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技术天然具有两面性特征,类Chat 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美好憧憬的同时,也蕴含着犯罪风险。帕加洛在《法律与人工智能高级导论》中指出,“人工智能可能具有特定形式的犯罪人格,考虑到人工智能的灵活性,可塑造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系统,以从事输入、输出和逻辑操作的连接为特征的活动……人工智能犯罪新场景的唯一限制是人类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以Chat GPT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基于算法、模型、规则生成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代码等内容的技术)工具迅速发展,很多此前需要昂贵硬件设施和大量资源的工作,如今普通人在个人电脑和移动终端上即可简单且迅速地完成,新型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强大能力,及其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和普及性,引起社会各界对于其被犯罪分子利用的广泛担忧。美国是目前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强国,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Chat GPT”凭借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和对上下文理解的深度“爆火”,给沉寂多年的人工智能行业撕开了一道口子。彼时,奇绩论坛创始人陆奇就已预测,未来大模型无处不在,是技术世界中的“全新物种”。时下,人工智能浪潮愈发涌动,“无处不在”的预言初见端倪:2024年2月,人工智能视频生成类模型“Sora”将技术推到了一个全新的视觉维度,其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提示词,生成长达一分钟的高清视频,堪称“指上生花”。在官方公布的演示视频中,一名时尚女性走在城市街头,从主要人物到背景人物、从远处的建筑到近处的地面,具有极强的真实感,连脸部细节都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4.
刘亚 《方圆》2023,(5):48-51
<正>它既能写代码写作业,能做题写剧本,还能回答各类话题——它就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刚刚推出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ChatGPT最近,一款新的聊天机器人火了。它既能写代码写作业,能做题写剧本,还能回答各类话题——它就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刚刚推出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ChatGPT。  相似文献   

5.
7月31日,苹果APP Store宣布对中国大陆提供Chat GPT类服务的应用集中下架。在面向应用开发者给出的回复中,苹果官方表示,相关应用未依据中国大陆地区法律要求取得许可证,故“需下架整改,整改完毕上架”。某种角度而言,该情况可以理解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下称《AIGC暂行办法》)施行在即引发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6.
姜伟 《人民检察》2023,(9):8-11
<正>人类社会已经步入数字时代。数字技术是颠覆性的通用技术,数字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给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带来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2022年岁末,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开发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的横空出世,引爆新一轮人工智能竞争的风口,数字技术的新应用、新业态、新场景必将风起云涌,给国家治理现代化、特别是为数字法治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数字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思维,也改变了我们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方式。  相似文献   

7.
吴玄  晓野 《检察风云》2023,(1):9-11
<正>当前,人类社会已经由信息化、数字化步入了智能化时代。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AI)及产业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未来国家间的竞争,也正深深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工智能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伴随着高性能计算机、云计算、大数据、传感器的普及以及计算成本的下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步入第三次高速发展时期。人工智能正成为数字经济的新引擎和国际竞争的新焦点。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均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技术引发各类伦理与法律问题,对人工智能进行规范已经成为世界共识。基于此,各国学者针对人工智能应用规范展开研究,呈现出从伦理规范研究向法律规范研究演进的态势。当前,国外人工智能应用规范研究已经取得多项共识,同时也存在诸多争议。主要共识包括三点:一是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方向应为社会伦理,二是基于确定的人工智能伦理,研究重点应当进一步转向技术实现,三是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具有局限性,未经法律规范的人工智能具有侵权风险。现有争议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立法的重点问题、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法律体系的构建取向上。主要争议问题包括: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法律主体资格、人工智能应用侵权的法律责任、人工智能治理中的发展与规范冲突、人工智能治理中的预防与监管平衡、人工智能特殊法律体系构建的主要方向等。未来研究应当立足现有对伦理原则的共识和对重点法律问题的讨论,从系统视角设计人工智能法律规范体系,同时在方法上注意融入计算机领域的研究方法,强化人工智能的技术属性。  相似文献   

9.
正因为人工智能,世界变了,也因为人工智能,智能交通也变了。2018,人工智能将更深一步强化交通的智慧性,推动交通管理、城市管理实现新变革;同时也在颠覆智慧出行方式和商业模式。相信2018是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唱主角的关键一年,拭目以待!人工智能的狂潮已经席卷世界,标志着智能化所代表的下一代生产力规则已经影响和改变当下的秩序,同时也正在颠覆智能交通行业。说及颠覆,必然是对之前传统方式的极大提升,而人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已经在司法审判中开始了初期应用,上海于2017年初启动了司法审判人工智能辅助系统的开发。上海法院行政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前期以政府信息公开案件为基础案由,构建了智能阅卷、智能归纳、智能辅助、庭审评议等模块组成的系统总体架构。在法律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开发的同时,我们需要对法律与人工智能的交互关系、人工智能对司法审判决策过程的积极作用,立足于人工智能的技术本质和既有条件进行更为深入的认识。人工智能在改变司法审判过程的直觉主义,推动法律符号系统的完善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当然,人工智能进一步在法律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仍然需要跨越一些障碍,比如人工智能任务模式、通用性方面的问题。建立法律术语语义网络并完善法律知识库体系,可能是下一步法律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开启了一个属于人工智能的时代,在谷歌AiphaGo和李世石人机大战的推波助澜下,人工智能浪潮彻底火了。国内外都开始了针对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创新,而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一些行业也备受关注,趁着东风成长。例如人脸识别技术,伴随着人工智能浪潮的到来,作为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人脸识别有望成为下一个风口,未来打开智能社会的入口所在。人脸识别作为最典型的人工智能应用,在很多行业都已经开始有所涉  相似文献   

