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丽 《法人》2011,(10):72-73
一群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艾利印刷机长,在即将染上职业病的时候通常会被艾利炒掉,虽然身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离职时却无法得到任何特殊补偿。这是艾利公司在钻法律的空子还是法律存在保护盲区?  相似文献   

2.
论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之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东代表诉讼是伴随现代公司制度发展而生的诉讼机制。随着现代公司规模的扩大,股东人数的增加,公司经营管理日趋复杂化和专业化;股东通常已经不再身兼投资者和经营者,而是通过专业的管理人员来实现对公司的管理。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分离,衍生了权利配置和利益分配的矛盾。一方面,在公司内部权力配置的构架上,股东会的权利更为程序化的行使,且更为概念化、抽象化,游离在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之外;董事会权利膨胀,更多的更经常的作出可以改变公司和股东命运的决定。由于董事、高层管理人员时常并不一定由股东来担任,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便形成一个异质…  相似文献   

3.
作为忠实义务的一部分,公司法规定了公司董事等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定竞业禁止义务;为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需要,劳动合同法规定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订立离职后竞业限制条款的规定,通过限制离职后劳动者的竞业行为来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由于公司法和劳动法立法目的有别,各自领域的竞业禁止规定亦存在不同。对两种不同法域的竞业禁止规定的厘清,有助于司法实践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正确地选择实体法和程序法,使之能够符合立法目的,有效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真正实现公司法与劳动法的不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4.
竞业禁止条款是用人单位与董事、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之间达成的、禁止高级管理人员在离职后的特定时期从事特定职业的一种协议。通过竞业禁止条款可以有效地限制董事、经理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在离职后的职业选择,避免上述人员利用在公司取得的商业秘密与公司竞争,是维持公司竞争优势,限制竞争对手出现的有效形式。因此,竞业禁止条款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公司章程或者公司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当中。但是竞业禁止条款作为限制劳动者等择业的工具,受到了以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为主体的法律的严格限制,必须符合特定条件,竞业禁止条款才能生效。  相似文献   

5.
律师信箱     
《法治纵横》2014,(24):32-32
案例一:您好!我到一家物业公司上班,公司给量身定做了工服,但是还没发。现在我工作了2个月想离职,公司要求必须交工服费用。单位员工手册中规定,工作满3年离职才可以不收工服费用,可是我定做工服的时候不清楚这个规定。现在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查钢 《法人》2010,(3):94-94
记得看到过《前程无忧》上的一篇文章,说年底年初又到了员工的跳槽高峰期。尤其是年青的员工,在三年内换5家公司是很正常的事。为什么员工会离职得如此频繁,是鲶鱼效应继续在职场发酵吗?我想其中可能有很多的原因,但是有共性的一点是,跳槽的员工都对离职公司感情不深。  相似文献   

7.
律师答疑     
2010年8月,我与公司通过协商解除了劳动合同,为了获得公司承诺支付的经济补偿金,我被迫与公司签订了离职协议。公司支付的经济补偿金远远低于国家法定标准,我可以要求公司补足经济补偿金吗?  相似文献   

8.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的企业兼并,现代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股东人数越来越多,公司经营管理日益复杂化、专业化。股东必须把公司的具体经营交由专业的管理人员。于是就可能出现高层管理人员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况以及公司内部大股东与小股东的矛盾。作为相应的司法调整机制,股东代表诉讼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实践中的缺陷,应该在借鉴相对完善的美国、日本等国家相关立法规定的基础上,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更合理化和利于实行。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题目下,笔者主要探讨解决三个问题:我们对干部退休后的腐败行为、干部离职后(离职经商或离职从事其他职业)的腐败行为,以及借手他人的腐败行为,到底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0.
《法庭内外》2010,(2):57-58
4年前,我与一家大学和一家公司签订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约定我大学毕业后,在公司就业。如果一方违约,必须支付10000元违约金。而今,我已大学毕业,可公司一直没有安排我就业。在我的一再坚持下,公司终于亮出了底线:只愿意支付违约金,不可能安排我就业?我要求公司给予经济补偿,也遭到断然拒绝。请问:我究竟能否要求公司按照《劳动合同法》给予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11.
《江淮法治》2014,(4):54-54
编辑同志:我公司有一名工伤职工要离职。在办理解除劳动关系手续时.因其是工伤人员.有相关的工伤补助金问题。我们听说现在这些补助金改由工伤保险基金出.我公司也都一直给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请问:工伤职工离职时的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是否都由工伤保险基金出?  相似文献   

