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支部生活》2010,(8):50-50
新中国成立后,瑞典成为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1950年9月19日。中国首任驻瑞典大使耿飚代表新中国政府向该国元首呈递国书。为了这一天的到来,他准备了许久。  相似文献   

2.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随着与新中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增加,中央决定组成以军队干部为骨干的外交队伍,选调了一批兵团级干部出任第一批大使,人们都亲昵地称他们为“将军大使”。为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他们脱去戎装穿上西装,踏上了新的征途。  相似文献   

3.
博览之窗     
开国第一照发给了谁 新中国开国第一本护照发给了谁?以前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发给了中国驻苏联首任大使王稼祥。10月1日,开国大典。10月3日,中苏建交。10月5日,毛泽东任命王稼祥为中国驻苏联特命全权大使。10月20日,王稼祥乘火车离京前往莫斯科赴任。王是开国大典后第一位出国的官员。  相似文献   

4.
作家与画家1964年6月2日,外交部副部长黄镇作为首任中国驻法国大使,乘飞机去巴黎。坐在飞机上,黄镇陷入了沉思……早在1925年,黄镇读上海美专时,就想毕业后积蓄一大笔钱,去巴黎学几年西洋画法。想不到40年后,终于成行了,不过不是带着做画家的梦,而是作为新中国驻西方国家第一位大使来的。法国总统戴高乐是一位神秘的人物,黄镇虽未与他见过面,却对他有些好感。这不仅是因为他和罗斯福、邱吉尔齐名,更重要的是,在与中国建交问题上,戴高乐冲破了美国和西方势力的阻挠,使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和中国建交前,法国…  相似文献   

5.
孟昭庚 《世纪风采》2014,(10):42-46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随着苏联、岁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10多个国家陆续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新中国向建交国派驻大使便成了当时外交工作的一件大事。由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亲自点将的第一批驻外大使中有10位是军队中的兵团级干部,他们都是骁勇善战的高级将领,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将军大使”。  相似文献   

6.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就在开国大典议程进行中,毛泽东和周恩来等决定立刻行动起来,开拓新中国的外交事业。这一决定一经向世界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就首先做出积极回应,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表示即刻建交。于是,苏联大使成为外国派驻新生共和国首都的第一位外交官。  相似文献   

7.
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政府就发来照会,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3日,周恩来复电热忱欢迎中苏建交。中苏建交,带动了一批人民民主国家同中国建立  相似文献   

8.
担当首任驻朝鲜大使,倪志亮重任在肩. 1949年10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同友好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1月,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到北京赴任.而中国驻朝大使人选仍然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9.
在新中国宣布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受政府委托致电周恩来,表示苏联愿与中国建交并互派使节。1949年10月3日,周恩来复电葛罗米柯,欢迎中苏立即建交并互派大使。这样,苏联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曲星 《党史文汇》2013,(8):1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是苏联。1949年10月1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向各国政府发出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第二天苏联政府就发来照会,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3日,周恩来复电,表示热忱欢迎中苏建交并互派大使。中苏建交,带动了一批新民主主义国家同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2009年10月1日60华诞,我们共举行了14次国庆大阅兵。阅兵是古今中外一种传统的军事仪式,更是综合国力的展示。它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军威,最能积聚军心、民心。而胜利日阅兵,既是对历史的致敬,对英雄的怀念,又肩负着展示国家武装力量,凝聚民族精神的重任。新中国成立后连续举行了11次国庆大阅兵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历来十分重视阅兵。1949年至1959年,中国连续进行了11次国庆阅兵。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盛大的阅兵仪式鼓舞了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2.
陈辉 《党建》2009,(10):56-57
从1949年到1999年,新中国先后进行了13次国庆阅兵。从1949年到1959年,每年10月1日都要举行国庆阅兵。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对国庆制度进行改革,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后来,因“文革”影响等原因,连续24年没有举行国庆阅兵。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时,恢复了国庆阅兵。至1999年的国庆50周年阅兵,又相隔了15年。  相似文献   

13.
苏泊 《党史纵览》2010,(10):54-54
2010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加拿大建交40周年.加拿大是继英国和法国之后.第三个与新中国建立的西方重要国家。1970年10月13日.中加双方同时在各自首都公布建交公报。中加建交,被称誉为上世纪70年代的“报春花”.紧随其后,多个国家与新中国建交或发展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承认新中国的高潮。  相似文献   

14.
李景贤 《党史博览》2010,(6):15-17,22
2009年10月2日,中国与俄罗斯(苏联)迎来了建交60周年。悠悠岁月,两国关系在一个甲子轮回中.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阴晴圆缺,可写的东西很多。在本文中,笔者只截取一个侧面,写一写王稼祥这位新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也是第一位驻外大使,着重讲一讲他到任前后所发生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15.
《广东党史》2008,(4):62-62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开始后仅两个小时,苏联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照会就发到了中南海。第二天,苏联断绝同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由此带动了欧亚十余个国家对中国的承认。  相似文献   

16.
王梦悦 《党课》2010,(11):118-119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建交国家数量的增加,向建交国派驻大使成为当时我国外交工作的一件大事。中央决定组建一支以军队干部为骨干的外交队伍,选调了一批兵团级干部出任大使,人们亲昵地称他们为“将军大使”。  相似文献   

17.
沈秋农 《世纪风采》2012,(11):42-44
2012年10月11日是中国同联邦德国建交40周年纪念日,临近这个日子,当年作为中国政府的全权代表主持两国建交谈判,建交后又在波恩负责筹建使馆、任驻德参赞、大使的资深外交官王殊心潮激荡,思绪翻飞。周恩来的缜密细致,毛泽东的运筹帷幄的景象一幕幕浮现眼前。  相似文献   

18.
张兵 《湘潮》2006,(7):46-47
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澳大利亚进行了一次成功的访问,这是中澳关系中的一件大事。提起中澳关系,谁都不会忘记惠特拉姆。破格礼遇,如约访华1972年12月21日,中国和澳大利亚驻法国大使各自代表本国政府,在巴黎签署了中澳建交公报。1973年5月1日,首任大使王国权经香港去澳赴任。5月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派出了第一批14位大使,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来自于军队兵团、军一级的高级将领,其中就有驻印度大使兼驻尼泊尔大使、湖南省长沙县(今望城县)人袁仲贤(1904-1957),他是将军大使中唯一的正兵团职高级将领。应对新中国诞生前夕的第一桩外交事件1949年10月,将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1日8日,一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自新中国成立起,他还兼任第一任外交部长,领导外交工作达26年之久。他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堪称新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代楷模。1955年4月召开的万隆会议,对周恩来的外交生涯来说是一次巨大成功。这次会议本是亚非国家倡议召开,非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但美国却派出了庞大的观察家和记者代表团参加会议,到处挑拨,胡说中国将向世界输出革命,要在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搞颠覆活动。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及参加亚非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