产党员就要相信真理。红的就是红的,黑的就是黑的。现在有人把红的说成黑的,那说归说,终究代替不了事实真相。他要求帮他写调查材料的人,要绝对实事求是,不能看风头说话,好的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半句假话都不要往纸上写。徐海东坚持真理,同林彪、江青反党集团对着干,终遭残酷迫害,于1970年含恨逝世于河南郑州。穆青曾写过…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1974年7月中旬,身患多种疾病的毛泽东准备赴南方休养。17日,毛泽东召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成员在中南海游泳池他的住地开会。才做过手术的周恩来也从医院赶来参加会议。 会上,毛泽东用严肃的口吻批评江青以及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他说:“江青同志,你要注意呢!别人对你有意见,又不好当面对你讲,你也不知道。不要设两个工厂,一个叫钢铁工厂,一个叫帽子工厂,动不动就给人戴大帽子,不好呢,要注意呢。”他还指着江青向在场的政治局成员表示:“她算上海帮呢!你们(指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四人。——引者注)要注意呢,不要  相似文献   

7.
3.王洪文当晚飞长沙状告周恩来、邓小平。毛泽东警告王洪文:“不要跟江青搞在一起,你要注意江青!” 王海容、唐闻生对周恩来表示:一定向毛泽东如实汇报。毛泽东一针见血地对王海容、唐闻生揭露道:“江青有野心!”他老人家向王海容、唐闻生一字一句交代:建议邓小平任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  相似文献   

8.
(五) 1968年,林彪与江青的政治关系又有了新的发展。 一是表现在重大事件中。 1968年3月,在整个局势稍为稳定之下,突然爆发出“杨余傅事件”。在此事件中,江青与林彪再次紧密地进行合作。 3月9日晚上,叶群紧急约见江青;一见面,就说:“杨成武和余立金勾结起来,要夺吴法宪的权。林总叫我来向你报告,看怎么办?”还表示:“林总很为难,他不好直接找主席,问题又很严重!”江青一听,劲头就来了,立即去见毛泽东。她除了提出杨成武“要夺空军的权”之外,又说:“杨成武跟傅祟碧勾结,要夺北京市委的权。” 这些罪名都…  相似文献   

9.
1971年9月,野心家林彪折戟沉沙之后,毛泽东决定由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常工作,由叶剑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周恩来把批判林彪集团的罪行和极左思潮结合起来,遭到了由"文化大革命"和极左思潮起家的江青集团的极力反对.  相似文献   

10.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站在重大的历史关口,叶剑英总能明断是非,果敢抉择:他力排众难,助邓小平东山再起;他乘专机搭救胡耀邦,举荐其再"入阁";为完成"两弹一星"伟业,他三邀张爱萍出山……"中国可以没有叶剑英,不可以没有小平同志"1969年12月,因"战备疏散"到了湖南的叶剑英,向前来探望的王震了解因同样原因到江西的邓小平的生活状况,并说:"中国可以没有我叶剑英,不可以没有小平同志。"林彪叛逃之后,叶剑英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主持军委工作。1973年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叶剑英在邓小  相似文献   

11.
余玮 《党建文汇》2014,(11):42-43
打到“四人帮”后,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邓小平的处境都极为关注,多次提出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的建议。叶剑英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郑重提出:“我建议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我们在座的同志总不会害怕他吧?他参加了政治局、恢复了工作,总不会跟我们挑剔吧!”  相似文献   

12.
造反派骂他是“政治扒手”,康生斥责他“坚持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江青诬他为“右派黑格尔”……在那样的政治压力下,他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不惊慌失措,冷静、乐观地对待一切,充分显示出一个哲学家型的领导干部的风范。  相似文献   

13.
叶剑英元帅是“客家人”。“客家人”自古就有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叶剑英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的父母还是节衣缩食供他读了书,、叶剑英终生嗜书如命.而且诗词造诣很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以“诗帅”著称。毛泽东在1965年给陈毅的信中这样写道:“剑英善七律.董老善五律.你要学律诗,要向他们请教。”聂荣臻则在《叶剑英诗词选集》的序言中称赞叶剑英是“当代中国诗坛泰斗之一”。叶剑英的诗词天赋可以说是得到众口传颂的.而相对的.他突出的文艺天赋却较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4.
“四人帮”在这些日子活动频繁,行动诡秘,王洪文9月23日飞回北京后,也进入西山,紧挨着叶剑英住下,跟踪监视。他们一方面制造流言,说叶剑英在西山有个“军人俱乐部”,图谋不轨;另一方面亲自出马抓“枪杆子”,江青到昌平某师,王洪文到保定某军,张春桥到通县某部,“串联”、拉拢、  相似文献   

15.
何立波 《党史纵横》2003,(11):26-28
得罪了江青、林彪,萧华在京西宾馆碰头会上受到中央文革一伙人的猛烈攻击 就在《长征组歌》风靡一时时,萧华却感到了中国政治空气的紧张。1965年12月,萧华突然接到命令,要他参加在上海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林彪对军委秘书长兼总参谋长罗瑞卿发起了突然袭击。与萧华交情很好的罗瑞卿被打倒,令萧华震惊不已。1966年2月,在林彪的支持下,江青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江青曾要求萧华参加,但萧华认为江青并无部队职务,不  相似文献   

16.
顾星 《世纪风采》2007,(11):9-10
1979年的一个秋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的办公桌上,放着20多张由全国各地演员扮演毛泽东形象的彩色照片。叶剑英拿着放大镜,凝神注目地一张又一张地审看着。坐在叶剑英身旁的耿飙微笑着,等待叶剑英的定夺。当年1月刚担任军委秘书长的耿飙,红军时代曾演过戏剧,近年又是中央政治局分管宣传口的领导,他对遴选影视特型演员的工作自然也很关心。  相似文献   

17.
1974年初,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批林批孔运动,是在“文化大革命”客观上已经破产的情况下,再度强制推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的一场政治运动。运动的直接目标,是对1972年以来周恩来纠‘左’工作的否定。江青集团利用毛泽东继续从整体上维护“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力图把运动发展成为反对周恩来、叶剑英等党政军一大批领导干部的“第二次文化大革命”,使全国再  相似文献   

18.
林木 《党史博览》2006,(9):28-29
“文革”中的王洪文。被押上法庭的王洪文。“文革”中的张春桥。被押上审判台的张春桥。“文革”中的江青。被押上法庭的江青。“文革”中的姚文元。被押上审判台的姚文元。南京市群众举行集会和游行庆,祝粉碎四『人帮的』胜利。1976年9月,毛泽东主席逝世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加紧了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人,执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1980年11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开庭公审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数十名主…  相似文献   

19.
叶剑英当年曾作了一首小诗,抒发自己参加讨论“解放”干部的政治局会议时的感受:“一匹复一匹,过桥真费力,感谢牵骡人,驱驮赴前敌。”他所说的“牵骡人”,指的就是周恩来。 江青等人在这时候百般阻挠对老干部的解放,也同即将召开的四届人大有密切的关系。种种迹象表明,在围绕  相似文献   

20.
海珍 《党建文汇》2009,(3):43-43
毛泽东不让子女找高干子弟 1965年夏,李讷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报》当一名编辑。“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李讷也卷入了这个政治漩涡,她在军报带头“造反”。不久,《解放军报》全面改组,才27岁的李讷当上了军报总编辑。江青想为李讷物色一位理想的对象,可是因为毛泽东有言在先:希望子女不要找高干子弟做对象。江青反复物色以后.终于把目光投向了张永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