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每年的春晚,都会留下几句流行语。今年也不例外,央视春晚刚刚结束,就有很多人开始猜测,春晚中的哪些话,会成为新一年的流行语?尽管大家对春晚节目褒贬不一,但其中的许多台词,确实值得思考和回味。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2,(5):96-98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被称为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一台晚会,要论影响力恐怕更高,按有关媒体的说法“关乎了十几亿人一年的心情”。这种说法可能有些夸张,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春晚在中国人心目当中无可替代的位置。说到刚刚过去的龙年春晚,依旧是见仁见智,毁誉参半。不过,与往年春晚稍有不同的是,龙年春晚过后,诸媒体谈论最多的却是两个话题:一是赵本山退出春晚,二是“天后”王菲唱歌“跑调儿”。  相似文献   

3.
归途     
柒月 《廉政瞭望》2012,(4):18-19
纠结的春晚 这是我记事以来过的第一个没有春晚的除夕夜。从前,总是一大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准点锁定CCTV1,无一缺席。过年的风俗逐年简化,然而春晚却始终是比守岁、放鞭炮更不可或缺的节目。  相似文献   

4.
郭庆晨 《奋斗》2009,(1):60-60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语.而不同的流行语则作为社会一根敏感的神经,反映出社会的变化。伴随着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出现了很多新思想、新事物,而“流行语”正是这些新思想、新事物最好的见证。可以说,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还没有哪一个时期能够涌现出这么多的流行语,这么集中、大量地丰富汉语的词汇。  相似文献   

5.
浅谈现代流行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社会成员之间交流思想及感情的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流行语的出现使语言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2006及2007年的流行语各有其表现形式和特点,我们应以积极态度正确对待流行语。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已成为除夕夜合家团圆时必备的“盛宴”。而76年前,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红军为了欢度新春、鼓舞士气,也曾策划了一场“战地春晚”,准备于1935年2月3日除夕时举行,但终因征途转战,这场从元旦起就开始精心筹划的“春晚”没能按时上演……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的“春晚”已成为除夕夜合家团圆时必备的“盛宴”。而76年前,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红军为了欢度新春、鼓舞士气,也曾策划了一场“战地春晚”,准备于1935年2月3日除夕时举行,但终因征途转战,这场从元旦起就开始精心筹划的“春晚”没能按时上演……  相似文献   

8.
正时下最流行的歌曲恐怕非《时间都去哪儿了》莫属,作为电影《私人订制》的插曲,先上马年春晚、再上元宵晚会,加之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也有提及。一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由流行歌演变成了流行语。这是一个竞争加剧的时代,也是一个节奏加快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奔波,"忙"已渐成一种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一种人际交往的浮躁"时尚",一种疏于亲  相似文献   

9.
校园流行语的语用心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种语言变体的产生都和民族心理、社会变动、人们心态休戚相关,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又忠实地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当前大量校园流行语的出现,是青年学生求新、调侃、求简、模仿、崇拜等心理对语言作用的结果,同时,校园流行语也刻上了学生这个社会群体心态的印记.是研究学生心理和思想的标本。对校园流行语的心理探究,可以在搞清校园流行语产生和流行的心理原因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毕淑敏 《当代党员》2012,(11):77-77
一次,刘谦参加《鲁豫有约》,节目开场时鲁豫说:“很多魔术师在春晚上表演过大型魔术,但都没走红,而你每次上春晚表演的都是些近景小魔术,为何你却红了?”  相似文献   

11.
李桂杰 《党课》2011,(12):120-121
春晚过后,演唱组合“旭日阳刚”火了。一个是仓库管理员,一个做过保安,他们的演唱从一开始就被网友加上了“农民工”这个吸引眼球的标签。可以说,“旭日阳刚”走上春晚是农民工身份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随着网络运用的普及,网络流行语以一种特殊的口语形式开始悄然风行。本文通过对网络中常见的诸多英译流行语进行初探,进而根据构词法对其初步整理、归类及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13.
王海洋 《新湘评论》2013,(22):24-25
春晚所走过的30年历史,正是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经济体制、社会结构不断调整的30年,也是我国社会文化走向多样化的过程。春晚主题的变迁,所体现的是我国社会文化的嬗变。据媒体报道,日前,冯小刚带领顾问团队已为马年央视春晚制订了大体框架,其中的一个主题是“致青春”。而此处的“致青春”与电影《致青春》有所不同,影片的“致青春”蕴含着的是浓浓的伤感意味,而春晚的“致青春”则着眼于过去那些闪亮的日子。  相似文献   

14.
网络流行语在高校学生中广为流传,可以适时以网络流行语为切入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必然性,如二者具有共同的社会基础、共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等。在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精心挑选网络流行语、充分利用网络群体的力量开展教育、运用实例教学弘扬主旋律。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需要关注网络流行语,并分析网络流行语折射出的社会心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15.
流行语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的综合产物,它们之所以流行,就在于它们蕴含一定的社会意义,在于其与社会共存的关系。“流行语”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行,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经济体制改革、科技现代化都在汉语流行的新词新语中得到了反映。这些新词语记录了改革开放的轨迹,见证了中国腾飞的脚步,通过解读这些流行语,我们可触摸到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社会发展的脉搏。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的春晚仍然是公众的焦点,说明春晚经历了30多年的岁月沧桑,它仍然是大年夜中国公众不可缺少的。虽然人们的生活多样化了,但在大年夜春晚仍然不可或缺。人们可能对春晚有各种看法,但春晚仍然是公众在这个时刻最重要的文化生活,它依然点缀着大年夜,让人们在这个时刻在团圆中得到气氛的烘托。春晚在大年夜的"陪伴"的功能仍然在继续彰显,人们不能想象没有春晚的大年夜,春晚仍然是中国人团聚时刻客厅里的不可缺少的影音陪伴。  相似文献   

17.
朱燕 《学习月刊》2013,(14):68-69
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背景与历史传统,因此中美两国大学校园流行语在表现形式与内容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下面我将从学习、心理、爱情三个方面阐述中美两国校园流行语各自的情况和特点,并从跨文化语用的视觉下将中美大学校园流行语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国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异同点。一、中国大学校园流行语(一)学习方面在整个大学生活中,学习生活依然是重点,有关"学习"的流行语也应运而  相似文献   

18.
冯小刚 《新湘评论》2013,(18):27-27
接到邀请,说邀请我来,领导说小刚你来做马年春晚的总导演,我马上就产生了两个念头:第一个是为什么是我?第二个念头就是挨骂。这个春晚办了31届了,已经是很成熟的晚会了,有了规律,也培养了一批非常有经验的春晚导演。我虽然拍过很多部电影,但是导演春晚是个外行,准确地说我就是一观众,让我导春晚这事,不是我胆儿大,是中央电视台的胆儿太大了。从总导演的人选选择上,可以看出来,中央电视台是有决心不拘一格办春晚,这是我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杜晓  郑小琼 《党课》2011,(2):118-120
看似无厘头的戏谑性话语,折射出网友对公权力的不信任,也蕴含着对更多事实的渴求。当一些事件的真相与处理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时,就会诞生网络流行语。从本质上来说,网络流行语的大量出现,是因为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民意表达的符号。随着网络的普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表达意见、实现社会参与的重要空间。  相似文献   

20.
洪巧俊 《党员文摘》2007,(11):22-23
这是一个流行语层出不穷不断变换的时代,一不小心便“撞”出一个流行语来。那个“当心.别被宝马撞着”流行了很久。如今又在流行:“老太太摔倒千万不要过去.会说是你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