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村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创新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农村金融呈现出金融需求日益旺盛,金融机构功能错位发展、金融供需结构失衡的特征,原有的农村金融体系难以适应更完善市场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应着力加快农村金融的组织创新、产品创新等,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深化农村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地方改革发展与遵循法治紧密联系、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对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叠加增效作用。那么,地方改革发展与遵循法治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又怎样才能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叠加增效作用,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呢?改革发展必须严格遵循法治推动地方改革发展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责任和义务,也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支柱。按照新时代的新要求,推动地方改革发展必须遵循法治,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3.
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补短板,就是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生态环境保护、扶贫、基础设施建设、科技进步和创新都是补短板的重要领域,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必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加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6,(8)
正习近平同志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并强调"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对我们党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是新形势下推动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5.
卜宇 《群众》2008,(6):40-41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仪征市按照发展的新需要、群众的新期盼,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做好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以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新机制,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是宁波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的丰收之年。一年来,我们先后获得多个高能级的国家重大改革试点,其中一个就是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这是国家任务,也是宁波责任。我们要以干在实处的担当、走在前列的追求、勇立潮头的气魄,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推进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努力把宁波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保险创新样板城市。保险业作为经济的助推器、社会的稳定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不仅符合保险行业发展规律、顺应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5,(5)
<正>文化体制改革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苏州坚持观念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促进,典型带动与面上推开相衔接,重点突破与全面深化相结合,不断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014年增加值达894.4亿元,占GDP比重约6.5%,以全国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命名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并连续2次获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  相似文献   

8.
论政府创新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会 《前进》2006,(1):38-40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政府创新是增强政府活力、提升政府能力的有力杠杆,是促进政府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服务型政府是在借鉴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而提出的新的  相似文献   

9.
正拥有七千年灿烂农业文明的甬城宁波,已有过不少彰显辉煌的历史印记:"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人文荟萃、文风鼎盛的历史名城……现如今,承载千古底蕴,宁波勇立改革潮头,更增添了许多鲜亮的标签:浙江省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浙江第二大城市、浙江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中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口……改革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引擎,更是宁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起的鲜明旗帜。在创新驱动下,从聚焦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突破,到行政体制、城乡统筹、生态等领域改革全面开花,宁波改革已然进入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新阶段。紧扣创新,剑指经济"核心"领域南起宁波慈溪、北抵嘉兴海盐,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书写了世界桥梁建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问题。2015年11月,中央正式提出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创新驱动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改造传统产业四个路径进行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罗杰 《重庆行政》2014,15(5):52-53
正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创新经济发展,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重大举措。两江新区作为重庆市改革发展的最大试验场,在发展创新经济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就,对全市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两江新区发展创新经济还面临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创新经济发展面临的普遍性问题。如何破解两江新区创新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顺应改革潮流,对标中央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成为广西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深入分析广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充分借鉴国内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结合广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新挑战、新需求,提出新时代广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市县领导说推动台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来抓,以政府的率先转型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改革首当其冲的是政府自身改革。而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又在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是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是行政权力的再规范、政府服务的再优化。要通过这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在简政放权、规范权力运行、调整机构设置、优化办事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服务基层、方便群众。——中共台州市委书记吴蔚荣  相似文献   

14.
市县领导说推动台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来抓,以政府的率先转型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改革首当其冲的是政府自身改革。而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又在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是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是行政权力的再规范、政府服务的再优化。要通过这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在简政放权、规范权力运行、调整机构设置、优化办事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服务基层、方便群众。  相似文献   

15.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重要思路,强调"自主创新是推进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战略",这一战略准确把握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一、创新与发展阶段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特征。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主要经历了以生产队为载体的党支部"行政化、全能化"、行政村为载体的农村治理"领导者、决策者与支配者"两个阶段。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不断变迁,这些都推动着农村基层党建的现代转换。以当代农村新社区为载体实施社区化党建,能够顺应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是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当然,当代农村推进社区化党建,还需要结合农村现实基础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张金如 《今日浙江》2007,(17):15-16
当前,我们正处于以创新制胜的时代里,创新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和永恒主题,创新对我们来说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应景之作,而是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包含在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部位.创新也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抓住创新重点,提高创新质量,使创新发挥最大的效益.就绍兴而言,创新是几十年来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和生动实践,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还是推进率先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市场化背景下的有限资源要素有效配置需要创新资源管理模式。补偿源于付出与失损。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新型资源环境管理模式,是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创新的重要内容。新形势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贵州来说,加快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建中 《江苏政协》2011,(12):25-26
"创新引领"是太仓"十二五"期间作出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首要战略,对于推进太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一、创新突破理念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创新:制度空间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在政治、行政和公共服务领域进行了许多探索。随着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地方政府改革与创新持续深入,已成不可阻挡之势。不少专家指出,这一系列地方创新举措将对中国未来政府与政治改革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