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私人养老金担保项目是《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中最有争议的措施,它由汽车工会等产业工会倡议,但由于受到企业雇主和部分劳联工会的反对,其出台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斗争过程。在汽车工会和钢铁工会的游说压力之下,国会负责财税立法的委员会向负责劳工立法的委员会做出了完全的让步,使担保项目条款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产业工会所要求的高水平待遇保障。担保项目不仅允许联邦政府介入私人部门养老金,还在私人部门之间形成了一种强制性的再分配关系,使产业工会成员获得了享有保障的特权地位。  相似文献   

2.
德国经济领域中的共决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智勇 《德国研究》2001,16(3):26-31
战后德国通过立法程序 ,逐步建立了雇员参与企业管理的共决权民主制度。共决权制度既维护了雇员的利益 ,调动了雇员为企业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同时 ,它除了在规定的方面限制了资本的力量之外 ,也使雇主或股东为企业或自己谋取合法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王倩 《德国研究》2014,(2):67-76
德国特殊解雇保护制度保护的对象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特别弱势的雇员,另一类是雇员的集体利益代表。相应地,特殊解雇保护制度实现了两个层面上的功能,对于第一类雇员基于其特别弱势的地位而保护其个体利益,实现社会正义,而对于第二类雇员则是通过对其成员的保护促进雇员集体利益代表机构的设立和正常运转。德国特殊解雇保护的方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限制解除的事由,只有在雇员有重大违约行为或者企业关闭的情况下允许解除,另一种是要求解除前必须获得主管机关或者雇员集体利益代表机构的同意。相比之下,我国特殊解雇保护制度的保护范围狭窄,保护方式也单一。目前在我国工会改革的背景下,最为迫切的是增强对职工集体利益代表比如工会委员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王倩 《德国研究》2013,28(2):58-67
德国的《联邦年休假法》实施已经有50年,经过多年学术讨论和司法实践的积累,对于年休假请求权的成立、年休假的安排和补偿、年休假工资等问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树立了安排年休假应该尊重雇员意愿的原则,同时又明确了雇主可以拒绝雇员要求的两种例外情形。为了在我国更好地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有必要学习借鉴德国法定年休假制度。  相似文献   

5.
德国第一部全国性最低工资法出台,这究竟是证实了德国传统工会运动陷入危机,还是表明其出现了新的希望?本文回顾德国最低工资法的形成过程,分析不同主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不能简单地认为最低工资立法等同于工会在传统集体谈判中的失败。最低工资立法的推动,无疑是工会面临挑战时的防御性措施,特别是在低工资工作较为集中的行业中工会对集体谈判覆盖率和影响力下降的弥补。但与此同时,在社民党与新自由主义妥协的政治环境下,德国工会试图通过这一立法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改进社会功能,通过提升公共形象和话语在公民社会中寻求更广泛的联盟。通过积极推进和持续介入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工会强调这一新制度是对行业性集体谈判的补充。重要的是,传统的制度和团结仍然是工会运动的核心,无论通过立法还是谈判的方式,劳工团体对产业关系产生实际影响的能力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德国第一部全国性最低工资法出台,这究竟是证实了德国传统工会运动陷入危机,还是表明其出现了新的希望?本文回顾德国最低工资法的形成过程,分析不同主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不能简单地认为最低工资立法等同于工会在传统集体谈判中的失败。最低工资立法的推动,无疑是工会面临挑战时的防御性措施,特别是在低工资工作较为集中的行业中工会对集体谈判覆盖率和影响力下降的弥补。但与此同时,在社民党与新自由主义妥协的政治环境下,德国工会试图通过这一立法重新定位自己的身份、改进社会功能,通过提升公共形象和话语在公民社会中寻求更广泛的联盟。通过积极推进和持续介入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工会强调这一新制度是对行业性集体谈判的补充。重要的是,传统的制度和团结仍然是工会运动的核心,无论通过立法还是谈判的方式,劳工团体对产业关系产生实际影响的能力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更有保障的工作代替工资的增加据德国工会联合会主席迪特尔·舒尔特说,如果工会在1995年度的工资谈判能得到就业担保的话,便准备放弃增加工资的要求。但他也明确表示,工资增加的起点要比过去的一年高。另据报道,金属工业的雇主们则要求达到至少推迟实行每周35小...  相似文献   

8.
工会的基本职能是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列宁把这种保护职能概括为“两种保护”,即既要维护国家的利益,又要维护工人的切身利益。他说:“全体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直当保护自己,我们则应当利用这些工人组织来保护工人免受自己国家的侵犯,同时也利用它们来组织工人保护我们的国家。”(《列宁选集》第4卷,第408页。)他还指出:工会应该“经常纠正由  相似文献   

9.
基于自身的思想和政治传统 ,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工会有着 14 0年的特殊关系 ,这种关系也是社民党能够长期在德国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但是 ,随着当今德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结构性变化 ,这种关系却面临着新的挑战。施罗德总理的社民党政府所颁布的削减社会福利的改革方案———《2 0 10规划》 ,引发了工会与社民党之间的尖锐矛盾 ,双方的关系面临严峻考验。工会与社民党之间冲突的根本原因在于德国福利社会体制自身所面临的巨大压力 ,但目前的矛盾不会导致工会和社民党的彻底分裂。社民党和工会都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否则 ,双方都将陷入困境 :社民党将丧失它的传统基础 ;工会的政治能力也会在企业管理和劳资谈判中受到限制。社民党应努力做到改革与维持传统价值的统一 ,以不失去工会这个传统伙伴 ;工会应就福利社会改革提出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或妥协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欧国家工会运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30多年里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并形成了以男性蓝领工人为核心推动社会权益扩张的主要力量之一。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在新社会风险和风险群体出现的情况下,一方面,这些西欧国家的工会力量是否受到了冲击,原有的组织结构是否发生了改变;另一方面,面对新社会风险群体,这些工会是否积极地进行了自我调整,将这些受到新社会风险威胁的群体吸引和容纳进工会保护之下是本文重点考察的内容。而本文也将对西欧国家工会运动在社会风险下的表现进行比较和归类。  相似文献   

