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科学划分全市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是重庆市委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生态保护发展重要区域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大山纵横、沟壑密布,可谓"七山二水一分田",面对生态脆弱和经济贫困的双重考验、建设用地差和农耕条件差的双重制约、资源环境和开放能力弱的双重压力,唯有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才能挑战"双重考验"、破解"双重制约"、缓解"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2.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优化生产力布局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疆具有单独经济区的区域特征,资源富集和生态脆弱交织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坚持以新理念为引领,按照国家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密切结合新疆绿洲经济的实际,扎实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山川秀美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二、大柳树生态经济区建设是解决西北地区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需要西北地区急需解决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沙尘暴肆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地下水资源破坏、生态绿洲恢复和重建等。从长远看,大柳树生态经济区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和治理这些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4.
蒋宜茂 《当代党员》2013,(11):52-53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重点研究部署了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这一既管当前又管长远的生产力布局与制度设计,为各区县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发展定向导航。粱平县作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重要节点,在“面上保护、点上开发”的大原则下,承担着增强国家农产品主产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县城及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开发,构建农产品特色经济板块,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等重要任务,要求在发展中加强生态涵养和保护,在生态涵养与保护中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要成为生态良好的区域经济合作区。随着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和生态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区域生态环境不协调问题逐渐凸显。因此,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对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对实现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诗经》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与中原经济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目标相契合,也与培育和保护中原经济区生态环境、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相一致.中原经济区的文化和自然环境、旅游和经济发展态势等要素特征是《诗经》文化生态旅游与中原经济区建设耦合发展的条件.推动《诗经》文化生态旅游与中原经济区建设耦合发展,就要立足于《诗经》文化生态系统的构成特色,在文化创新、生态营造、产业布局、区域协作等方面紧密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7.
区域人口均衡发展,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要的人口条件。当前面临的人口均衡发展压力,主要表现为增长率高、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老龄化加快、平均受教育程度和城市化水平偏低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江西省人口的健康发展,还将对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产生一定的压力:人口规模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的压力,富余劳动力和人口老龄化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发展的压力,人口素质牵制其他人口要素优化从而制约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压力。必须从战略上重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与人口均衡发展问题;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发展战略,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结构更加合理,实现根据生态敏感程度和功能的人口分布。  相似文献   

8.
<正>深刻理解和把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是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前提和基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本质内涵为: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加快发展;目标是立足江西实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9.
当下,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区域竞争压力大。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中原经济区、长株潭、成渝等区域发展势头强劲。省内,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已成为山东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不能忽略的是,山东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中西部,群众求发展、盼富裕的愿望强烈。  相似文献   

10.
《理论建设》2011,(3):13-20
根据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规划、大别山周边省(市)区域经济战略发展的趋势和大别山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注重维护大别山生态安全,合理开发生态资源,加快发展生态产业,提高生态产业层次,健全生态产业体系,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区域一体化、功能层农化”的发展道路。建立大别山国家级生态经济区,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需要国家战略的规划,区域经济的协作,行政管理的协调,要科学统筹大别山区的生态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开发潜力巨大,但是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淡水短缺、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严重制约了该区资源开发的规模、速度和深度。区域经济的发展既要考虑区域资源的优势又要考虑其环境承载能力,作为资源富集但生态环境脆弱的黄河三角洲地区,选择高效的生态经济产业化发展模式成为加快黄河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认真研究和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生态补偿形式和生态补偿标准,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进生态强省建设,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十分重视海西生态建设和保护,  相似文献   

13.
《当代党员》2013,(10):22-23
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将全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五个功能区域。为帮助读者了解五大功能区的情况,本刊根据会议资料综合编辑了这组名词解释。  相似文献   

14.
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建设生态文明指示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山东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和黄河三角洲担负的重大责任,对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促进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红色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一湖两区"开发模式,采取有效对策和建议,整合、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整个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红色旅游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功能,有利于促进该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国家公园是国家为了保护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专门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是传统自然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生态资源整合与管理升级的创新模式。参考我国台湾、云南、贵州、黑龙江、浙江等地区在建立国家公园方面做出的实践探索,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国家公园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以浙江省开化县国家东部公园为例,剖析传统生态资源保护模式的局限性,提出生态资源系统保护和生态经济转型升级的生态整合是国家公园模式创新的发展方向,生态自然资源、生态文化资源、生态经济资源的三元共同发展构成国家公园的发展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刘秉承 《实践》2013,(9):31-32
2013年8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国家林业局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库布齐沙漠论坛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召开。在当今中国鲜明提出生态文明这一理念的时刻,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我区提出防治荒漠化、实现土地零退化与绿色增长这个具有时代特色的议题,对我区今后环境建设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相应地,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提出,要把我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如今,正是播种绿色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8.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000多米,土地面积72万平方公里.2008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2.3人,与东部江苏省每平方公里767.7人和全国每平方公里138.34人相比,人口密度很低.实际上从青海的资源与人口比率来看没有那么乐观,青海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面积比较适合人类居住,[1](P77)青海东部农业区不到全省总面积的5%,却居住着全省75%的人口,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70.3人,高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口数.青海大部分地区高寒缺氧,不适宜农业生产,不宜人类居住,生态环境脆弱,耕地、森林资源有限.本文以个体生活资源基本需求为计算单位,探讨青海生态总资源能承载多少人口,预测青海人口发展与生态资源的关系,为青海的社会、经济、人口发展与生态资源相协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立足于策应和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靖安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了建设"中国生态明珠"的战略构想,意在发挥比较优势,谋求进位赶趋。一、建设"中国生态明珠"有其可能性和必然性一是资源禀赋得天独厚。靖安森林覆盖率高达82.8%,景区高达95.7%,位于全省、全国前列;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和珍稀植物30多种,被专家誉为"天然基因库",是全省"种质资源库"建设地。  相似文献   

20.
人才信息网络共享机制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助力器。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人才合作现状,要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区人才信息网络共享机制建设:找准定位,明确目标;确定原则,规范运作;建立机制,实现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