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理想的国家,这是卢梭全部政治理论的逻辑归宿。其实,早在写给日内瓦国民议会的一篇献词中,卢梭就明确表达了他所向往的理想国家;“在那里主权和人民只能有唯一的共同利益,因之政治结构的一切活动,永远都只是为了共同的幸福。这只有当人民和主权者是同一的时候才能做到。因此,我愿意生活在一个法度适宜的民主政府下。”①在这里,卢梭表达了他的理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契约论》到《孤独漫步者的遐思》,卢梭从一个力图为现代人确立政治公民共同体之正当性基础的立法者变成了一个远离公民社会的孤独漫步者,这一转变彰显了卢梭思想的两个极端,也展示了启蒙思想的内在难题,其后世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正是通过解决这一内在难题而确立了现代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法律事务所出走 1712年6月28日,卢梭的母亲生下他后就死去了.卢梭自幼背负罪恶感.他在《忏悔录》中写道:“我的出生使母亲付出了生命,我的出生是我无数不幸中的第一个不幸.”他的父亲是一位粗通文字的瑞士钟表匠,其外祖父倒是一位博学的牧师,家中藏书甚多.  相似文献   

4.
卢梭《社会契约论》对人民主权原则的论证分为两步,以第2卷第7章为中界线,前面揭示其“主权———公意———公共利益”三位一体的道德内涵,后面阐释其实践的政治法平衡结构“主权者———政府———臣民”。本文尝试解读后者,主要关心三个问题:其一,在卢梭的体系中政府和主权者是什么关系?其二,如何维持政治体的平衡?其三,理想主义的平衡结构对于现代代议制民主的相关性是什么?研究表明,卢梭用他的连比例“主权者:政府=政府:臣民”把人民主权推到了逻辑的终点,为民主政治确立了一个完美的理想主义范型。尽管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他的理想范型为正确理解代议制民主的有限性提供了一个批判的标准,并提醒我们隐藏在现代政治制度根源上的主权危机。  相似文献   

5.
王姝蕾 《政府法制》2005,(13):46-47
公共利益内涵的历史渊源对“公共利益”内涵的解析,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代亚里斯多德的哲学理论中,他将每一个行动和追求,看作是为了达到某种“善”,“善”即事物的目的所在。国家的根本宗旨是谋求“善”,即为全体人民谋求最大的幸福,这与“公共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普遍的正义的体现。随着近代西方宪政理论的发展,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了公意(GeneralWill),即公共幸福。个别利益的对立使得社会的建立成为必要,而个别利益的一致才使得社会的建立成为可能。卢梭所说的“公意”具有不可分割性,  相似文献   

6.
吴丹 《法制与社会》2012,(14):218-219
卢梭是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1762年,卢梭写成《社会契约论》一书,提出人生来自由且平等,人民有权根据合意订立社会契约,建立民主共和国,描绘了一幅“理想国家”的蓝图.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在世界思想史上有着卓越影响力,为我们研究人权、国家起源和政权合法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从“社会契约”、“主权在民”、“选举和直接民主”深入分析卢梭“理想国”的逻辑推导过程,并对本书在今天的地位和价值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郭忠 《现代法学》2006,28(2):61-67
“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记录”是卢梭提出的关于法律的一个重要命题,从此,法律权威建立在人民意志的基础上,使法律获得了不同以往的新的权威。正确理解卢梭该命题对我们今天树立法律权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卢梭谈法律     
让·雅克·卢梭(1712-1778)的法律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经过近两个半世纪,其中的许多论述对我们实现依法治国的方略,仍有诸多借鉴之处。卢梭认为,法律“就是公意对于一个共同利益的目标所做出的公开而庄严的宣告。”这里有四层意思: 第一,法律是人民公意的表现,它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以意志的所属主体不同,卢梭区别  相似文献   

9.
古典自然法学派的诸贤哲们使用的“权利(right)”一语具有多义性,其包括:霍布斯的“本能自由”,洛克的“本益禁侵”,卢梭、康德的“公意自由”。其中,以“自由”为本义的权利观念是这一学派的主导性权利观念。但这一权利观经历了由霍布斯的基于人的自然本有能力的自由向卢梭、康德的体现为公共意志的理性约束下的自由的观念转换。从理论逻辑来看,卢梭、康德的公意自由观是古典自然法学中更为成熟、完善的权利观念,因其中内含着“正义”“正当”的意思,所以,它看起来更像是“权利”。至于洛克开创的以“应当不”为本义的权利观,指向保护主体本有利益(“本益禁侵”)。这种“权利”(“应当不”)并不指向主体的自我行为,而是指向他方(其他个人、或社会、或国家)的行为:是对他方行为的禁止。它实质上是义务表述。  相似文献   

10.
《法学》1991,(9)
人民主权,或称主权在民,从它开始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倡导,并赋予其民主和法治的内涵时,就是资产阶级政治思想演进中一个不可替代的理论。它并非历史的陈迹,在我们实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今天,主权在民理论的闪光之处仍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一、“人民主权”的历史透视人民主权,并非新概念。在近代思想史上,首先是英国的洛克,其后为法国的卢梭,都提出过“主权在民”的法治理论,卢梭却比洛克更进一步。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公开宣称:“我将选择一个  相似文献   

