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被明令禁止。一看到"妄议中央"四个字,有的人就紧张了:中央的事连议论都不让吗?这些言论实属危言耸听!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禁止的"妄议中央"行为是有前提的。《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  相似文献   

2.
<正>中央新颁布的党员处分条例规定,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的,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这就从党内法规上明确要求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正苏联的沉痛教训告诉我们,无原则的党内民主、言论自由,只能使党陷于一片混乱之中,最终亡党亡国。判断一种议论能否算得上"妄议中央",必须符合五个条件:要看所议论的内容是否存在恶意歪曲、诬蔑、诋毁、越轨,议论的对象是否为中央大政方针,议论的方式是否符合规矩,议论的结果是否严重,以及议论者本身是否为党员。把"妄议中央"规定为违纪行为,目的是为了树立党员干部的大局意识、忠诚意识、党员意识、纪律意识,切实维护党章的权威,这体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正吴某,东部某市公安局副局长、中共党员。一个周六的午后,在家休息的吴某闲来无事,便打开微信浏览朋友圈。其间,他看到一篇关于"一国两制"的文章,觉得"甚好",便轻点手机屏幕进行分享,并罔顾"一国两制"政策出台的背景与实际,发表评论大肆抨击、公然否定。由于吴某社会关系广、朋友杂,其观点被广泛转发,造成恶劣影响。吴某只是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并配发评论,殊不知,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其实违反了政治纪律。山东省纪委案件审理  相似文献   

5.
建言与妄议     
<正>工作犹如一盘棋,无论谁执子都有迷茫迟疑之际、举棋不定之时。尤其是在社会变革时期,小至一个单位、一级组织,大至一个政党、一个国家,都会经常遇到错综复杂的局势和问题。在道路选择上、应对措施上,人们往往见仁见智。孰是孰非?何去何从?任何一位决策者都不是"万事通",都有信息盲区、知识盲区,都真心希望有识之士能当庭建言、指点迷津。历史上,凡有所作为的贤达俊杰都因善于广开言路、从善如流而成就一番大业,也留下许多脍炙人  相似文献   

6.
在我党历史上,这是沉甸甸的一页.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开始了土地革命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党的统治.1931年11月的中央根据地党代表大会和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根据六届四中全会的错误纲领,污蔑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路线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地一贯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改变了中央根据地正确的党的领导和军事领导.到1933年初,临时中央因为白区工作在错误路线的领导下遭受严重损失,而迁入中央根据地,更使错误路线得以在中央根据地和邻近根据地进一步地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7.
"妄议中央"命题是在全面从严治党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处分"妄议中央"行为的基本要求与规定,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认识、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妄议中央"命题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热议问题,具备长期性、政治性、针对性三大特质。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条件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观,从维护中央权威、发挥党报党刊的政治责任、构建党内健康政治文化、党员现代化等多方面着眼,全方位认识和理解"妄议中央"命题。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应对中东路事件的策略,实际上是以共产国际六大的"第三时期"理论为依据的。陈独秀三次致信中央,对中央处理中东路事件的策略以及大革命以来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传统观点对这三封信都持否定态度,认为这是陈独秀丧失革命立场,形成取消主义思想的重要标志。客观地分析,陈独秀的三封信尤其第二封信中虽然包含错误意见,但正确的、有价值的主张占主导地位。然而,当时的党中央认为这是陈独秀已沦为托派分子的标志,最终把它作为开除陈独秀出党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求是》2014,(2)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对于"三个倡导",思想理论界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其中有一种观点值得商榷。这种观点认为,"三个倡导",特别是第二个层次的倡导,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接受了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哲学范畴的价值是指客体的存在、变化对于一定主体需要及其发展的某种适合、接近或一致。而价值观则是一种价值意识,是对价值关系的反映,是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它所表达的是人们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判断、评价、取向和选择,所反映的是价值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以及主体实现自己利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以来,人们愈来愈关注法治建设并纷纷为之点赞。但也有人在这个问题上存在模糊认识,比如认为提倡法治就要弱化政治,讲政治与讲法治是矛盾的。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理论和现实都表明,法治当中有政治,没有脱离政治的法治,法治与政治是辩证统一的。法律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措施。法律是法治的前提与基础。究法律之本质,它同政治一样是从人们的"经济生活条件、从他们的  相似文献   