11.
《欧洲研究》2021,39(2):110-134
多样性的资本主义模式具有多样性的政治基础,约束着知识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瑞典和德国两国知识经济转型都体现出对协调资本主义模式的延续,没有复制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的"硅谷模式"。与此同时,两国的转型路径也因政治联盟的不同呈现出显著的差异。瑞典通过国家、雇主和工会三方政治联盟协商,达成支持信息通信技术转型的共识,实现了激进的知识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德国的知识经济转型则因制造业联盟过于强大而呈现出保守性,按照行业组织的劳资双方都缺乏进军新产业的意愿,因此,只能在既有高端制造业基础上添加数字化成分。  相似文献   

12.
具有70多年历史、拥有14200万工会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之一的苏联工会,面对苏联国内政治向多党制的转变、面对国内经济向市场关系的转换和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工人运动中业已出现并有可能发展的各种非正式工人组织,作出了如下抉择:其一,苏联工会明确宣布,将有条件地“同苏联共产党和其他政治组织合作”;其二,苏联工会明确:“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是工会一切活动的主旨”;其三,反对分裂工人运动,同时以“联盟原则”重新构筑工会组织。这三大变化突出地表明,苏联工会正力图挣脱其自身传统模式的束缚,赶上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苏联社会生  相似文献   

13.
目前苏联东欧国家正发生着空前急剧的变化和激烈的动荡,这种状况对该地区的工会运动产生了影响。除了波兰团结工会已取得领导权,组成了政府之外,其他东欧国家工会相继宣布独立,同共产党和其他一切组织脱离关系并把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唯一职能。战后40多年以来,苏联东欧国家工会运动经历了三个时期:①从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期,苏联传统工会模式照抄照搬到东欧各国,成为东欧各国工会运动的金科玉律,②50年代中期70年代,这一时期是  相似文献   

14.
以往,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会,由于是国家领导阶级的群众组织,因此,它与执政党——本阶级的先锋队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一致。苏联工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工会的带头羊,更是如此。从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国家的任何群众团体,都没有象工会这样,受到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制约和影响。因此,近几年来,苏联国内复杂和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及重大变化必然对苏联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及工会改革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
欧洲汽车工业的劳动关系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一个基本问题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性差异打破了工会和雇主组织之间的力量均衡。资本的流动性削弱了工会的组织和干预力量,加重了资本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它们可以用“全球化战略”对劳工组织进行战略威胁。欧洲各国的汽车工业必须在国际层面上建立相应的机构,用制度手段来调节国际间的劳动关系。在此背景下,欧洲汽车工业的劳动关系在多方面出现了“欧洲化”趋势,即各国的工薪谈判相互影响并逐步接近。工会组织如果想重新成为与雇主组织平等的谈判对手,就必须在欧洲范围内建立相应的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谈判方式,统一调节欧洲范围内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出发考察有组织劳工尤其是欧盟层面最重要的跨国工会组织"欧洲工会联合会"(ETUC)在金融危机前后对欧盟机构经济和社会治理政策的影响。文章认为,"欧洲工会联合会"大体上是在欧盟机构"新自由主义妥协"的思想和物质权力结构影响下开展活动的,在思想和行动上对欧盟机构存在着较大的依赖。工会虽然希望建立一种新的欧洲社会模式,但却并不质疑欧洲的新自由主义一体化方案,也不挑战其社会经济基础,因而严重限制了其斗争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中,如何改进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如何调整企业中党的基层机构、行政机构、工会及其他民主管理方面的作用,等等,长期以来一直进行着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随着在这些国家先后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企业管理体制发生了新的变化,企业内部党的基层组织、行政机构、工会及其他民主管理机构、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若干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德国行业协会的服务职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国行业协会的服务职能刘跃斌一、德国行业协会的组织状况德国行业协会的组织程度相当高。一家企业通常不仅是一个协会的成员,也可以同时从属于好几个协会。总体来说,德国的行业协会由三大类系统组成,第一类是:“德国雇主协会”;第二类是“德国工业联合会”、“手工...  相似文献   

19.
一、团结工会的性质 1989年9月12日,波兰成立了由24人组成的联合政府,其中团结工会居主导地位,部长会议主席马佐维耶茨基是团结工会人士,除此之外,团结工会还占有1名部长会议副主席及11名部长;而波兰统一工人党则仅有1名部长会议副主席和3名部长。在统一工人党于1990年1月底改名为波兰共和国社会民主党(简称波社民党)后,原统一工人党党员内务部长基什查克及国防部长西维茨基都没有转入波社民党,从而成了无党派人士;这样,在马佐维耶茨基政府中,已没有任何力量可与团结工会相抗衡,因而这是一届事实上的团结工会政府。  相似文献   

20.
1989年12月22日,齐奥塞斯库政权垮台,救国阵线接管了政权。原来的党政工团等各级组织无形中自动解散,新成立的自由工会取代了旧的工会。一、自由工会的成立经过齐政权垮台后,原工会中央理事会一批干部成立“新工会倡导委员会”,号召建立新的独立的自由工会,并于12月29日成立了罗自由工会全国临时组织委员会,准备筹建新的总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