12.
正自从AlphaGo战胜李世石以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当下最火热的产业。近年经过各行各业的应用探索,安防成为人工智能最先着陆的行业,人工智能也促使安防大数据时代提前到来。AI摄像机应用分析目前,各个行业中基于视频监控的人工智能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在公共安全领域,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行为分析等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帮助民警预防案件、侦破案件。在交通领域,车辆大数据系统能  相似文献   

13.
吕斌 《法人》2020,(1):14-18
在2019年12月31日晚上举行的"2020年湖南卫视跨年晚会"上,几位黑衣舞者格外引人关注,他们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造的全息虚拟影像,在舞台上的表演动作流畅,形象逼真,甚至舞台地面上还有灯光照出的倒影,几乎与真人无异。这是人工智能一个很小的应用案例,类似的情况已经发生在各个场景中。从苹果手机的Siri到小米的小爱、百度的小度、特斯拉的无人驾驶,以及富士康的机器人流水线,赋能人工智能的产品已经在我们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4.
杨柳  宿广田  李梦欣 《方圆》2020,(1):68-69
2017年5月,AI(人工智能)“小冰”创作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被出版发行;2018年11月,佳士得以近50万美元的价格拍卖了由AI创作的画作《贝拉米家族的埃德蒙德·贝拉米》……当前,人工智能已经覆盖新闻写作、图片生成、视频与音乐创作等众多领域,谷歌、微软、腾讯、阿里等公司均在人工智能领域广泛布局。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地方司法机关正在尝试将人工智能用于刑事司法,其中在证据判断方面,人工智能也有所运用。人工智能运用于证据判断,应遵循辅助性原则、有限性原则、可反驳原则。在证据能力判断方面,人工智能不能对证据能力进行实质性的审查判断,但可以进行形式上的筛选和把关;在证明力判断方面,人工智能不能单独承担判断证明力的任务,但在某些方面可以发挥有效的辅助和参考作用,如发现证据之间的明显矛盾或形态的变化;在证明标准判断方面,人工智能同样难以单独承担事实认定及证明标准判断的重任,但人工智能对证据规格的判断能够保障司法人员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审查证据。在侦查阶段、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人工智能用于证据判断的目标、方式、侧重点有所不同,在系统设计上应根据每个阶段的不同运用而进行有区别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片段长度差异等位基因特异性PCR(FLDAS-PCR)检测GPT基因型的新方法,并调查武汉地区汉族人群GPT多态性分布。方法 应用FLDAS-PCR、PCR-RFLP分别对武汉地区248例汉族个体进行GPT基因型分型。结果 FLDAS-PCR与PCR-RFLP分型结果完全一致,GPT的3种基因型分型明确,基因频率GPT*1=0.5423,GPT*2=0.4577,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 FLDAS-PCR和PCR-RFSP分型GPT在法医学鉴定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宪权 《现代法学》2023,(4):110-125
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人工智能的“技术奇点”越来越近。GPT-4及更进一步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触及了强人工智能的边缘,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强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已来”。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甚至还具有通过其自身独立进行编程的能力,从而拥有脱离人类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志的可能性。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刑法学研究刻不容缓。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犯罪类型进行多种分类。以相关行为符合的罪名和行为类型为标准,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涉及的犯罪可分为煽动类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侵犯数据、信息、计算机信息系统类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类犯罪,以及传授犯罪方法、提供犯罪程序类犯罪等。比人脑更“聪明”且具有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的人工智能无疑会对现有刑法理论和刑罚体系造成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8.
<正>自从《时代》杂志将“预测性警务”在美国圣克鲁斯的应用列为2011年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以来,预测性警务在媒体和学术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警务活动之前,预测性警务工作主要依靠执法经验丰富的人员根据小样本数据进行。然而,经验型预测存在一个最大困境,即过于依赖特定个人。  相似文献   

19.
正AI之能,超乎你的想象。几年之前,人工智能已经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但是也未曾像今天这样让我们感到人工智能无处不在。时不时间都会冒出新的人工智能新闻,或是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或者表现超过人类。一个不争事实,城市建设离百姓生活最近,于是整个行业都在设想与探索,AI+城市是个什么样子,之于当下其应用的边界在哪?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在2018北京安防展会中遍寻答案,终于在商汤科技的展台,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20.
<正>在2023年7月的安理会辩论中,法国将人工智能称为“21世纪的革命”。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法国媒体的追踪焦点之一,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带来了爆炸式热度。然而,法国公众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并不积极。根据法国民调机构奥多克萨研究所(Odoxa institute)最近为甲骨文云计算公司(Oracle)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7%的法国人认为人工智能是一种威胁:“现在(持威胁论)的比例明显占多数。去年同期,只有53%的法国人持这种观点。”对于许多法国人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仍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