11.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变而改进,这是刘少奇的一贯思想.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他开始提出"党政分工"的观点,此后他不断对以党代政和党包办一切的领导方式提出批评,甚至把这种扭曲的领导体制视为"左"倾错误产生的条件之一.尽管他的这些探索并未触动当时的领导方式,但仍对历史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火热实践中,我们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首先要真正依靠人民、密切联系群众。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但这些年来在我们一些同志那里有些淡漠了,总认为发展经济要靠"能人",党员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饶事件"几个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饶事件"的发生固然有个人的主观因素,但在大解放区基础上产生的大区行政建制和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中的"两级制",为"高饶事件"的出现留下了体制上的空间。认为"'东北一党员'的来信是认识和揭露高、饶问题的起点"的观点,缺乏史实论证,也与此后高岗的被重用相矛盾。弄清揭露高、饶分裂党的阴谋的时间是必要的,但"识破"与"揭露"高、饶的问题实际上并没有截然分开。认为"高、饶问题暴露后,中央对他们的问题没有上纲到路线斗争的高度",与历史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14.
正编制改革是深化企事业改革的重心所在,此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央已经明确要取消高校和公立医院人员的编制,全部实行"聘任制",有人说几十年的"铁饭碗"要没有了,各种待遇从此也就失去了保障,但是笔者认为,对取消编制这一问题,要辩证看待。首先,从宏观方面讲,深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改革的成败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6,(1)
正日前,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纪委常委会议研究并报党委常委会议审议,因妄议中央决策、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决定给予新疆日报社原党委书记、总编辑、副社长赵新尉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一名党的领导干部因违反政治纪律被查办,是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后在新疆乃至全国的首例。《新疆日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的喉舌,承担  相似文献   

16.
罗章龙在面对"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时,能够结合自身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分析"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根源、本质与危害。但是在反对李立三"左"倾错误中,罗章龙采取否定一切的态度,要求完全改造中央,并且发展与王明的宗派斗争,走上了宗派主义的错误道路。两派最初是在思想领域内围绕如何解决李立三"左"倾错误、如何改组中央领导机关出现分歧,但随着矛盾的不断升级及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介入,思想斗争演变成为政治路线上的斗争与权力斗争,并直接导致罗章龙走上了另组"中央"的道路。罗章龙对纠正"左"倾错误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不顾党的组织原则成立"中共中央非常委员会",给党的工作带来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外界对我们政府推动、干部出动、全员发动招商引资的做法有些看法.有人认为这是政府工作的"错位",有人认为这是我们急功近利,在搞"政绩工程",有人认为这是宿迁的干部冗员太多无事可干,有人还认为如此招商花费不少是巨大浪费……  相似文献   

18.
党的一大选出的中央机关究竟是中共"中央局",还是"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共党史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讲法。经过考证,本文认为,党的一大选出的中央机关是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罗章龙在面对"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时,能够结合自身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分析"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根源、本质与危害.但是在反对李立三"左"倾错误中,罗章龙采取否定一切的态度,要求完全改造中央,并且发展与王明的宗派斗争,走上了宗派主义的错误道路.两派最初是在思想领域内围绕如何解决李立三"左"倾错误、如何改组中央领导机关出现分歧,但随着矛盾的不断升级及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介入,思想斗争演变成为政治路线上的斗争与权力斗争,并直接导致罗章龙走上了另组"中央"的道路.罗章龙对纠正"左"倾错误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他不顾党的组织原则成立"中共中央非常委员会",给党的工作带来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事业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不可能有"地域性的共产主义"。列 宁继承了这一观点,他虽然提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但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建成是一 国所不能完成的。斯大林后来改变了马、恩、列的观点,认为"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探讨"一国能否建成 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外政策的制定,具有战略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