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发展的精神实质,它是人类精神的创造性展示,是人类情感升华的耀眼光辉。要求人们既要注重人文价值,又要处理好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关系,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普洱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全力推进生态普洱、和谐普洱、妙曼普洱建设”.笔者认为“妙曼普洱”城市品牌的构想,正是以全球化的大视野来审视普洱,规划普洱,发展普洱.说到底是以全球性的大生态、大健康大审美的眼光,多角度,全方位打量普洱文化中所凝聚的茶文化、民族文化、和生态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位置以及未来最有可能占据的最美好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董刚 《学理论》2009,(11):154-156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向纵深发展之际,大学人文精神教育愈显重要。大学教育工作者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发掘蕴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与思想,努力提高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李琳 《学理论》2013,(22):198-199
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中原人文精神不断得以挖掘,这对于整合人脉资源、提升河南发展、进行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立足当代、借助文化载体的支撑、通过提升人的素质来进一步弘扬中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
人文教育既包括传统意义上人文知识的教育,更在于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精神凝结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思想追求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正是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归宿。文化是大学之魂,大学文化建设应不断追求、创造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以弘扬人文精神为主旨,高校应加强文化育人,将文化力转化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属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重点,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该门课程一般被认为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如果超越于一般的思维定式,实际上该门课程更是一门人文精神建设的课程。只有准确认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握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建设是文化建设中的内核,对特定区域而言又是融合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要求的载体。承载着巴蜀文化的巴蜀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外戎内华"的融合性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大背景下,培育区域性人文精神是巴蜀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尺度,它包括三大核心要素,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以培育农民的市场经济新理性为重要任务,以继承和发扬巴蜀文化优良传统塑造区域人文精神个性,是现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9.
文化发展规律与文化的历史定位问题 ,是文化发展理论中的两大基本问题。前者主要是探寻文化发展的客体性要求 ,目的是为了使我们的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规律更好地结合起来 ;后者主要是突出文化的历史特征与内容 ,目的是为了使我们文化建设更具实践意义。本文围绕这两大问题 ,同时结合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有关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人文精神的缺失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严重弊端,基础教育尤甚。当前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人文素质、人文精神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人文精神教育,应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德育的内容与形式,切实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特殊作用,还要特别重视传统文化思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人文精神是图书馆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所蕴含的承认、尊重和实现人的价值的精神。人文精神在图书馆的产生、发展及其职能的实现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图书馆要注重以人文精神引领员工的思想和工作,以促进现代图书馆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字化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生存方式和思维观念,这些观念的变化解构了以往的人文建构框架。本文首先从技术的视角对当下数字空间中所体现的人文意蕴进行研究,其次对当下中国人文精神缺失现象、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发扬"人文传统""数字人文"和"数字创新"三个方面的要求以促进数字化时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社会科学正在得到长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人价值也正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转化而凸现出来,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特征。本力图从学理上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科学的划分与整合进行尽可能详细的描述,肯定了知识系统中不同知识门类的发展、演化和交叉、融合过程;并通过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相互结合、不可或缺的实证分析,给人们以启迪、摒弃知识门类偏见,迎接一个科学精神与人精神交融统一的世纪。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社会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人文精神体现在:人的存在的多层次多侧面性;价值评价的多样性、动态性和相对性;平等自由原则具有优先性;社会的开放性;社会发展的正义性和稳定性;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理念的灵魂和精髓,其基本特征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以人的生存、成长、幸福和发展为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价值和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重点和要求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条件和保证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是对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并赋予它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深入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努力构建当代城市人文精神,使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市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新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上海的发展定位是建成世界城市,本文结合上海未来五年“跨越式”发展的思路,探讨人文精神对上海世界城市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日渐富足,受多种文化的冲击,我国大学生的精神追求也日趋复杂、多样.人文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在科技时代实现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既有利于社会、科技、人的精神层面的协调发展,又能深刻的体现出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徐培华 《学理论》2008,(9):12-13
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人类文化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人类文化活动的灵魂,它是一种文化的自信,它的内容体现在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当今中国人文精神的重建,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塑造、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没有精神,就没有素质。士子儒学是中国人精神的重要资源之一。狭义的素质教育是开发、确立新感性的“心学”,广义的素质教育是重建民魂的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