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永光 《中国减灾》2008,(12):31-31
民间组织的力量就像水.流到每一个细微角落.它昭示着改革开放30年孕育的公民意识在中国大地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陈玉林  马丽 《前沿》2008,(9):125-128
在社会利益主体多元、社会需求日益差异的时代,需要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多元化。政府、市场、社会的分工合作与协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推进,中国公民社会组织数量迅速增长。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正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我国实施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对中国公民社会兴起的原因和对我国推进社会建设的意义进行分析,并对进一步发挥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在推进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已迈进公民社会——记首部公民社会蓝皮书发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伟 《中国减灾》2009,(3):30-31
近日,由北京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主编的首部<中国公民社会发展蓝皮书>发布.虽然20多位学者所论重点各不同,但是他们都承认一点:中国已经迈进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4.
中 国公民社会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而要弄清中国公民社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有必要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1)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是计划经济的国家。建国以后实行的计划经济实质上是一种统制经济。这种经济体制是在50年代的“冷战”国际大环境中仿照苏联模式建立的 ,并且与全能主义政治和总体性社会相配合。其主要特点是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直接干预 ,对经济资源施行高度垄断 ,对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与消费实行严密的指令性计划。在这种经济体制下 ,企业被政府统制得很死 ,基本上…  相似文献   

5.
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三条路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最近几年 ,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开始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些研究为我国的社会发展与改革提供了许多新思路。为此本期“CPA评论”专栏特推出非营利组织研究专栏。贾西津博士的文章通过中西公民社会演化过程的对比 ,分析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生背景和独特的演化路径。陶传进博士提出了政府的公共事务提供职能向社会转移的三条线索 ,并对其发展概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李卓的文章首先对中国NGO的含义进行界定 ,然后采用分层分类方法对中国NGO进行了详细分类。沈恒超则从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应对中国入世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发展行业协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邓国胜博士提出 ,要保证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 ,就必须建立非营利组织的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民社会自近代西方打开中国大门以后便已逐渐萌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进程曾一度中断,至20世纪80年代后再次重生。在选择性支持和选择性限制相结合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环境下,中国公民社会在组织数量上有了巨大的发展,同时也体现出自身发展的成长性、过渡性特征,即政府推动型成长特征、成长阶段特征和官民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为实现民主政治目标,奠定了重要的社会基础.公民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从建设民主政治的角度,积极培育、引导公民社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辉 《前沿》2013,(22):114-115
公民社会的出现本身就是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国公民社会在形成模式和功能上具有与西方不同的特点,它对于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制度缺位或越位造成的公民社会独立性不足、个人利益膨胀造成的极端个人主义和公共文化缺失以及公共参与无序等问题制约了公民社会的发展.在原有道德调控不力的情况下,基于公共利益基础上的公共道德的培育或可成为公民社会健康发展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高钢 《人权》2009,(3):32-37
前言 1978年中国启动的改革开放至今已经走过30年历程,30年间,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社会的经济结构、人文场景、运行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占世界人口22%的中华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推进着整个民族的复兴。  相似文献   

10.
李永杰 《桂海论丛》2011,27(2):22-26
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面,这需要理论予以自觉的研究与论证,唯其如此,才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因为公民社会伴生于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公民社会也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公民社会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对于提高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增进政策过程的开放性、促进利益分配的公平性、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等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国公民社会的政策参与是政策过程中的有益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市场经济改革以来,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社会的改革开放催生着中国公民社会的加速成长。当下公民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和客观困境,共同呼唤着公民社会从内部结构、外部资源、到文化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兴起背景下的中国共青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双重作用下,私人领域不断发育,社团组织蓬勃发展,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形成.中国共青团作为一个极富特色的社团组织,既具有无可置疑的合法性,又具有较为严密的组织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在政府主导与民间自生互动交融的公民社会建设中,共青团行走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公民社会这一概念是脱形于"公民社会"这一大范畴之下的理论模式,源于西方的历史经验及知识传统,其形态随着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而逐步显现出来,对于社会主义国家而言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因此,从这一概念入手,可以探析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在当代中国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并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是现代社会生活的显著特点之一,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社会的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公民社会逐渐进入快速成长阶段,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既有外力的牵引,也有内力的推动.本文试图从动力机制的角度对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孙发锋 《前沿》2011,(4):90-92
中国公民社会政策参与的特征主要是:参与动机是实现、维护、增进特定群体的利益或公共利益;参与方式以舆论参政和人格化参与为主;参与意向是构建与政府间的良性互动合作关系;参与领域从回避敏感政策问题到逐步介入敏感政策问题;参与主要指向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17.
公民社会的核心——公民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公民社会当作是在国家体制和市场体制之外由公民组成的社会.公民社会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公民身份和独立自主的地位,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对公共事业的投入是公民美德的关键标志.它意味着随时准备节制个人或集团的特殊利益,而将共同利益置于首位.  相似文献   

18.
徐丽红 《前沿》2011,(21):44-47
公民社会权利是一种现代政治理念。公民应该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但是在中国特有的二元社会结构下,公民社会权利的行使及保障都出现了不平等的现象。本文就二元社会结构下公民社会权利行使及保障不平等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力图就如何改变现状、有效保障公民社会权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公民社会与公民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发达活跃的公共政治生活。古希腊的城邦是一个完全由公民组成的主权的公民国家社会。“公民社会”的特点是全体公民自治,“人人统治大家,大家统治人人”,充满民主与自由。公民社会也培育和蕴含了一种公民精神,全体公民都是社会的主人,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精神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同时也享受着公平的社会生活。古希腊公民社会的公民精神主要体现在:维护公共政治的精神;民主精神;自由平等精神;公民本位的自身价值精神;超越自我的社会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本概念辨析公民社会是一个外来词 ,是从英语的CivilSociety翻译过来的一种译法。在汉语学术界 ,CivilSociety 有三个流行的译名 ,即“公民社会”、“市民社会”和“民间社会”。仔细分析其内容 ,就会发现 ,这三个译名分别指明和强调了作为一种特定社会现实的“CivilSociety”的不同侧面 ,在汉语世界里不仅没有与CivilSoci ety正相对应的概念 ,也很难找到CivilSociety的对应事物。据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历史系林毓生教授的研究 ,公民社会是“CivilSociety”的本意 ,源自希腊雅典的“城邦政治”。因为雅典公民的社会范围与城邦政治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