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呈现出从司法规范重建——审判方式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司法改革不仅开启了当代中国司法现代化的崭新历程,也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发展步伐。当下中国司法改革的突出问题是司法改革的全局性缺失问题,具体表现为司法改革缺乏统一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明确司法改革的价值目标,确定深入推进司法改革的基本方向,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实现司法制度的整体现代化;确立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现代司法理念是推动司法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走反思性司法改革道路是推进司法改革的基本路径,其关键是要反思司法改革的方法,尤其要注重司法改革的整体推进方法、综合研究方法和局部试点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从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提出推进司法改革的战略任务算起,司法改革至今已经有十余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门、司法行政部门等机关在推进司法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多方面改革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司法改革作为我国社会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2008年12月5日,党中央批准了中央政法委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意见。1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在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应根据中央的部署要求,围绕中央确定的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经费保障等重点,制定落实改革意见的实施方案,供各级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新中国人民法院的司法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将迈出新的步伐,开始新的征程。最高人民法院在1996年3月召开的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把改革作为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提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战略任务,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由此拉开  相似文献   

4.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人民检察制度创建80周年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推进本轮检察改革的重要一年。高检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高检院党组和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下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和强化自身监督两个重点,把深化检察改革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抓好高检院各项牵头改革任务和重要的协办改革任务实施意见的制定出台,各项检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通过组织对  相似文献   

5.
沈德咏 《中国法律》2004,(6):12-13,69-7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两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在总结司法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6.
游伟 《公民与法治》2014,(16):29-29
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全面推进司法改革,让改革更加贴近司法自身的运行规律,勇于触碰既得利益和破解改革中的难题,并在先行先试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完善方案。中央通过《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等文件,并确定全国六个省市先行进行包括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等四项内容在内的司法改革。日前,上海召开全市司法改革先行部署会,启动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先行先试。  相似文献   

7.
邢东  陶亮 《法制与社会》2011,(12):118-119
司法改革在我国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司法改革的最终目标是确立司法的最高权威,以"法治"来代替"人治"。本文以我国的司法裁判文书为例,分析我国司法裁判文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并对中国的司法改革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司法》2012,(5):4-4
2008年底启动的新一轮司法改革,3年多来绝大部分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此轮改革深化了对权力监督制约,推进了司法公开与民主。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受许多因素制约,不少改革措施是部门利益之争妥协的产物。不少改革主要是围绕技术细节在做优化,极少涉及体制问题。下一轮司法改革,中心任务应当是围绕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目标,本着权力必须受到有效监督制约的原则,重点调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的权力分配,并规范其运行,基本解决司法地方化、行政化问题,树立起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9.
方法在人类社会和司法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方法论能够促使刑事司法改革日益科学化。我国当前刑事司法改革存在实践探索和顶层设计的结合问题、重点难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协调问题、参与改革和方案完善问题以及政策立法和依法改革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构成了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方法论转向需要。而刑事司法改革方法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能够克服这些“贫困化”问题,最终在刑事司法改革中通过方法论体系的基本要求、基本目标、基本手段、基本机制和基本保障措施来达成。  相似文献   

10.
王敏远 《中国法律》2014,(2):8-10,71-73
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已经启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这新一轮司法改革确定了方向、目标及具体任务。对研究者来说,需要在正确认识这一轮司法改革的方向的基础上,首先研究这次司法改革所设定的目标,以便理解和落实司法改革的具体方法、步骤,顺利推进司法改革。基於司法能否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防线,对司法改革的整体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对司法体制进行改革,而且需要其他相关制度的改革与之配套。因此,我们将以正在进行的信访制度改革为重点,探讨这次司法改革,如何进一步保障司法成为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防线,以切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司法责任制既是上一轮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新一轮司法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重点。本文分析了从错案责任追究到司法责任制近20年改革的实践,强调司法责任制改革只有综合配套地推进才会具有生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证了司法改革必须综合配套的理论根据,并就综合配套改革理论的具体内涵进行了分析;对新一轮司法改革中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应当重点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最新的司法改革报告,对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新形势下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使司法改革热点凸显,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为重点的司法改革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司法活动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司法独立、司法效率、司法公正仍然是司法改革面临的重大而艰难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社会》2013,(2):10-11
司法改革白皮书传递共识与信心2012年10月9日,中国首次就司法改革发布白皮书,1.8万字的篇幅记载了我国司法改革的坚实步伐和丰硕成果,表明了中国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态度和决心。回顾司法改革的历程,尤其是十六大以来,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刑法、刑诉、国家赔偿法等法律的修改,死刑复核权的收回、收容遣送制度的终结等,均彰显了司法改革在制约公权、  相似文献   

