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晓春 《求实》2004,3(7):4-7
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落三起”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他的这种曲折、艰难的经历锤炼了邓小平的意志和毅力 ,使他更加接近基层群众 ,更加了解中国社会 ,更加认识到实事求是的极端重要性 ,对“左”倾错误造成的危害有着切肤之痛 ,邓小平“三落三起”对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三农”思想经历了一个初步形成、基本确立、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的研究对于今天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革"初期的毛泽东与邓小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谲波诡、变幻莫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曾经出现过许多戏剧性的场面,而作为“文革”发动时主要斗争目标之一、“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邓小平在“文革”后期又重返政治舞台,并一度被委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重任,恐怕是这个时期最有戏剧性的事件。由于“文革”时期毛泽东在党内一言九鼎的至高权威地位,邓小平此时的政治命运显然与毛泽东的态度有直接关系,而“文革”发动初期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微妙关系,则是我们理解邓小平奇迹般的升降起伏的一把钥匙。毛泽东对邓小平的不满很大程度上缘于邓小平的不那么听话和与他的“敬而…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在江西中央苏区时期,为创建地方红色政权作出了重要贡献,却又历尽坎坷,大起大落.1933年3月,时任中共会寻安中心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被"左"倾错误推行者打成"江西罗明路线"的代表人物,并受到错误的处置.这是邓小平政治生涯中遭遇的第一次磨难.事情发生的深层根源是邓小平不认同"赣南会议"对毛泽东的错误批评、指责,根本原因是邓小平的思想主张与"左"倾路线相悖,导火线是所谓"寻乌事件".历史证明,邓小平是中央苏区江西党内坚持毛泽东正确路线、抵制"左"倾错误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5.
罗元生 《湘潮》2004,(4):25-30
小平同志是值得世人永远敬仰和缅怀的一代伟人。在他临终前的日子里,他的豁达乐观,顽强自信,给身边的医护人员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小平对医护人员风趣地说:“你看我是不是特别听话”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为他所挚爱的祖国和人民操尽了心;加之他坎坷的经历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20世纪60年代初,指出农业生产关系应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应当因地制宜、符合群众意愿,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改革开放初期,大力支持并提倡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出农业要一靠政策、二靠科学;90年代初,明确提出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两个飞跃”思想,对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文革”中的特殊经历,迫使邓小平进行反思,他的改革开放思想由此发端在“文革”中邓小平的经历是:被打倒—复出—再被打倒,这在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是绝无仅有的。第一次是在“文革”初期,邓小平因代表“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而成为“党内第二号最大的走资派”被打倒。19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党建论述 ,既是他党建思想的精要 ,也是他给第三代领导的嘱托 ;江泽民的“南方谈话”既是对邓小平嘱托的实践 ,又是新时期党建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学习、研究两个“南方谈话” ,保持党的活力 ,是时代提出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张爱茹 《党的文献》2005,2(6):18-24
邓小平的"先富"、"共富"思想,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历史演变:1975-1978年,"大政策"的提出阶段;1979-1984年,根据改革初期的实践对"大政策"的进一步思考,提出既反对平均主义,又防止两极分化;1984-1992年,在经济改革全面铺开后对"大政策"思考的侧重点,是强调先富带后富,东西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990-1992年,提出对"大政策"具体走向的时间和方式的初步设想;1992-1993年,对"大政策"的最后思考,提出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两个大局"是邓小平根据中国国情提出的区域轮动发展和阶段发展的思想,是邓小平发展观形象而又简略的概括."五个统筹"则是对"两个大局"的具体化,是对经济、社会、环境和贫穷挑战的应对.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是对"两个大局"的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与我国现代化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党的三代领导核心联系当时的实际,确立了不同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化模式:第一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国家工业化模式;第二代领导核心形成了全面发展模式;第三代领导核心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全面发展模式,、现代化模式的不断演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刑事古典学派有两种类型,即旧派相对主义和旧派绝对主义.前者可以贝卡利亚为代表,其功利主义的意志自由理论是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的,在刑罚本质问题上达到了功利主义与报应刑主义的统一;后者可以黑格尔为代表,其意志自由理论则以唯理论为基础,将具有自我意识的成人的意志自由作为犯罪与责任能力的基础,没有割裂刑罚报应中的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党的事业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中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致使当前我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存在不足。要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加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落实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几个方面来提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产生使处于原始自在统一状态的物质世界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分化,使这种分化得以实现的真正动力是实践;也正是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分化的物质世界不断呈现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物质世界的分化与统一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同时也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人的发展、人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提出并形成了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为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思想提供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列宁则关注和重视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问题,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把人的作用和发展置于相对独立的位置上,更重视其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适当限制,是构建诚信及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同时,行政信息公开法制化是构筑确保民主、保障人权、协调多元利益、反腐倡廉的和谐社会法律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州的支柱产业,抓住新机遇,促进物联网产业的跨越发展,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推进福州跨越发展的关键。福州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福州应瞄准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把物联网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以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构建生态型政府是缓解生态环境危机的现实抉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映射与彰显,是自主创新、谋求发展的理性选择。生态型政府是政府行政管理行为创新的高级形态,旨在实现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生态化,对内部事务管理的生态化,以及公务行为的生态化。构建生态型政府的路径包括:树立和谐共生、生态优先的政府执政理念;构建社会服务职能与生态服务职能并举的政府职能体系;构建生态功能与行政功能协同治理的政府体制;构建基于利益相关的多元生态治理模式;健全政府生态制度,椅筑生态法律政策体系;倡导绿色GDP的政绩考核体系等。  相似文献   

19.
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是当今活跃于中国思想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社会思潮。其核心观点是“儒化中国”、“儒化共产党”。这些观点充分表明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的观念体系和政治主张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我们必须划清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与“复兴儒学(儒教)”的界限,高度警惕文化保守主义儒化派对我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向度性。“向”是旗帜和形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纵的拓伸,关系到我们在思想上、精神上举什么旗帜;“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精神文明横的延展,关系到能否始终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目前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在确保社会主义方向以及在此前提下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和状态上都面临严峻挑战。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发展中实现“向”与“度”的协调统一,切实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