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冷战时期,华人移民与国家关系问题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中国威胁论与华人威胁论互为牵扯,困扰着华人与中国及其住在国的国家关系。冷战结束后,随着中国的和平发展以及海外大陆新移民人数的逐渐增多,西方世界对于中国的焦虑和对大陆新移民的担忧也在逐浪上升,表现在大陆新移民与中国—澳大利亚关系方面的,则是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人士和媒体舆论有关中国和大陆新移民关系的不恰当联想。那么,在当前国际背景中,如何客观公正地看待大陆新移民与中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如何理性辩证地评价大陆新移民之于住在国国家安全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因素,需要厘清移民与住在国国家安全的真实涵义,即所谓的"国家安全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抑或虚拟想象的?本文以中国大陆新移民为研究对象,分析澳大利亚政界和媒体担忧的所谓"中国威胁"以及由此衍生的"华人威胁"是否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大陆新移民的特征——北美与欧洲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北美与欧洲是中国大陆新移民的主要分布地区,也是最能代表和体现新移民特征的地区。本文从新移民的数量和规模、类型和方式、来源、职业、对华人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中国大陆新移民的若干特征。  相似文献   

3.
资讯摘登     
《八桂侨刊》2005,(4):79-80
中国大陆移民美国人数超过港台,大陆移民在美获绿卡人数远超港台,大陆新移民冲击美国华埠,中国大陆移民连续七年居加拿大移民之首,日本“硅谷”的中国人学者众多,中国着力培养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应对汉语热  相似文献   

4.
欧洲的中国大陆新移民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移民研究是当前华侨华人研究的热点,已进入更广阔的国际移民研究视野。多学科的交叉性综合研究成为当代国际移民研究的重要趋势。当前,欧洲的中国大陆新移民是国际移民潮中引人注目的一支。从欧洲华侨华人研究到欧洲的大陆新移民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有所建树,但还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由于来自中国大陆新移民人数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中国大陆和台湾两地投资移民和高端人才数量的迅猛增长,使得被称之为"模范族裔"的中国移民对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与日俱增。相关资料显示,近期两地新移民在世界移民和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他们在移民人数、移民方式、移民分布这些移民背景中存在着异同点。  相似文献   

6.
正台湾新移民劳动权益促进会、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台湾新住民发展协会等团体,不久前带着大陆配偶前往台移民主管部门举牌抗议,称他们近期接到许多大陆配偶申诉,质疑台移民主管部门面试官刻意刁难,甚至无视事实,将真结婚判为假结婚,要求大陆配偶限期出境,拆散两岸婚姻,呼吁台移民主管部门正视面试制度问题。其实,何止是面试问题,大陆配偶在台湾,方方面面遭遇歧视性待遇,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一点保障,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华人在南非的历史,结合对南非老华侨以及中国大陆新移民的个案访谈,分析了南非华人族群内部的老华侨与新移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大陆新移民与南非老侨之间的互动有限,双方居住分散、语言隔阂、职业隔离、价值观存在差异。由于成长背景不同、受教育水平有差异,南非华人内部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8.
新华侨又称新移民,主要指20世纪70年代中期,特别是1978年以后从中国大陆移居国外并取得长期居留权的人。据统计,目前中国的海外移民已达200多万,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以及南太平洋地区的  相似文献   

9.
日本古代大陆移民在日本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称谓从“归化人”、“渡来人”到“大陆移民”的演变反映了大陆移民研究的定向历程;大陆移民东迁的主要流向是“中一朝一日”路线,移民东迁符合“推一拉”理论。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12日上午,台中市天气格外晴朗。以致公党福建省委副主委兼秘书长刘珂为团长的致公党福建省委赴台考察团一行,早早地来到台中市金典酒店。大陆在台女性新移民座谈会即将在这里召开,它是由台中新移民女性关怀协会和致公党福建省委共同举办的。  相似文献   

11.
新移民的特点及工作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州统战》2003,(12):28-29
“新移民”主要是相对于老一辈华侨华人而言,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由中国大陆移居国外并取得长期居住权和加入当地国籍的华侨华人。改革开放以来,开封市通过婚姻、亲友团聚、继承遗产、留学和投资经商等多种合法途径,移居他国的新移民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有3600多人,加上眷属有2万多人。其中留学者有1000多人,主要分布在北美、澳大利亚、欧洲和东南亚;经商的有2000多人。做好新移民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我们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做好新移民工作的重要性。新移民经过多年奋斗,大多在居住国安居乐业,不少人在政界或经…  相似文献   