11.
卢梭是法国启蒙伦理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过人来研究社会、通过社会来研究人的方法,对人和社会的本性、道德情感和良心、爱自己与爱他人、社会契约的政治和伦理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和分析。社会与人是卢梭论证的基点;公众与个人是其伦理思想的桥梁;通过契约的正义是其伦理思想的终极目标,这三部分是卢梭契约伦理思想独具特色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2.
法律的道路     
在法学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霍姆斯大法官是一个无人不知的人物。在上一个世无之交.美国的经济、社会与法律处于关键的发展阶段。生活在那个时代的霍姆斯大法官对美国法律的各个领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并对以后法律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公法到私法.到处都留下了他不可磨灭的足还。在合同法领域.他利用传统的“思虑”概念导致了一场”现实主义”(或称“客观主义”)革命.经过威廉斯顿等学者的发展而成为合同法的主流理论.至今仍统治着美国法学界。在宪法学领域.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发展了言论自由的法擘标准·积极保护宪法赋予在美国处于少数的左翼党派的自由权利。尽管霍氏的观点在当对没有被法院多教所接受,但她对理性说服的坚持最终使他孤独的反对意见获得了法院和社会的认同  相似文献   

13.
末日对话 张渝昆决不像一般影视里的毒王一样,能从其相貌和眼神里寻到邪恶与贪婪,那“儒雅”的气质、“温善”的仪态倒像一个恋家爱家,事业上随遇而安的一般机关干部。 只是他的“事业心”把自己与世人之间置放了一道天然屏障,包裹着一颗孤独的心,谁也别想进入这个“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更难有人知晓他那秘密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4.
“普遍意志”(volontégénérale),是卢梭政治与法律思想中长期充满争议的概念。当今中文学界对该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译法,但“普遍意志”的译法更为准确。在概念史上,普遍意志并非卢梭首创,但卢梭却赋予了该词全新的含义。对“自由”的过分关注划清了卢梭与其他社会契约论者的界限。普遍意志的基本内容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公共利益,但人们无法仅根据个人利益汇合成公共利益,还需要借助理性与宗教的帮助形成普遍意志。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要求结合者们交出“一切权利”,这种说法可能并不符合卢梭的原意。虽然普遍意志的形而上学性导致它不能直接在现实国家中实现,但它可以作为一种完善现实国家的理想标准。  相似文献   

15.
自然法论是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批判封建专制、塑树政治理想的方法论,也是他政治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在对卢梭的研究中,人们往往着眼于他的政治学说超出同时代思想家的革命性、激进性、空想性,肯定它标志着西方近代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6.
阿峻 《江淮法治》2012,(10):46-47
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关爱空巢老人是一个大问题。一个从河南走出的小伙子。成立了“十二邻”社区剧场。通过互动戏剧等方式.为社区里的老人送去温暖和欢乐,驱走了空虚与孤独。  相似文献   

17.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呈现两种彼此对立的形象:自由主义者和极权主义者,在本文看来,有着很深的认知方法上的根源.卢梭视公意为纯粹客观正确的神学范畴,乃整个政治体的合法性所在,相反,众意虽也是所有人的合意,卢梭却将其同个体的主观性未加区别,以至于公意与个别意志之间无法沟通,卢梭的社会契约实为一个没有“社会”的社会契约.事实上,众意不同于个别意志,属于相对客观正确的范畴,而非主观性事物,众意对于政治秩序构建的意义,可通过“主权:政府:公民社会:公民”的连比例给予更精确的表达.回顾我国,隐含在卢梭形象中的断裂亦可见于我国的“民意观”之中.借助此前的分析,我国沿袭至今的“民意观”可以获得更好的理解与重构.  相似文献   

18.
孤独者的“夜歌”─—论何其芳早期诗文意象的“孤独美”张岚文学创作从其本体意义上看,可以说是人对自我本质力量的一种特殊把握,它以表现人的心灵、抒发人的情感见长,而“孤独”情感则是创作主体恒久不衰的情绪主旋律(除特殊时期作为政治宜传工具的文学以外)。我们...  相似文献   

19.
卢梭以他对浪漫主义的天赋敏感而站在了理想主义的彼岸对人类文明的演进进行了独特的审视,这是他思想体系中的特殊情感禀赋,也决定了他的思想体系中的“理想国”的建构有着非凡的意义.从“自然状态”出发,通过社会契约的自愿“签订”,每个共同体的成员用天赋的权利置换了平等的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人类从此进入社会状态,“立法者”是这个“理想国”的保护神,脱离“公意”的政府是潜在的摧毁者,而公民宗教在理想国的建构中也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上 ,卢梭和贡斯当的辩论具有象征意义。本文以“人民主权”为切入点 ,在“公意”、主权的界限、主权实现的方式以及对自由理解的分歧等方面对卢梭和贡斯当的政治法律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比较 ,借以厘清人民主权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