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联合围刚刚通过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就武力登场。这是继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西方多国再次对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动武。至此,利比亚持续了1个月的动荡从民众抗议、双方内战进入了西方卷入的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2.
钟实编译 《党建》2011,(6):62-63
位于非洲北部、地中海南岸的利比亚,今年2月份开始发生政局动荡,3月19日以来多国部队对利比亚政府军实施了军事打击,当前战事仍在继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钟实在编译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博士、副教授叶连娜·波诺马廖娃题为《消灭利比亚的战争》的基础上,对西方国家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黄雨果 《学习月刊》2011,(13):41-42
自今年3月19日以美法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针对利比亚的空袭以来,利比亚战火已持续3个月之久。在过去的3个月当中,除北约国家态度坚定地支持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为领导的反政府武装、誓将卡扎菲政权拉下马  相似文献   

4.
环球     
《廉政瞭望》2011,(7):12-13
卡扎菲:曾是萨科齐座上宾 法国“变脸”快。在3月19日西方多个国家发动对利比亚的军事打击中,法国又充当起了急先锋。  相似文献   

5.
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导致西方殖民主义退潮,20世纪的一大国际现象就是在老殖民世界的废墟上,出现了不计其数的小国家.这些国家大多数采用了军事强人统治的威权型政体.最近因法英美空中打击而再次被世人瞩目的利比亚,正是典型的这种国家.  相似文献   

6.
在利比亚的卡扎菲政权大势已去之时,西方大国即刻重拳挥向叙利亚,加大了对叙利亚的制裁力度,并公开要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下台。继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之后,叙利亚国内外局势出现紧张的动向,成为中东乱局最令人瞩目的新焦点。国际视线迅速转向叙利亚,担心其是否会步利比亚的后尘。  相似文献   

7.
上回说到北非国家利比亚一夜之间变幻两重天,从2月发生骚乱以来,其社会动荡已经发展成为内战,并在西方的武装干涉下激化、升级,数以千计的平民在冲突中丧生,曾经美好的家园废墟成片。"阵风"、"幻影-2000"战机在北非上空呼啸,"战斧"巡航导弹撕裂地中海空气……法国、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3月19日开始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此次军事打击,距2003年3月20日美国领导的军事同盟发动伊拉克战争整整8年。这是继上世纪90年代的科索沃战争,本世纪的阿富汗战争、伊拉  相似文献   

8.
撒哈拉沙漠最近成了各国争夺的宝地。今年4月11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呼吁非洲人民捍卫撒哈拉资源。他强调,西方大国早就觊觎撒哈拉的石油、金矿、铀等资源,呼吁非洲国家起来保护自身利益。卡扎菲的话引出了人们对撒哈拉到底有多少资源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时事图览     
中国海陆空利比亚大撤侨非洲国家利比亚的局势持续恶化,中国决定展开国家救援行动,通过海陆空三种方式分批帮助中方人员撤离。目前在利比亚有大约33000名中国同胞。专家称,从规模上来说,这恐怕是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一次,而且这次撤离的总人数超过了以往所有各次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水到渠成     
曲星 《学习导报》2011,(19):64-64
9月12日,中国政府宣布,承认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为利比亚执政当局和利比亚人民的代表。中国政府选择这个时间,应该说不早也不晚,正好。  相似文献   

11.
李开盛 《学习月刊》2012,(11):46-47
一年之前.当美军在建立禁飞区的名义下拉开“奥德赛黎明行动”的大幕时.对于应不应该以武力去保护一个国家的平民并帮助他们推翻被认为是独裁者的政府.在中俄与西方之间是有不少争议的。一年之后.利比亚战争的烟尘已经散去.但同样的争议又开始围绕叙利亚而出现.这说明.以中东民主进程为背景利比亚战争并非孤例.它触及了一个应予以持久而充分重视的普遍性问题,即民主与战争之间的天平究竟如何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12.
自今年2月起,利比亚局势紧张,冲突不断。3月17日,联合同安理会决定对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不久前发表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讲话,表示要从明年起引进自由市场机制。他对利比亚人民说:“再过4个月,一切都将由你们来掌控,因为这是一件重大而不可避免的事情。”卡扎菲掌权39年来,利比亚经济一直由国家控制,  相似文献   

14.
张心阳 《唯实》2011,(8):190-190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栏目中,一位从利比亚采访归来的女记者谈感受,她说,一个国家,个人的挂像越多,这个国家越危险。在利比亚,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庄前村后,无处不悬挂着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像,人们一集会就举着他的画像。现如今,这个到处悬挂个人画像的国度——更准确地说是政权,果真就要消亡了。  相似文献   

15.
"普世价值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工具、西方舆论战的武器,由来已久。近些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普世价值"开道,充当"世界警察",甚至以"救世主"自居,看似正义凛然、道貌岸然,实则干着经济制裁、文化渗透、武装侵略、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等龌龊勾当和强盗行径,像利比亚、叙利亚等国的政局动荡、战乱频仍、生灵涂炭便是明证。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普世价值论"的危害,自觉从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政治安全的角度来看待和重视这场斗争。  相似文献   

16.
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栏目中,一位从利比亚采访归来的女记者谈感受,她说,一个国家,个人的挂像越多,这个国家越危险.在利比亚,无论街头巷尾,还是庄前村后,无处不悬挂着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像,人们一集会就举着他的画像.现如今,这个到处悬挂个人画像的国度——更准确地说是政权,果真就要消亡了.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总理普京3月21日表示,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存在缺陷和不足,俄方不支持这一决议,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利比亚内政。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14):53-59
过去数十年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在向全世界兜售自己的制度模式。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被美国鼓吹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在移植国家先后遭遇了“水土不服”——“颜色革命”随着乌克兰的分裂动荡已基本褪色完毕;“阿拉伯之春”也随着埃及的冲突震荡、伊拉克和利比亚的枪炮声不断而演变成了“阿拉伯之冬”;即便是东南亚最以“民主”为自豪的泰国。  相似文献   

19.
@@唯实:2011年初开始,北非及中东阿拉伯国家都陷入了动荡,可以说席卷了整个阿拉伯世界。同样是政局动荡,为什么有些国家实现了政权更迭,有些国家是战乱不断,有些国家的政权更迭甚至非常血腥,也有些国家则有惊无险安然过渡,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是什么?@@@@殷罡:这是因为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垮得最干脆的是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因为利比亚是逊尼派国家,民族教派比较简单,卡扎菲上台以后外交上很莽撞,国际上也没有朋友,大家都厌恶并反对卡扎菲的个人专制。所以,利比亚的政权更迭,内战尽管血腥,但是比较干脆,对周边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杨艳新 《党课》2011,(9):76-79
3月29日,利比亚问题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40多位国际组织代表和有关国家外长与会,旨在推进利比亚政治进程。就在10天前,恰逢伊拉克战争开战8周年之际,美法英等国军队再次联手发动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行动,对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