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家庭农场     
《当代党员》2013,(4):3-3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2.
1991年5月中旬我们访问了广东省中山市张家边区西亚村朱灿标家庭承包农场.一户包了116亩田1984年春,西亚村200多亩田要承包,当时每百斤谷子卖19元,农民嫌谷贱不愿包田.队长说:你们不种,给外县人种吧!村民朱灿标说:大家不种,我就全部包了.议论的结果,大家都只承包了口粮田,余下的100多亩田由老朱承包了.他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家庭承包农场.年年增产又增收老朱办了7年家庭农场,现共承包田116亩.这片土地,原来亩产900斤谷,他承包以后连年增产,1990年亩产已达1680斤谷,经济收益年年上升.老朱说:1984年只赚了一千元,1985年九千元,1986年一万五千元,87年一万九千元,1988年以后每年能赚两万多元.绿色的成功之路老朱的家庭农场办得好靠3条:第一,党的政策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长期稳定,包的田不变动,老  相似文献   

3.
孟丰林 《当代贵州》2013,(13):19-19
浙江宁波:农户自发登记截至2013年2月,宁波家庭农场数600多户,平均年收入主要是租金和薪金收入,单户家庭农场面积一般在50亩以上,年销售额50万元以上有355家,特色是一般雇佣工人、有自主商标等。宁波家庭农场更多是一种民间自发行为,由一些种植、养殖大户自主升级而成,有的农场管理模式已接  相似文献   

4.
被国务院列为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的江苏无锡县,近年来许多乡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方式正在迅速变革,“责任田建村办农场,口粮田仍分户耕种”这种形式的发展方兴未艾。村办农场,是以村为单位统一调整土地,“责任田成片,口粮田成块”以后,对责任田实行“集体统一经营,按劳(户)联产承包,生产有统有分,经济独立核算”。1991年全县557个村只有村办农场95个,经营粮田不足万亩;1992年秋,村办农场发展为585个,经营面积6万亩,分别占全县责任田和土地规模经营面积的28%、64%。  相似文献   

5.
<正>"知道咋当好新型农民不?不能靠蛮力,那得懂得科学种田。俺搞的玉米多品种对比试种,肯定能成功,不信就走着瞧。"党员沙凤印接过了主讲人的话茬儿……这是西丰县宝丰家庭农场协会党支部举办的"争当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上的一幕。在这个农家院里聚集的这群人,坐在小板凳上,畅想着为自己美好的生活搭建一个大大的舞台,而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的,是这个家庭农场协会建立的党支部。引领发展,党支部为协会凝聚人心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全国各地立即掀起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4月8日,眉山市彭山区观音镇好运来家庭农场联合党支部挂牌成立,该支部涵盖了4个家庭农场共6名党员。2015年4月28日,彭州市小鱼洞镇中坝村药乡锦凤家庭农场党支部挂牌成立,以乡村旅游和种植蔬菜为主业的3个家庭农场的7名党员从此有了"家"。近年来,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涉及的农民党员越来越多。"经济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要延伸到哪里,  相似文献   

