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借"3155"工程、"三变改革"的东风,民主镇机密村全民动员流转土地发展农业产业,然而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对选择什么样却产业却成为了一大难题。经过多次的群众会、院坝会、田埂会等讨论研究,最终决定选择了因地制宜种植茶叶、核桃等经济作物,发掘当地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全村种植茶叶4000余亩,核桃760亩。目前正在探索雨季种茶新模式,确保种植存活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我种植了30亩茶场,现在产销两旺,创收10余万元应该没有问题。"近日,岑巩县天星乡天星村党支部书记杨治尤一边加工丰收的茶叶,一边高兴地说,今年茶叶质量好,供不应求。岑巩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所产茶叶品质极佳,但一直以来,茶叶生产处于"散、弱、小"的状态,形成不了规模。近年来,该县不断创新茶叶发展思路,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当地茶叶产业资源,优化茶叶产业结构,通过推进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3.
<正>春漫三月,春茶飘香。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镇金鼓现代农业茶叶科技示范园里,茶树已经开始吐露新芽,趁着晴好天气,茶农们正忙碌地采摘头茬春芽,呈现出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该镇纪检监察干部一边帮村民采摘春茶,一边与茶农唠家常,了解振兴产业增收致富情况。“金鼓村新引进的茶叶品种黄芽早,在村里种植面积400余亩,该品种收益较高,预计每亩能为农户增收4000余元。”陈家坝镇纪委书记任艾萍介绍,目前,该茶叶基地所在金鼓村有农户331户,茶叶种植面积2000余亩,通过“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老百姓的腰包也慢慢鼓了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盘活农业资源,扩大白河茶品牌影响力……"这段时间,兴义市敬南镇白河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昊、村党支部书记吕普祥与村"两委"天天碰头,琢磨着怎么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5月11日,白河村的片片茶林和黄桃,沐浴着暖阳,6000余亩茶叶已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在省社科院的帮扶下,白河村的茶业提质增效,逐渐发展成当地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我是顺龙乡虎皮寨村的茶叶专业户袁太洪.我16岁便离开村子四处打工,奔波了6年,增长了不少见识.望着村寨里延绵起伏的群山,我总在想:拥有如此丰富的土地资源,为什么还要受穷呢? 村子里的高山终年云雾缭绕,很适合种生态有机茶.茶叶一直是村里的传统产业,但由于种植规模不大、品种落后等因素,村民在茶叶种植上始终挣不到大钱.要规模发展茶叶,必须成片集中种植.我准备将家里的耕地全部种上良种茶,家里人却一致反对.父亲说:"一本二本,庄稼为本.茶叶不能当饭吃,万一卖不掉怎么办?"我拗不过,只好答应先拿30亩荒山做试验.  相似文献   

6.
绵竹市孝德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孝德夕阳红食品厂是一家专门加工蔬菜、食用菌的企业.镇里积极扶持该企业的发展,使其年加工能力达600吨,带动苦葛等村种植蔬菜500余亩.  相似文献   

7.
寒冬时节,在余庆县白泥镇迎春村,杨秀丙正在打理他承租建立的10亩育苗基地,2019年亩产10万余株,总收入达60万元。"还是种茶好啊,市面上茶苗需求量大、行情好。”杨秀丙望着满园的茶苗信心满满。  相似文献   

8.
每次到纳雍县厍东关乡,陶营村都是绕不开的话题.自1996年农业科技专家徐富军在陶营村发现第一株玛瑙红樱桃变异植株,经过种植试验,如今,全乡共有30535亩玛瑙红樱桃."其中2万余亩处于盛产期,亩产值可达6000元."厍东关乡乡长汪书应介绍,是一株玛瑙红樱桃,引发了全乡产业发展的"核裂变".  相似文献   

9.
叙永县水尾镇水星村有竹品种10个,面积1.1万余亩.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2001年7月,村党支部按照"入会自愿、发展优势、共同致富"的原则,成立了集竹产品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水星村竹产业协会".协会现有会员63人,覆盖全村的13个组,涉及农户60多户,村支部书记被选为会长.协会成立以来,积极带领村民"唱竹戏、发竹财".  相似文献   

10.
夹江县龙沱乡修文村有三张"名片"让村民引以自豪:全县山区第一条硬化村道,第一个通乡进村连组入户的水泥路网;乐山市第一片"自动喷灌茶园"、"四川省2000亩出口茶叶示范基地"和"四川省白獭兔生产协作基地";夹江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乐山市党员践行"三个代表"示范村和四川省卫生村.  相似文献   

