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是     
《南风窗》2012,(7):19-20
高层High Level胡锦涛增进台湾同胞身为中国人的认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3月2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胡锦涛说,两岸虽然还没有统一,但中国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没有改变。确认这一事实,符合两岸现行规定,应该是双方都可以做到的。同时,两岸双方可以通过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宣导认同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理念,增进台湾同胞身为中国人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5月26日在会见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时就明确表示,“新形势下,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既有巨大需求和潜力,也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比以往更加努力地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3.
何乡 《南风窗》2008,(12):20-21
"胡吴会"闪亮登场,和此前连战登陆一样,此次两岸会晤是在国共平台上延续的,所不同的是,国民党此时已在台湾地区取得"执政权",吴伯雄是以"执政党"主席的身份来访。海协会、海基会的复谈也即将重启,马英九将国共平台视为两岸谈判的第二轨道。陈水扁时代结束,海峡两岸迎来了新的起点。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吴伯雄访问团核心成员、国民党中央副秘书长兼大陆事务部主任张荣恭。他认为,这几年,朝鲜半岛和台湾地区是人们关注的亚太地区的两个"燃点",国民党既然已经执政,就有义务消除台海关系的一些变数,将陈水扁过去制造的一些错误弥补过来。  相似文献   

4.
新闻盘点     
《工会博览》2005,(10):8-9
胡锦涛和连战举行会谈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胡锦涛强调,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福祉,基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共同致力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  相似文献   

5.
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意见。内容包括对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问题,在不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可透过两岸务实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也呼吁两岸以"一中原则"为基础展开政治  相似文献   

6.
高层     
《南风窗》2013,(13):17-17
习近平6月13日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表示,两岸"应清醒认识并主动因应形势发展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我们应该登高望远,看到时代发展、民族振兴大趋势,摆脱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束缚,明确振兴中华的共同奋斗目标","不因遇到困难而停滞,不被任何干扰所困惑,防止和避免出现倒退"。  相似文献   

7.
钟岷源 《南风窗》2010,(6):29-31
针对两岸签署ECFA将"严重冲击"台湾农业之疑,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福建过程中对台喊话,亲自阐明ECFA不会"肥了大陆,瘦了台湾"。  相似文献   

8.
建立“两岸共同市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了两党56年来的首次会谈,双方在“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共同体认下,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其中第三条提出“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并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优先讨论两岸共同市场问题”。本文将对建立“两岸共同市场”的经济背景、  相似文献   

9.
两岸签署经济合作协议,真正的障碍,恐怕还是在于两岸民众间的缺乏沟通和理解。2009年全国"两会"总理记者招待会,台湾中央社记者关心的是眼下最热的"两岸经济合作协议"议题,并引发了67岁的温家宝总理一番"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台湾)"的"温情攻势",一时远播海内外。  相似文献   

10.
两岸经济相互依存关系长期局限于贸易和投资领域,2008年以来两岸贸易增长减缓、投资衰退等现象似乎显示两岸经济关系由紧趋松。但笔者认为,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进,新的两岸经济依存关系已超越贸易和投资单一领域,体现在包括商品、市场、资金、技术、人员往来等各个领域。综合各项指标来看,当前两岸经贸相互依存关系比2008年以前有明显提升,持续推动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自由化是保证两岸经济进一步融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民族文化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领域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30多年来,基于中华文化的同根性,两岸经济合作持续发展,成效显著。与此同时,由于两岸存在的社会文化隔阂,经济合作呈现波动曲折的复杂状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尽管ECFA为两岸经济合作提供了相应的制度性保障,但在两岸社会文化层面没有得到有效融合情况下,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化,两岸经济摩擦与矛盾也将不断上升,进而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只有不断推进两岸文化融合与经济合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张最早提出是在2005年。这一年4月29日,胡锦涛与连战在北京举行会谈,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会谈后,胡锦涛与连战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此后,胡锦涛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行了一系列论述,从提出、形成,进入到不断完善的阶段。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论断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以人为本”,这是胡锦涛将科学发展观用于解决两岸关系的最好体现。“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3.
叶竹盛 《南风窗》2012,(26):41-41
颁奖词:好的政治拉近人心,增加交流,促进公共利益;不好的政治制造隔阂,引起纷争,导致重重苦难。已经正式卸任的台湾前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为了两岸经济融合,任劳任怨,不避"任谤",实现了"大三通"和全面推进两岸经贸合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论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制度化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月24日,钱其琛副总理在纪念江泽民总书记《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发表七周年座谈上指出:“两岸双方先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我们愿意听取台湾各界人士关于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密切两岸经济关系的意见和建议,共谋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局面。”钱副总理这一讲话,充分反映出祖国大陆为进一步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所做出的持续努力,再度引起了海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应当说,在目前两岸关系仍陷于政治僵局的情况下,积极探索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具体模式与内容,对于推动新世纪初两岸关系的深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一系列协议签署与实施后,经贸交流迈入新阶段,但囿于岛内政治因素,短期内两岸经济整体合作深入推进很难尽如人意。同期,包括实验区、省市之间合作在内的两岸区域间经济合作稳步推进。进一步加快两岸区域间经济合作,实现其与整体经济合作进程的良性互动,可成为深化经济合作新的着力点。本文认为,两岸区域间经济合作前景向好,当前应通过构建点、线、面相结合、多层次推进的格局,提升合作水平与层次,助推两岸整体经济合作进程,探索出既遵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基本规律,又符合两岸现状的合作方式与路径。  相似文献   

16.
台湾认同是两岸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没有必要将其过分拔高乃至"迷思化",进而对两岸的和平统一过度悲观。尽管自认为是台湾人的比例大幅上升,但是关于统独的政策偏好相当稳定,大部分台湾人在攸关两岸未来的问题上还是比较务实中庸的。认同和民意似乎并没有对台湾当局一些重大的两岸政策产生决定性影响。"太阳花"学运和"九合一"选举国民党惨败的原因多重、复杂,并不意味着台湾认同的激进化或者对两岸交流的完全拒绝。  相似文献   

17.
在习近平总书记"两岸一家亲"的论述中,强调两岸要将心比心、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是对大陆几代领导集体长期对台政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融合了情、理、法,并兼顾到两岸政治现实的概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两岸必须也能够做到将心比心。两岸在"尊严"理解问题上存在落差,充分说明了将心比心的重要性。两岸应该在特殊历史经历、理解对方政治难处、尊重对方民意走向、尊重对方社会制度、理解民众心态差异等问题上将心比心。只有这样,才能够拉近两岸的心理距离,深化相互信任,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钟岷源  成洋 《南风窗》2008,(18):91-92
有人说: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还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哪里有一片土,客家人就在哪里聚族而居,艰苦创业,繁衍后代。客家人行走天下,移民世界,且在海外商界不乏成功者,因此有"东方犹太人’之称。而身为世界客属总会会长、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便是世界客家人心中响当当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建构主要障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前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草案)》提出“建立健全法制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是未来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重要目标。在两岸经济合作与经济合作机制建构过程中,低层次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建构如功能性经济合作机制的建构相对较为容易,而高级形态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尤其是两岸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的经济整合机制如两岸经济共同体,  相似文献   

20.
尽管现阶段有关两岸经贸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均为单方制定,但30年来两岸经贸交往仍取得长足发展.这主要源于两岸经济自身的规律。当前两岸经贸关系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阶段,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成为未来两岸关系主流,其中最直接的着力点就是继续深化和扩大两岸经贸的交流与合作。作者认为,分三步走逐步深化两岸经贸往来的制度性安排应是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