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戴木才 《理论导报》2023,(2):12-14+2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概括提出与深入阐述,不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实践叙事方式,而且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理论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充分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又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具有现代化的普遍性以及特殊性,即中国式现代化的二重性。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二重性,不仅有助于科学总结中国自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进程,还可以更好地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走向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的基本经验,对于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中国的现代化并不是从社会内部自我孕育成熟的现代化,而是一种典型的外发外生型的现代化.从外发外生型现代化的一般逻辑来看,建立强有力的现代化政党或政府,是现代化顺利起步并有效推进的基本前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了实现现代化,曾经进行过不懈努力,探索过各种方案,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些探索和方案都没有取得根本成功.  相似文献   

4.
《北京支部生活》2024,(4):26-27
<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所以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2012年11月17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但最本质的特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5.
勤奋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中国式现代化内含了勤奋节约的美德要求;公平正义是人类孜孜不倦的价值追求,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了公平正义精神;幸福生活是人们重要的价值目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内含了幸福生活的价值目标;和平互利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向往,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内含了和平互利的共同价值。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伦理精神研究,理论上对于进一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合理性、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研究,实践上对于凝聚民族精神、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等,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国家发展的现代化,更是关涉人民美好生活的现代化。从历史层面来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内含追求“温饱型”“小康型”以及“幸福型”美好生活的价值向度。从理论层面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的现代化为深层主题,激发美好生活的主体动力;以变革社会生活为内在追求,符合美好生活的价值诉求;以超越资本逻辑为显著特征,构筑美好生活的现实根基;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奋斗目标,契合美好生活的发展逻辑。从现实层面来看,中国共产党推进共同富裕、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彰显了建构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动力论揭示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和承载的文明动力系统,这一观点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时代发展,也是对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经验总结,更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客观凝练。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文明动力主要包括文明传承力、文明自主力、文明创新力、文明包容力、文明超越力等,可以分为根本性原生动力、直接性结合动力、外源性发展动力三个层次。从这三个层次的运转机制来看,“时空化合”“两个结合”“和合共生”确保了各个文明子力的有效运转,从而推动形成了一个“小循环”与“大气候”有机规整、双层联动的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动力系统。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动力论不仅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的辩证张力关系,而且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指南,因而具有深远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历史经验总结与反思的新现代化观,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习近平生态共同体理念的核心部分,也是生态领域贯彻人民至上原则的体现。21世纪是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和健全制度与法治体系;从系统观念出发,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夯实科技、人才基础,提供动力与智力保障,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大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发展史、世界现代化史、世界社会主义史、国际关系史和人类文明史上,中国式现代化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就世界发展史上的意义而言,它超越了以自由市场机制为特色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开创了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道路;就世界现代化史上的意义而言,它突破了以西方为中心和标准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人类现代化的新道路;就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而言,它突破了单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思维,超越了苏联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就国际关系史上的意义而言,它突破了“国强必霸”的西方崛起逻辑,超越了传统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国际秩序运行逻辑,开创了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和平发展的国际新秩序与国际关系现代化新道路;就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而言,它超越了单一现代性文明思维,为多元现代性文明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支持,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书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政治现代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这是独具特色的政治现代化之路,渐进式的政治现代化、党的领导的政治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现代化、法治的政治现代化和达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政治现代化构成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基本规定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理论本质和重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是全球现代化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身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同时拓展了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异质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在本质上体现社会主义属性,有其本身所固有的进路逻辑、本体特质和理论框架,深入学习和宣传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研究和阐释其理论的框架结构、形态表达和建构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的形态表达主要包括内涵论、本质论、主体论、动力论和价值论五个构建要素,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的形态表达,对于深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北京支部生活》2024,(3):28-29
<正>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2年11月29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独特的领导优势和内容优势。这些优势形塑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面貌,赋予其独特的世界意义。基于世界视野、历史视野和比较视野,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集中表现为彰显“民族复兴论”、超越“西方中心论”、破除“历史终结论”、证伪“文明冲突论”、驳斥“零和博弈论”与化解“生态危机论”等六个维度,以此为世界现代化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4.
郑志康 《求实》2023,(3):4-17+109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路的真实写照,其能够在现代化发展困境中突围出场,离不开背后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这种动力支撑是由理论指引力、物质基础力、文化涵养力、精神激发力、问题导向力、目标引领力、改革创新力、组织保障力、人才凝聚力、制度规范力、科技支撑力等众多动力要素构成的动力系统。基于这些动力要素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中的定位、地位和作用,可将其划分为根基性、过程性和保障性三层动力结构和类型。这些动力要素彼此之间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以强大的合力促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与人权保障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一方面,“现代化”在现实运动中形成的文化、制度及技术等促进了人权保障。另一方面,人权保障成为“现代化”的结构性要素,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标识。西方现代化的人权保障以“资本”为中心,随着技术理性的扩张,呈现抽象性与虚伪性等特性,并极力推行人权帝国主义。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权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与自由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呈现具体性与真实性等特性,并在弘扬和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反对西方的“普世价值”及人权帝国主义中克服了西方现代化的人权保障局限,彰显了巨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化建设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后一代代人接续探索和顽强奋斗基础之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开探索,提出“中国工业化的道路”这一概念,《论十大关系》作为这一探索的代表性成果,包含了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的光辉思想。以《论十大关系》为开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终于成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正>小康社会实质上是一个生产力不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小康思想为中国特色现代化"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程度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道路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他创造性地将我国传统思想中的小康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正确路向,实现了国家跨越式的进步和发展,更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深厚根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具体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中汲取丰赡养分;彰显出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政党主导性与人民主体性、战略连续性与阶段规划性内在统一的鲜明特质;在坚持“破立并举”中批驳了错误论调,防范和跨越了发展中的各种陷阱,为世界和人类社会探求未来前途提供了现实支撑、作出了中国回答,充分释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优势张力。  相似文献   

19.
汪勇  于炎 《当代贵州》2022,(47):34-35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两个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不仅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方向,而且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推动力量。新征程上,实现“两个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分层推进、循序渐进,不断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大的时代性课题、前瞻性课题。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自主的现代化理论既是我们的光荣使命,也是我们的一份学术责任。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为研究21世纪中国和人类社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新形态、现代化理论的新概念和新范式,究竟新在什么地方?我认为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一个有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广阔海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