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伦理学原理〉批语》(以下简称《批语》)是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代表作。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是以自我实现为核心,以精神之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为主要内容,以主观之道德律为表现形式的伦理思想体系。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伦理学说在五四启蒙时期具有极强的心理感召力和时代意义,为他日后的伦理学、哲学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肖君华、周爱国、龙兴海等著的《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一书是我国邓小平理论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首先,该书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内涵。全书共分8个部分,主要讨论了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产生、特征及其价值。认为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社会发展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主题,注重实效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取向,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经济伦理思想的归宿。其次,拓展了邓小平伦理思想研究的新视野。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基础之上,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经…  相似文献   

3.
杨芳 《党史文苑》2005,(11):35-37
《〈伦理学原理〉批语》(以下简称《批语》)是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的代表作.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是以自我实现为核心,以精神之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为主要内容,以主观之道德律为表现形式的伦理思想体系.以自我实现为核心的伦理学说在五四启蒙时期具有极强的心理感召力和时代意义,为他日后的伦理学、哲学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们中国的伦理思想,虽然可从夏商周三代说起,但是从夏朝立国起始,直到春秋中叶,并无完整的伦理学著作保存下来。我们今日可知的第一个道德学家,无疑就是孔子;我们今日可见的第一本伦理学著作,便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所以历来都把孔子当作中国的“道德之祖”,甚至把孔子当作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5.
1979年4月,一部生动描述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的著作,在中国内地出版。不过,该书的作者不是中国人,而是中国革命的热烈赞颂和同情者,美国作家艾格妮丝·史沫特莱。而且,这部著作在当时也不是一部新作..如果从最早问世的日译本(1955年出版)算起,距时也有二十多个年头。人们由此可以想见其中的曲折.所以,中文译本校者在序言的第一句,就用极具时代特色的话语说:“《伟大的道路》中译本终于和我们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粉碎林彪、‘四人帮’的一个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伦理思想是人类伦理思想优秀成果的结晶,其特质是指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伦理精神。在反思人类伦理思想史并且直面社会现实的基础上,马克思建构了以批判精神为武器、以自由精神为灵魂、以实践精神为目的的伦理思想。马克思伦理思想阐发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为思考现实伦理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当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使命是,秉持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根本特质,研究事关人类命运的现实伦理问题,构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相似文献   

7.
《北京支部生活》2006,(12):17-17
最早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论著毛泽东在1925年12月1日的《革命》半月刊上,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这是我国最早系统地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论著。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  相似文献   

8.
塞涅卡是古罗马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一生著有多部伦理学著作,他在其伦理学著作中大肆宣扬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处世哲理,其中“论行善”可以说是他所有伦理学著作中篇幅最长的著作。在这本著作中塞涅卡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如何行善作了充分论述:一、权衡道德行为主体的行善准则在于精神而不在于物质媒介;二、行善是道德行为主体自觉自愿的行为;三、道德行为主体应该为行善而行善。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伦理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一系列独创经验的伦理概括,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从总体上说,是与整个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相一致的。如同毛泽东思想出现在世界的东方、诞生在中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一样,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有其深刻的造因;它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中国化,有着自己的体系构架和核心。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在家庭建设上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由于中国的家庭发展整体上仍处于由传统家庭向现代家庭的蜕变中,如何更好地推进当代中国的家庭建设,是探究家庭建设的基础性和前沿性课题。南华大学张红艳教授的新著《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系统地和初步深入地以探究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切入当代中国家庭伦理思想的开创之作,具有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学理论研究的补白效用。  相似文献   