12.
张驰 《法人》2007,(10):62-63
深圳泰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遭遇说明,按章办事,规范公司治理才是公司发展的大计由于受公司内部个别高层管理人员的控制,公司在工商登记变更时被做了手脚,从而引发了一场企业经营管理危机,公司运转停滞,损失巨大。  相似文献   

13.
设立背信罪之探讨吴金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外商投资企业大量涌现,外商独资的企业大多是外国老板委托他人经营管理。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高层管理人员想方设法利用手中职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不惜牺牲公司利益。现在我国的私营企业日渐兴起,规模越来越大,已从...  相似文献   

14.
最近,某省纪委在工作中发现,前几年该省一名在经济开发区担任管委会主任职务的县处级干部,因为工作需要,经当地党委批准,同时兼任了该开发区开发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1996年,该公司发行股票上市,作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该同志个人出资购买并持有公司部分内部职工股票。此后,该同志担任市级领导职务,不再兼任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就将所持有的内部职工股票上市抛售,获取了数十万元的股票溢价款。对于该领导干部将原持有的内部职工股票上市抛售获取溢价款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笔者认为正确处理该问题应考虑以下几点:一、关于该同志同时兼…  相似文献   

15.
湖北武汉史可问:某县物资局分公司向甲借款3万元,并约定了月息。几年来,虽经甲多次催要,对方一直未还本付息。现该分公司在其主管部门主持下与另一分公司合并,原任经理已离职。请问,甲能否要求合并后的分公司偿付本息,如该公司无力偿还,可否向物资局的其他分公司追偿?  相似文献   

16.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的企业兼并,现代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股东人数越来越多,公司经营管理日益复杂化、专业化,股东必须把公司的具体经营交由专业的管理人员。于是就可能出现高层管理人员损害公司利益的情况以及公司内部大股东与小股东的矛盾。作为相应的司法调整机制,股东代表诉讼在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实践中的缺陷,应该在借鉴相对完善的美国、日本等国家相关立法规定的基础上,将股东代表诉讼制度更合理化和利于实行。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在公司运作过程中,因公司控股股东、大股东或公司董事、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利用其优势地位操纵公司活动,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权益的行为时有发生,甚至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被控股股东肆意践踏。囿于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受损害的股东尤其是小股东又难以运用诉讼手段在维护公司  相似文献   

18.
那慧 《人民调解》2009,(2):42-42
问:我与单位续订合同时,劳动报酬分为基本工资和奖金、职务工资三部分,基本工资是市最低工资,如果公司解除合同,可以补偿多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司法界的主流意见和某些地方出台的指导意见认定未约定经济补偿的竞业限制条款无效的做法值得商榷。对离职竞业禁止案例的系统化整理和分析表明,采取赋予雇员约定或法定的竞业补偿请求权的"有效说"之法律设计为妥,对此合同双方可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离职雇员享有符合法定标准的竞业补偿请求权,且补偿应符合"法定最低标准"并在综合考虑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下"不能不合理降低劳动者原有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惊鸿 《政府法制》2010,(3):19-21
江平:新条例要弥补物权法的遗漏 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物权法专家起草组负责人 到底谁是拆迁的主体?物权法第42条对此的规定并不清晰,征收的主体与拆迁补偿主体是否是同一主体?地方政府认为其是征收的主体,而非拆迁补偿的主体。对此,我们法学界持不同意见,认为征收的主体就应该是拆迁补偿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