11.
今年35岁的王玉屏是屏山县屏山镇集翠村村主任,1992年,她和丈夫开始种茶办起了玉屏茶厂,由于经营得当,茶叶远销成渝和云南,销售额逐年翻番.富起来的王玉屏热心助农致富,安排村民到茶厂工作,帮助困难户寻找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深受村民们的拥戴.  相似文献   

12.
黔茶之路     
五年来,种茶基地规横快速扩张。全省新增茶园350万亩。从全国第10位跃升到第2位; 五年来。茶企业集群快速发展,全省新增注册茶叶加工企业520家。增长1.68倍; 五年来,“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一批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3.
孙蕙  牟元媛 《当代贵州》2024,(12):44-46
<正>沿河自治县探索推行“部镇联动”改革,推动县直部门资源向乡镇配置、人才向乡镇集聚、服务向乡镇延伸,集中力量办大事,走出了一条群策群力的共富新路。“以前种茶收入只能供我读书,现在种茶家里还有存款了。”眼下,春茶采摘在即,站在自家300亩茶园里,刚刚大学毕业的亢丽玲很感慨。亢丽玲是沿河自治县土地坳镇木坪村人。记忆中,她家从2014年就开始种茶,面积有100多亩。因为没有技术,茶产量一直上不去,家里还经常有卖不完的茶叶。父母辛苦一年的收入支付了她的学费,就已经所剩无几。  相似文献   

14.
阳城县雨固隆村位于县城25公里的朝岭山下,全村47。口人.土地1400亩.全村17个党员.有村办煤矿一座.阳云公路穿村而过。1098年.已经45岁的女共产党员余玉梅。在全村村民的企盼中,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这一重担.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胆略,带领支村两委成员,克服困难.团结奋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以盒民为追求.以发展为要务.以调产为农村发展方向.经过几年来扎买工作.便该村的各项工作进入轨道,小康建设坯开大步,村镇旧貌逐渐刷新.农民群众安居乐业。2004年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农民平均收入达到2950元,同时杂玉梅书…  相似文献   

15.
每逢春茶上市,梧凤乡10余个茶叶加工厂、30余个茶叶加工作坊都是一派繁忙景象,数千茶农分布于全乡近万亩茶园和近2000亩茉莉花园中采摘,周边乡镇和区、县近500万公斤鲜茶叶向此集聚,产品远销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  相似文献   

16.
正丰垅村位于瑞金市西部,距市区15公里,离云石山乡政府驻地2公里。丰垅村全村土地总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47亩、林地面积5000余亩、果园面积200余亩,有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95户3218人。该村入选中央组织部红色村组织振兴试点的红色名村名单。红色突出:丰垅村素有"长征第一村"称号。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前夕,  相似文献   

17.
德江县始终坚持把农民收入问题放在首要地位,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区域多品",形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带、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园区,促进农民致富。"一村一品"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一村一品"布局趋于合理。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宜茶则茶、宜菜则菜、宜畜则畜,发展了复兴、煎茶、合兴5万亩茶叶产业园示范  相似文献   

18.
正1月27日,冬日的龙里县醒狮镇大岩村忙而有序,不少村民在龙湖花海生态观光园内翻地播种。2020年9月至10月,龙湖花海盛开的400余亩菊花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近两个月的时间,大岩村旅游收入达70余万元。龙湖花海是大岩村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布局之一,2017年,大岩村抓住发展机遇,通过"组集体资金+自筹资金"的方式,共整合大岩村小岩组集体资金150万元,自主融资150万元,盘活集体林地、荒山790余亩,农户责任地150余亩,以村集体成立贵州金盛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花卉,发展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19.
正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拉长了徐健章夫妇在茶园忙碌的身影。"一天下来,采了6斤左右茶青,直接卖到村里的加工厂能收入300多元。"余庆县白泥镇春景村桥底组村民徐健章种植苦丁茶已有10余年,一年收入最多时能达到近10万元。"在桥底,家家都是茶农、人人都是采茶工。"桥底村民组组长杨光权说,寨子上户户种茶,多则十几亩,少则三五亩。  相似文献   

20.
刘明 《先锋队》2013,(34):34-37
一个人均耕地仅1.7亩的农业村,一个农民年收入2000余元的贫困村,一个垃圾包围的"上访村",一个永济市排名末尾的落后村,一个运城市帮建升级的重点村,在新一届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成为产业突出、巷道整齐、环境优美、村风文明、人居和谐的永济市新农村建设明星村、"一村一品"示范村、山西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村党支部坚持服务群众、服务产业、服务发展,使全村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