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政务对传统政府业务流程的改善和政府业务流程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的公共管理目标可定位为"规模适度、管理科学、高效服务".体现在政府业务流程方面,则是要改善传统政府业务流程,实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简便、务实、廉洁、高效",通过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建立起电子政务中比较理想的政府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2.
张波  徐晓林 《电子政务》2007,(11):34-41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通过网络与信息技术实现知识发现和知识共享,它在提升政府服务品质、整合政府网络资源、政府决策和政府再造中都已发挥积极作用.基于信息抓取、数据库、数据引擎和用户界面的城市政府知识中心,以政务知识的共享和决策服务为目标,它的建立必将促进城市政府决策智能化的发展,使得政府的业务流程在知识流动中更加有序、高效,在政府内部培育信任的组织文化,让城市政府更好地发挥管理和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3.
侯晓敏 《传承》2009,(8):154-155
服务型政府,即以服务作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的政府,这与政府绩效管理的"为顾客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把政府的绩效管理与服务型政府结合起来是新时期政府改革的必然要求。政府绩效管理是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公共管理的方法论创新。  相似文献   

4.
服务型政府,即以服务作为主要工作内容的的政府,这与政府绩效管理的"为顾客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把政府的绩效管理与服务型政府结合起来是新时期政府改革的必然要求.政府绩效管理是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公共管理的方法论创新.  相似文献   

5.
莫寰 《岭南学刊》2001,(3):95-98
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服务应该像私人企业一样以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本文认为,政府毕竟不同于私人企业,它面对的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顾客.因此,政府服务不能照搬私营企业的模式."顾客(公众)满意"是政府服务的"应然"要求而不是"必然"要求,是政府服务的理想状态而不是具体的行为准则.政府服务不可能完全以"顾客满意"为行为导向.  相似文献   

6.
一、社区治理的困境与选择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公共服务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社会转型的核心内容,其根本目标是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社区民主治理实现城乡管理体制的一体化,最终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社区作为公民社会活动的共同体,既是居民实现社会生活的基本空间,也是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末端领域,  相似文献   

7.
老有所养是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的养老传统与实际调查都表明,居家养老是适合中国国情和国民意愿的养老模式。"国家—社会"理论的发展历程显示,"国家与社会相互融合和良性互动"的理论框架可以有效分析当下中国的现实问题。据此,我国政府应当放弃全能政府理念,扮演"掌舵者"角色,坚持宏观入手、微观放手思维,确保政府"在社会中"又"引领社会";通过规划、经济和管理三种参与形式,实现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总体目标制定、经济保障和运行管理方面既不"缺位"也不"越位"的责任目标,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有效应对具有中国独特特征的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从"政府管理、百姓服从"变成"社会需要、政府服务",实现行政审批标准一体化、环节整体化、进度同步化、过程透明化。2012年12月23日,第二届"中国法治政府奖"评选会暨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宁波市政府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项目,从全国40多个参评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法治政府奖"。"宁波市通过行政审批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从‘单一许可’变为‘行业准入’,从‘政府管理、百姓服从’变成‘社会需要、政府服务’,实现行政审批标准一体化、环节整体化、进度同步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政府服务观理论与实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政府服务观是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政府服务观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必须维护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中央领导集体政府服务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府服务观"中国化历史递嬗演进的理论和实践结晶。毛泽东认为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邓小平认为领导就是服务,江泽民认为执政就是服务,胡锦涛认为要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他们的政府服务观理论与实践都留下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发展为政府工作变革提供了机遇,传统的管理和治理模式亟需创新,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政府成为时代的呼唤,智慧政府可以实现智慧政务和服务、智慧管理和治理、智慧规划、智慧决策等目标,探究实现智慧政府的有效进路,包括大数据技术、电子参与和泛平台建设、物联网建设、知识挖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