12.
浅析美国的中国大陆新移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78年以来移居美国的中国大陆新移民的原因、规模、类型、职业、影响及面临的障碍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华侨华人的若干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美国的中国大陆新移民在人口数量大增、融入主流社会的步伐加快以及与中国联系密切等方面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略论非法移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大陆海外新移民中,有一些是非法移民,人数大约在15~20万人之间。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非法移民人数虽少,但在国际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危害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安定,损害了海外侨胞的声誉;同时给侨乡社会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令人刮目 2003年、2004年,在“枫叶之国”加拿大有几件事情让一个叫范京辉的中国大陆移民令人刮目。 ——2003年10月,多伦多中国移民家庭的9岁女童张东岳,睡梦中在家里被绑匪从父母身边劫走,案件震惊加拿大全国。在绑匪并未露面、众多的多伦多华人社区闻人高调发表言论呼吁民众募捐、悬红缉拿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2000年投资移民加拿大、现为中国加拿大贸易促进会会长的范京辉挺身而出,以“一名中国大陆新移民”名义,斥资匿名在多伦多《明报》头版刊登整版广告,呼吁绑匪悬崖勒马,尽快向警方自首,并声明只要绑匪保证幼年人质的生命安  相似文献   

16.
在澳大利亚西部城市珀斯探亲期间,我感受颇多,特别对澳洲的多民族与多元文化社会印象更深。澳洲是个移民国家,早在18世纪末叶英国就开始了对这块新大陆的移民。据资料记载,自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有550万人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移民澳洲。多年来,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出国留学人员特点及工作思考田宏70年代末以来,以留学、探亲等途径从中国大陆移居海外的人数不断增多,构成了海外华侨、华人社会新移民群体。其中以出国留学人员为主的知识新移民,是一支迅速崛起的重要力量,他们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大多数已在当地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8.
在加拿大的华人移民数量庞大,情况也很复杂。老一代移民、中生代移民和新生代移民间(一般而言,可以把2008年以前,以技术移民为主体的一代,称作"中生代大陆移民";2008年以后,以"投资移民"为主体的一代,称为"新生代大陆移民"),存在类似国内不同年龄段的"代沟",而经济类移民和技术移民的差异也相当大。不同类型的中国移民,交际圈不同,生活方式各异,对当地社会、对故国,特别是对新生活的融入也不尽相同。本文就作为对华人移民国外生活观察的一个侧面吧。  相似文献   

19.
张栋辉 《求索》2012,(4):165-167
新移民文学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文学潮流,其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质,与五六十年代的留学生作家们相比,新移民小说家们更关注多元文化间的交融与沟通,文化乡愁意识在其小说中有所淡化;他们站在一种更为宽容与客观的文化立场上进行故国追忆与异域描摹,显示出日趋成熟和理性的文化观;在这种自由的个人写作状态中,他们向读者展示出一种从容淡定的漂泊心态。对新移民小说的梳理,既有助于我们探寻其创作演变轨迹的内在理路,又能使大陆作家从中获得某些启发。  相似文献   

20.
●美国华人移民达183万人中新社华盛顿12月13日电,最新统计发现,目前美国共有外国移民3520万,创历史新高,其中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移民为183万多人。日前,此间美国移民研究中心最新发表的美国移民状况研究报告说,2000—2005年是美国移民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移民数量增加790万,其中非法移民370万。这样,美国目前估计共有非法移民900万到1300万。根据这份报告,目前美国共有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华人移民183.3万人,在所有国家中仅次于墨西哥的1080万,排第二位,华人移民有五成四已入籍。在许多国家移民猛增之时,过去五年两岸三地来美移民增加35.5万人,远低于上世纪90年代的64.5万人,说明华人移民来美势头趋于平稳。报告显示,华人移民受教育程度较高,近五成八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华人移民贫困率为一成,在所有国家中属中等偏少。自己当老板或做生意的华人移民占一成三。●两岸三地华人在美拿绿卡大陆居首美国《星岛日报》8月16日报道,美国公民移民服务局8月15日发布2004年移民统计数据,在2004年财政年度中获得绿卡的两岸三地华人共有6.4万多人,其中从中国大陆来的有5.1万多人,占了两岸三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