14.
《北方法学》2018,(4):135-143
近代俄罗斯的司法现代化始于其借鉴西欧法制而进行的司法改革。彼得一世对法制的欧化改革开启了俄罗斯司法现代化的进程,叶卡捷琳娜二世秉承彼得一世的改革遗愿,在"开明专制"之下继续推进俄罗斯司法现代化,亚历山大二世在1864年所进行的司法改革则是俄罗斯司法现代化的重大飞跃。近代俄罗斯的司法现代化是在专制君主推动之下完成的,然而专制国家的体制性局限阻碍了司法现代化目标的实现,但是近代俄罗斯的司法改革和司法现代化努力却对现代俄罗斯国家的法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徐昕教授为骨干力量的课题组做的这个报告非常有意义,以学者的身份站在公正、中立的立场上对我国的司法改革做一个比较客观的描述,把我们司法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向社会公开,这对推动中国的司法法制进程是有益的。检察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有的改革措施在2009年之前已经启动,在2009年又向前推进,有的改革举措在2009年开始调研,这都是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年度报告,笔者觉得有必要反映这些情况。  相似文献   

16.
十字路口的中国司法改革:反思与前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学界倡导、实务界推动与官方决策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十多年的司法改革取得了突出成就,呈现出学术话语鼓动与牵引、实务界跟进与展开、中央决策指导与把关的基本面相。总结与回顾改革的历程,中国的司法改革存在诸如司法公正有待提升、司法效益有待提高与诉讼成本有待降低等现实难题,这与应然改革主体缺位、改革理想偏失以及改革条件匮乏等有关。中国未来的司法改革首先应让应然的改革主体归位,并在合理确定改革理想的基础上,采取本土意识上的建构与试错路径来推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政治话语对司法改革的全面主导、政治口号直接作为司法政策、中国式"能动司法"的反复重申、司法人民性的过度强调、调解优先政策的持续强化、律师整风运动的开展、政府和司法机关对律师敌意的上升等,反映了司法理念的保守化和意识形态化倾向,司法改革的政治化逻辑在不断加强。尽管改革规划和实践显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政治话语对司法改革的全面主导、政治口号直接作为司法政策、中国式"能动司法"的反复重申、司法人民性的过度强调、调解优先政策的持续强化、律师整风运动的开展、政府和司法机关对律师敌意的上升等,反映了司法理念的保守化和意识形态化倾向,司法改革的政治化逻辑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9.
韩松 《法学》2012,(1):14-16
自2008年11月17日,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为标志,新一轮司法改革启幕。中央政法委员会出台的《司法改革意见》,提出了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加强政法经费保障等四个方面改革任务。这些改革多侧重司法政策、人员和经费等实务层面,对于争议较大的一些体制性问题却未过多触及。因  相似文献   

20.
徐建新  陈锋 《法律适用》2014,(3):101-104
司法公信建设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司法改革为司法公信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司法权威意识溃乏、司法制度不完善、法官整体素养不高和司法产品信誉不佳,是当前影响司法公信力建设的关键因素。为此,应借助司法改革,从强化司法权威、完善司法制度、提高法官素质和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司法环境、司法制度、司法队伍和司法产品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