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一项21世纪的大战略、大政策.而在西部大开发中,最难和最重要的是使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民走向富裕文明.在对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作具体的比较分析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西部地区的落后,最突出的是西部地区农村和农业的落后,西部地区的贫困,最突出的也是农民的贫困,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在农村.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的根本也在于广大农村人口承载过度和垦伐不当.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发展差距远比东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的差距大得多.因此,西部大开发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西部贫困农村组织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贫困农村地区组织资源比较贫乏 ,组织功能发育较差 ,组织运行方式比较落后。应使组织资源培育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统一 ,相互促进。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基层制度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3.
刘同德 《理论前沿》2005,(24):14-15
贫困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并且具有传递性,从而形成贫困的恶性循环。资本投入不是打破西部地区贫困恶性循环的现实选择。实现西部教育优先发展、超常规发展,则是打破贫困恶性循环的重要突破点。  相似文献   

4.
促进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距离,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们认为,发展西部农村经济,特别是大力发展西部农村非公有制经济,是个非常紧要的,带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方面.一、发展西部农村非公有制经济急需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1、西部农村是我国重点贫困带,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其脱贫的必由之路.所谓的西部贫困,主要贫困在农村.目前,我国的529个贫困县,8000万贫困人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研究有关西部生态脆弱地带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西部生态脆弱地带与贫困地区之间存在高相关性。缓解经济贫困与生态脆弱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发挥贫困地区劳动力比较优势,振兴教育,调整扶贫政策,平衡贫困人口数量与资源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对于西部贫困地区具有特殊重大意义,但也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农村低保制度体系自身不完善的表现,也是该地区农村社会文化生态和治理环境不足的集中反映。推进该地区农村低保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立足于农村低保制度的宗旨,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体系和加强经济文化建设,提升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7.
弱体群体,就是贫困群体。西部不发达地区尚未走出贫困,农村低保户、救济户和返贫户还占相当比例。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要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经济上关怀他们,权益上保护他们。  相似文献   

8.
对贫困地区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是一种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森林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经济供给功能,精神文化服务功能。森林如果遭到破坏,必然造成人类的巨大灾难。1998年长江流域洪水成灾给人们敲响警钟。2000年国务院作出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这对促进可持续发展乃至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毋庸讳言,实践中所暴露出的补偿机制的缺陷正在导致相当部分农民特别是西部地区贫困农民因此而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扶贫攻坚将愈加困难。对此,笔者在本文中仅从经济学的视角对补偿机制及相关政策提出一些管见。  相似文献   

9.
尽管我国扶贫开发政策在近年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西部民族地区仍然存在着大量的贫困问题,亟需通过精准扶贫机制来实现脱贫致富。本研究采取量性结合的研究方式,通过针对甘肃省的实证调查来对特困农牧民的贫困问题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当前特困农牧民的经济脆弱状况仍然较为严峻,其收入、资产和生计状态均存在着较为广泛的弱势性;该群体的贫困属性以文化贫困和结构贫困为主,排斥性致贫诱因的影响作用比较有限;且当前的反贫策略具有政策倾向性的缺陷,对于文化贫困的关注不足是其现行反贫机制出现漏洞的主要原因。研究建议,未来西部民族地区的反贫工作应当深化对贫困规律的认知,重点推动文化反贫工作的开展,并加强本土性反贫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胡珀  刘虹 《理论前沿》2007,(23):22-23
要通过生态安全立法将西部民族地区的生态安全、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起来,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需要和西部民族地区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先进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