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现在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任务,是如何把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全部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轨道(这里讲的青少年系指未满18岁的未成年公民)。这是因为:一方面,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迫切要求我们运用法律手段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上海等10个省、市、自治区颁布和实施地方青少年保护法规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科学地制定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下面,我就如何推进我国青少年立法工作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草案)的修改问题,提出下列意见:  相似文献   

2.
新事评点     
《江淮法治》2012,(21):5-5
湖北省: 首次“法规庆生会”关注执行 10月31日下午,湖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常委会法规工作室联合省立法研究会、地方立法研究中心召开理论研讨会,就《湖北省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条例》、《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等3部重要地方性法规的功能定位、实践意义、立法工作经验、立法技术、贯彻实施等进行研讨。  相似文献   

3.
苏联是世界上进行自然保护立法较早的国家。从一九一七年苏维埃政权建立至今,七十多年来,苏联颁布了大量的自然保护的法律和法规。自然保护法已经成为苏联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自然保护立法体系也已初步形成。本文拟就苏联自然保护立法的产生、发展及立法体系作一简要评价。一、苏联自然保护立法的产生及其发展苏联自然保护立法始于苏维埃国家成立的初期。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亲自参加下,苏维埃政权刚一建立就制定和通过了一批旨在保护土地、地下资源、森林、自然保护区、疗养区和自然遗迹的法律文件。十月革命胜利的第二天,即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八日苏维埃政权颁布了《土地法令》。《土地法令》乃是苏联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发展,表现形式多样的商业广告充斥在各大媒体中。未成年人由于不具备强的辨别能力,无法正确判断商业广告的性质及其功能。我国也没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广告及其利益的广告法规。而颁布16年之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之也仅作原则性规定。因此,研究关于商业广告对未成年人利益的影响的现状及其法律规制,对比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关于商业广告中的未成年人利益保护机制,对规范商业广告的健康发展,督促相关法律规制的与时俱进,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已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大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力度,着力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中国未成年人保护立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成年人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该法的修订进一步完善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保护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通过修改法律来解决。比如城市流动儿童增多,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存在,要求法律给以关照;数以百万计的孩子沉迷网络不能自拔,要求法律作出回应;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法律作出应对;与《未成年人保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社会的希望。我国先后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当前在个别地方在校青少年学生犯罪问题仍较为突出,亟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  相似文献   

7.
任燕 《河北法学》2011,29(11):51-57
现行立法没有对驰名商标的淡化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制,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的法律规制也是滞后的。商标淡化的范围界定为驰名商标使得我国商标淡化立法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保持了一致;驰名商标反淡化实行绝对保护主义。驰名商标淡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建立在商标权扩展基础上的侵害商标权的行为。有关驰名商标保护的国际条约是反淡化保护的有力武器;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也可成为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依据;强化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意识;制定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驰名商标反淡化法》、进一步修正我国《商标法》、颁布《驰名商标保护条例》、修正《反不正当竞争法》,从立法上完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的专门立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步趋于完善,特别是1993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颁布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同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合同法》、《价格法》、《商标法》、《广告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等许多部法律,此外,还有大量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基本形成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体系,为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卫国 《中国法律》2008,(5):37-39,106-109
现代市场经济是由一系列制度构成的,其中包括了以保护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为目标的市场规制法律体系。中国1993年9月颁布《反不正当竞争法》、同年10月颁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2007年8月颁布《反垄断法》,加上《产品质量法》、《价格法》、《广告法》、《招标投标法》、《拍卖法》等法律以及相关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立法,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市场规制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0.
浅议司法鉴定地方立法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是自下而上地逐步推行的,各地司法鉴定地方立法,在国家司法鉴定制度的逐步完善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的推动下,于2007年11月23日,在全国率先修订了司法鉴定的地方性法规《重庆市司法鉴定条例》。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评价,认为该《条例》“会对各地司法鉴定法制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谈一些就《条例》修订中的做法和体会,为进一步加强司法鉴定地方立法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骤升,是当前刑事犯罪的一个显著特点,而如何做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也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项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国人权保护的立法特别是保护未成年人的立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作为我国刑罚程序法的《刑事诉讼法》,对犯罪未成年人不批捕、不起诉等项保护政策和原则的规定还是比较笼统,  相似文献   

12.
《法学》1989,(12)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十年来,我国涉外经济领域的立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历史性变革。综观这一变革进程及其现状,喜忧参半,喜的是,自1979年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来,已陆续制定和颁布了二百多个涉外经济法规(不包括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外商投资活动无法可依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已渐趋缓和;忧的是,法出多门以及立法的盲目性、随意性使一些领域的法律多和滥,从而影响了法律的稳定性、适应性及可操作性,削弱了现有立法的总体效应。这种有法难依的状况很可能使三资企业的发展速度日趋缓慢。本文拟结合上海地区部分三资企业经营活动的实践,对外商投资活动有法难依的成因扼要加以析述,并就如何消除有法难依现象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采,其合法权益是社会保护的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分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家庭保护是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主要渠道和途径,这一保护途径主要是通过监护人制度完成的。我国对未成年人监护人制度的规定主要集中在民事法律部分,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存在监护人义务规定不详细、监护人渎职的法律责任难以追究等问题,上述问题应通过完善立法、加强对监护人制度的监管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先后已颁布了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等三个法规,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已初步形成一个体系。为适应我国自然科学发展及其与国际交往的需要,保护科学发现权的立法问题应列入议事日程。现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知识产权定义域的延展与其保护法规中的空白有些知识产权和专利文献出版物,把专利权、商标权和版权统称为知识产权。实际上,知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是我国第一部调整海上运输关系、船舶关系的专门性法律,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海事法律的进一步完善,从而填补了我国法制建设中的一项空白。 (一) 海商法的立法形式。从目前各国海商法的立法情况来看,海商立法大致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统一的海商法典;第二种是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单行法规;第三种是既制定统一的海商法典,又制定各种单行法规。我国《海商法》属第三种形式。建国以来颁布的一系列单行海商法规,已经基本构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海商立法体系,使一部分属于海商法范围的内容,早有了单独的法律调整。因此,我国《海商法》的制定就不再以单纯地  相似文献   

16.
对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立法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行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不能有效保障未成年人获得来自家庭的保护。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的讨论中,虽然很多专家就监护制度的修订提出了意见,但不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司法实践层面来看,这些修订意见存在很多缺陷。本文通过对这些修订意见的分析,对我国未成年人的监护制度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方经济立法活动,在全国整个立法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地方经济立法已成为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问题。现就地方经济立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关于地方性经济法规的概念问题我国宪法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融  相似文献   

18.
地方性法规名称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是当前地方立法实务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地方性法规之法律属性、立法实践、立法技术及国外立法例的角度,提出对于自主性的地方性法规,应统一使用“条例”的名称;若其内容为调整有关的机关和组织的权力及其行使的,可用“规则”的名称;在法规名称的格式上,采用《××省(市、自治区)××条例 (规则)》的模式;对于执行性地方性法规,其名称统一为“施行细则”,格式则规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省 (市、自治区)施行细则》的模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地方立法技术的完善,也有助于对地方性法规的学习、掌握及其运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和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对特定对象刑罚的执行实现社区矫正,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也于2012年1月制定并颁布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但是如何来对未成年人实施社区矫正,相关立法只是做了原则性规定,因此,探讨和研究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实施的具体措施就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制度日趋完善,特别是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的颁布施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但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