11.
卢丽珠 《学习月刊》2012,(22):15-16
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从发表第一篇伦理学文章《伦理学与自然科学》(1887)开始,就不断地在道德领域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讨。他的道德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对当代德育理论的发展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道德认知发展学派的代表科尔伯格承认:“我们的立场可以在杜威的著作中找到根源。”价值澄清学派主要代表拉思等人声称,他们的观点和杜威著作中的某些方面在基本倾向上是相似的。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体大思精,若想对其进行深入的解析,首先要对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正义论》中的制度伦理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惠玲 《新视野》2001,(3):40-42
罗尔斯于1971年发表的巨著《正义论》,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他所阐发的理论被西方学者推崇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法律哲学、社会哲学的“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引起了西方社会伦理学理论的转向,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了对制度的伦理基础、制度本身所追求的价值等制度伦理问题的研究上来。尽管罗尔斯在这部著作中没有明确提出制度伦理这一概念,但是就其内容和所探讨的问题来看,它实际上是一部论述制度伦理学的著作。中国正处于制度的变革、创新与伦理道德捷径的紧迫时期,对罗尔斯制度伦理观的探讨和分析,有助于我们从中汲取合理…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孔子的伦理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两千多年。对孔子的伦理思想究竟怎么看?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笔者在这里谈一点不够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一、伦理指归——仁 孔子学说以“仁”为核心。“仁”也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宗旨、指针和目标。 孔子说:“仁者,人也。”(《礼记·中庸》)一部《论语》,“仁”字凡109现,孔子对“仁”的论述超过其他任何一个概念,足见其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郭沫若在《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中认为仁的“含义是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养料和重要的启蒙价值。当代生态伦理学与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契合之处,使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为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性创生提供了历史文化契机。  相似文献   

15.
谭译 《党史纵横》2000,(2):42-44
中央和东北三省档案馆共同编印的《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以下简称《汇集》),是研究东北地区中共党史和革命史不可须臾离手的最基本的资料。在《汇集》的《编辑说明》有这样的话:“由于缺乏经验,文集在编辑和考证方面都难免有缺点和错误,尚希识者指正。”事实上越是珍稀史料,在使用时越需要认真考订。现仅就个人见闻所及,做一点考订的尝试。(一)对辽宁省情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辽宁地区,因其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区位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很早以来就为世人所关注,分析其经济和社会情况的各种著作,描绘其山川景物的诗歌,…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伦理学是介于民族学和伦理学之间的横向性跨界学科。它既是民族学下属的分支学科,又是伦理学下属的分支学科,综合、全面、系统地研究各民族伦理道德及其与这有关的各种问题。我国民族伦理学的研究是在改革开放进行到80年代末期才逐渐被人重视并付诸实施的,而从其兴起至90年代后期的近10年中,学术界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民族伦理学的个别问题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的阶段,尚未有一部全面地论述和研究民族伦理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的学术专著。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研究院熊坤新先生所著《民族伦理学》,适时地填补了我国学术领域的这一空白。 此书分为三编三十四节(或问题),两个附录分别为“外国部分民族伦理思想研究”和”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伦理道德资料”。第一编“民族伦理学研究”,首先论述了民族伦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与范围。作者认为,民族伦理思想具有普遍的客观性、复杂的多样性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这三个特点使这门学科的成立是可  相似文献   

17.
乔耀章 《新视野》2003,(6):79-79
行政伦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专门研究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伦理关系,并根据这一专门研究对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与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规范作出规定。在中国,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是近几年的事情,从文献检索来看,在1995年以前,还未见这方面的文章。但是,近几年来,行政伦理问题却成了一个极热门的话题,先后已有几种教材出版,有着很大的反响。作为研究性的著作,张康之教授的《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寻找》)可能还是第一部。对于中国的行政伦理学研究来说,《寻找》一书不仅是一部行政伦理学的著作,而且,…  相似文献   

18.
"道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一书中。道与德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其内涵非常丰富。经过两千多年的嬗变,剔除糟粕,传承精华,道德的界定、概念、范围,也就更明确、更科学了。今之道德,概而论之指的是社会形态之一,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总和。因而,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  相似文献   

19.
李大创在1919──1920年间,先后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和《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等光辉著作,在中国第一次用唯物史观论述了道德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观点,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中国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基础。李大别批判了“道德不变”、“道德复古”、“道德无用”等种种谬论,精辟地论述了道德的社会作用和发展规律。针对“道德不变论”,李大别指出,“道德者利便于一社会生存之习惯风俗也。古今之社会不同,古今之道德自异。而道德之进化发展,亦泰半由于自然淘汰,几分由于人为淘…  相似文献   

20.
早在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的著作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传播。1927年5月27日,共产国际的机关刊物《共产国际》用俄文发表了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是国外刊物首次发表毛泽东的著作。西方最早介绍翻译毛泽东著作的是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她在1928年出版的《中国大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