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司法独立对于法治和宪政有着重要的意义。司法独立又称审判独立,指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和立法权,还指法院和法官独立于其他外部机构。因此要实现司法独立就要实现司法权独立、法院独立以及法官独立。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将有关司法独立理论与我国司法权配制及运作的现状相联系,提出几点可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司法独立的建议和设想。本文从司法独立的内涵入手,指出司法独立的必要性和相对性,以及司法独立在我国所面临的问题与现状,提出在我国特定的国情和司法环境下,应该改革法院体制和法官制度,调整政治与司法的关系和建立起有效的司法责任机制,以实现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3.
梁丽 《经济与法》2002,(10):19-20
法官是行使司法权的主体,但凡采取司法独立的国家,都把保障法官的独立作为其制度的核心和基石。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本质要求,为许多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所确认。  相似文献   

4.
审判独立又称为"司法独立",在制度层面主要包括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相分离,司法系统内部的独立及法官独立审判。本文重点从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构建精英化的法官队伍以及改变法官考核制度等方面探讨法官独立审判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盛爱玉 《法制与社会》2011,(11):139-139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司法权作为一种独立的国家权力,由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各级司法机关是国家设在地方、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国家机关。而实践中,司法权却往往被视为地方权力加以使用,甚至成为保护和谋取地方利益的工具。地方法院和法官异化成立地方的法院,地方的法官,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法制统一和司法独立原则。司法地方化在案件的受理、审理和执行方面有诸多表现,本文主要从法院受理案件的角度来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司法独立是克服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前提。而要做到司法独立,就需要建立一整套司法独立的保障机制,从体制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滋生司法腐败的土壤,确保司法独立的真正实现。保障法官权利促进审判独立一、法官任用制审判独立的目的,在于客观、公正、准确地运用法律依法审理案件,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此,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法官队伍作保证。我国《法官法》对法官的任职条件、任免程序进行了规范,对改善法官队伍的结构,提高法官素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确保审判独立、司法公正的角度来剖析,对法官的任职条件和任免程序仍需进一步完善。二、法官职务保障制  相似文献   

7.
论司法独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司法独立是由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学说派生出来的。在这方面,西方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和可行的保障机制:严格的法官任用制;法官不可更换制;法官专职及中立制;法官高薪制及退休制;法官不受民事起诉的豁免权;自由心证制;法官惩戒制等。作为社会主义的司法制度,我国的司法独立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司法独立有着显著的区别,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实行司法独立,应从几个方面加以认真解决,即正确界定司法机关的范围;正确处理司法机关与地方的关系;正确处理集体领导与司法人员个人职责的关系;建立健全完善的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8.
陈锦红 《河北法学》2000,(5):157-159
司法独立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已为西方国家实践了数百年。司法独立包括司法权、司法组织、司法人员独立。我国的司法独立应是相对独立。司法独立的基础在于司法权的实质是一种判断权。我国实现司法独立,应着力解决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司法改革     
司法改革的关键在于司法独立,而司法独立的前提是权力分立与制衡,而从中国司法的传统和现状来看,司法权始终是行政权的附庸。司法改革的突破依赖于人们从观念上认识到司法独立与加强党的领导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进而从政治体制改革入手,确立可以与行政权相抗衡的强大司法权,并在制度上保障法官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以保障法官独立为核心推进司法改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现代司法制度以保障法官独立为核心法官是行使司法权①的主体,凡是采取司法独立原则的国家,莫不把保障法官的独立地位作为其制度的核心和基石。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本质要求,为许多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所确认。例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第97条规定:“法官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