7.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践形态丰富,组织特征鲜明。基于两省四地粮食家庭农场的调查发现,实践中家庭农场存在三种典型形态:资本下乡型、返乡创业型、传统大户升级型。这三种类型的家庭农场村社嵌入性程度从低到高,进而表现为家庭农场资源获取上的不同。研究认为在获取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传统大户升级型家庭农场土地流转与劳动力转移相适应,土地流转交易费用低,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高,且有助于维系农村文化网络的延续性;而资本下乡型家庭农场村社嵌入性弱,不仅土地资源获取需要公权力介入,交易费用高,且内部管理存在较为突出的委托代理问题,其强势进入会影响农村社会稳定。返乡创业型家庭农场具有一定村社嵌入性但发展历史短,土地流转交易费用与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介于传统大户升级型和资本下乡型家庭农场之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上海松江、浙江宁波、湖北武汉、吉林延边、安徽郎溪等地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模式一:上海松江模式采取以农户委托村委会流转的方式,将农民手中的耕地流转到村集体。土地流转到村委会后,再将耕地发包给承租者。这是高度"计划性"的"定人定产"农场模式,规模在100亩到200亩之间,农场主不超过3人,只从事粮食生产和养猪。松江"定人定产"家庭模式是科学设计,保障粮食生产,保证了专业化水平,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9.
《当代贵州》2013,(11):55-55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农民通常在自有土地上经营,也有的以租入部分或全部土地经营。农场主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参加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0.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政策并未带来发展私法主体制度的新需求,家庭农场资格认证基于确定政府支持政策惠及范围的公法需要并根源于以受惠主体为逻辑的不合理政策体系.工商登记制度难以适应家庭农场认证的公共管理需求,不宜将家庭农场界定为一种新型私法主体形态.为此,应关注政策与法律之间的区别,推进政府支持政策建构逻辑实现从主体到行为的转变,以消减法律需求和压力,走出家庭农场法律地位界定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家庭农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各有侧重,其内涵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完善和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对家庭农场进行不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家庭农场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是传统家庭经营的延续和升级,也是我国未来农业经营的方向,将极大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目前,在政策引导和各地实践中,家庭农场已绽放出吸引力,但也出现了各种新问题。为保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必须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政府的配套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土地流转与家庭农场的关系探讨——以辽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农业生产富裕农民。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规模性经营,以规模性生产经营实现家庭农场较强的盈利性。在我国,现阶段家庭农场的规模性要依靠土地流转来实现。辽宁省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与全国其他地方一致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性。本文有针对性的解决我省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夯实家庭农场规模性发展的基础,以支持家庭农场在农业现代化和强农、富农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促进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实》2013,(11)
家庭农场是我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创新。当前我国家庭农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集聚难;家庭农场主文化程度偏低;农业科技有效供给不足;家庭农场融资困难;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低。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家庭农场主,有效供给农业科技,创新农村金融,强化政府扶持政策,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矫海  王春风 《奋斗》2009,(5):46-47
富裕县二道湾镇二道湾村,地处富裕县城北19公里处,全村有5个自然屯,1040户,4019人,耕地18000亩。这个村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不断加强村屯环境建设,着力提高村民文化生活品位,坚持培育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大踏步地前进,2006年被省农业开发办列为农业开发扶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农十四师皮山农场党委结合农场少数民族多、闲散劳动力多、可利用土地资源少等特点,加大了对自营经济养殖业的扶持力度。维吾尔族贫困职工阿不力孜.买买提,就是在团场自营经济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快速富裕起来的典型户。笔者在采访阿不力孜.买买提的家庭养殖业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60多平方米、砖混一体的新圈舍以及100多头"膘肥体壮"的育肥羊和3头毛驴。圈舍上堆满了苜蓿及玉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随后,各地积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探索土地规模经营的新模式。尽管各地家庭农场的内涵不尽相同,但都包括几个核心要素: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以职业农民为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是继"包产到户"之后又一次值得关注的经营模式转变。家庭农场有了"身份证"今年3月初,安徽省庐江县种植大户潘英友领取了个体工商户营  相似文献   

17.
南泥湾精神的传人记延安市南泥湾农场场长贺玉林厚夫远村1992年2月,年仅33岁的贺玉林调任国营南泥湾农场场长。他发现几经易制后的这个我国农垦事业的发祥地,农业经济薄弱,管理手段落后,亏损额达120多万元。昔日唱红了全中国的南泥湾,如今到了“能唱不能看...  相似文献   

18.
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求实》2013,(6)
家庭农场是我国未来重点培育的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家庭农场的内涵并以江西水稻种植为例进行分析,家庭农场的土地适度规模为70-150亩。要达到这样的适度规模,存在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工看重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农村人力资源匮乏、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低等制约因素。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好农民承包权流转服务、提高财政补贴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等措施将有效促进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9.
《党员干部之友》2013,(6):50-50
下一步农业部门将加强土地流转服务,创新土地流转方式,鼓励土地使用权向家庭农场流转。加强人才培养服务,将家庭农场人才培养放在新型农民培训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定期培训,提高家庭农场人员素质,增强生产经营能力,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场主。在政策扶持上,财政支持家庭农  相似文献   

20.
农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农四连的东部有一片小小的绿洲,这里三面环沙,人称“沙坎儿”,每年春天绿树成阴,秋天红枣满枝。谁会想到,这片绿洲饱含了牙合甫·孜合亚老人多少辛勤的汗水和希望。“沙坎儿”曾经住了5户人家,由于这里风沙大,环境恶劣,其中4户已搬走,到别处谋生,唯有“家族庞大”的困难户牙合甫·孜合亚留在了这里。望着这片荒漠沙滩,甫·孜合亚决心与风沙斗,让荒漠变成绿洲。1984年冬天,他和家里人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搬运了几百吨沙子,开出了3亩地。来年开春,在这块地上栽下了200棵红枣苗,也栽种了希望。不懂枣树管理的牙合甫·孜合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