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游侠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从法史学的视角观之,游侠缘起于社会变动和复仇之风,且随着国家权力集中化逐渐发生了变迁,因其自身的弱点及国家的严密控制致使产生异化并直至消亡。游侠在法律上可以界定为一种私力救济,私力救济的扩张在现代社会仍有必要。从法社会学和法律文化的视角观之,游侠与社会法制状况密切相关,游侠之出现是对于社会普遍不公正的一种补偿和对抗,侠文化可以透视出民间百姓大众的法观念,侠义精神是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基于此,对游侠的研究对于考察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仍具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传统法文化是典型的公法文化。具有浓厚的国家崇拜色彩。在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国家崇拜观念被创造性地转换成以国家为核心的“新传统”法观念,本文称之为法律国家主义。世纪之交的中国正走向市场经济与法治社会,法律国家主义作为计划经济和人治社会条件下产生的法观念已经并必将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法文化以“群体共存”为基本追求,法律被看作维护民族、国家整体利益的工具;西方法文化则从“个体自由”出发,把法律看成保证社会活动公平、民主的行为规则。作者对中国传统法文化和西方法文化从史源、法律观、价值观和法制传统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旨在扬弃中国传统法文化,提取西方法文化中对当代中国法治建设有益的成份,营造依法治国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鬼神观是中国传统法文化中核心观念之一。鬼神观与中国传统立法文化、司法文化、法律思维以及法学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甚至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法文化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观念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归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对秩序与和谐、公平与正义之法律价值理想的追求,正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天道和谐之精神内核相互契合。特别是随着天道和谐成为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依归,天道与人道的水乳交融便成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天与人的关系格局出发,传统法文化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平主义和世俗主义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从特定身份关系到契约的运动就是从义务法观念到权利法观念的变迁过程。然而在有着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和义务本位积淀的中国 ,弘扬权利法观念依然任重而道远。为权利而斗争就是为法律而斗争。  相似文献   

7.
比较中国与西方法律观念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可以看到西方社会是始于祛宗教之魅,而止于赋理性之魅;中国社会则是始于祛政治之魅,而止于赋理性之魅。对中西法律观念现代化的“祛魅”差异性以及“赋魅”共同性的对比研究,可以提醒我们在构建法治国家时所要排除的障碍与西方有所不同,不能用西方的“祛魅”方式化解中国的“赋魅”危机。这样才能使中国人的法律观念在理性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上得到更新与重建。  相似文献   

8.
在法哲学领域当中,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乃是核心问题之一。在中国的传统中,由孔孟"德主法(刑)辅"之观念塑造而成的是国人重德轻法、重情轻理的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法或刑在孔孟的思想体系中,是一种缺乏道德合法性的、消极无奈的存在。在荀子的观念体系中,孔孟的理论偏差得到了恰当的修正。荀子在"人之性恶"基础上对法律的道德合法性所进行的证定,使德与法之间达成了一种同质、统一的关系形态,德法同行,相辅相成,个体由此可化恶成善,社会据此可正理平治。  相似文献   

9.
今日中国是历史中国之继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为今日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服务,这既是法史学走出困境之必需,也是法史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儒家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主干,而孔子又是儒家学说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对他的...  相似文献   

10.
梁漱溟的《中国文化要义》和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分别从伦理角度和法律角度对传统中国的伦理形态、行为规范和精神特征作了深刻而精要的阐释,是人们理解古代中国政治社会生活逻辑的重要著述之一。相对而言,梁漱溟的“文化”具有一种宏观比较社会史的色彩,瞿同祖的“法制”则可归入一种相对微观的法律功能主义的叙事,无论是“纳国家于伦理,以教化代政治”,还是“法从礼出、以礼入法”,都反映了古代中国的道德、伦理和法律所共同维护的统治秩序及其原理,从政治学上说,它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传统中国国家演进之路和反思现代中国国家治理之变的有益的特殊视角。  相似文献   

11.
性善论构成了贯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始终的一个主导旋律并一再支配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品格与风貌及其发展方向。人性论———对人之为人自我的认识是无论东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同时也是无论东西方涵化形成其法文化信念的一个基本逻辑前提和理论前提。中国古代人性论哲学滥觞于周初道德人文精神之跃动。“人类文化,都是从宗教开始,中国也不例外。但是文化形成一种明确而合理的观念,因而与人类行为以提高向上的影响力量,则须发展到某种程度的自觉性。”在古代中国,这种自觉最早地表现在周初人文精神的初曙上。周人代兴之初其宗教改革最大…  相似文献   

12.
小农经济与中华法传统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导性经济形态,其根本特征是个体小农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规模简单再生产不断重复。这一特征,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政治法律传统。本文认为,中国古代的基本政治构思及体制结构,国家的民事性法律规范,国家的行政及有关规范,无不体现了小农经济所决定国家体制和法律小农家庭化家法化的风格,也体现了对小农经济秩序的无微不至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一、法观念变革的价值法观念,即法意识,也称法律观念或法律意识,是指一个社会怎样看待法律,法律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如何,是人们对法律价值的观点、思想和心理认可。它在一个社会法律制度运作过程中起着基础性的支配作用,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在法律制度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民本思想的历史意义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法律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命题,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儒家民本思想的出现与当时的政治、文化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是对西周初期政治法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历史上来看,儒家对于民本思想的倡导无疑是进步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神本”走向“人本”。夏商的政治法律思想主要体现为神权法思想,巫史文化居统率地位。尤其是商朝,“率民以事神”,①对于国家的政治法律活动,主要也是依据占卜来进行和决定。而商朝的灭亡则使人民发出“天命靡常”②的感慨。商朝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15.
从“人治与法治”的角度看中国政治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达  周莎 《工会论坛》2009,15(1):15-16
一个国家政治模式的优劣决定着本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一个国家的政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且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历史的抉择。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模式,总体上来说,应该是一种“人治”的社会模式,而现代中国则更注重“法”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力图建立一个“法治”国家。本文从“人治与法治”的角度,通过对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从三方面来谈中国政治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多民族的现实往往和多宗教的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 ,多元的少数民族传统法律文化和规范始终是国家法理论上成熟和实践中通行的主要决定力量和重要渊源。在一个多元的法律环境中 ,我们只有正视非国家法的存在并积极引导其发挥正确功能 ,使之与国家法律协调一致 ,才能真正从实践中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约旦的法律制度尤其是家庭婚姻法受到伊斯兰教法的深刻影响。但因为受到中东战争、难民因素、高生育率、资源禀赋、经济压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约旦民众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变化,民众自发式的计划生育观念开始萌芽,并得到广泛地传播。约旦政府长期受宗教法律的束缚,无法抛开伊斯兰教法而强制施行计划生育,但已采取措施积极支持民众的自发计划生育。通过民众与政府的共同努力,在宗教与世俗、传统与现代、自由与法制之间摸索一条最具合理性的中间道路。  相似文献   

18.
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它形成了国家真正的宪法,它每天都在获得力量。当其他法律衰老或消亡的时候,它可以复活那些法律或代替那些法律,它可以保持一个民族的精神。对于现代制度性法文化,我们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缺乏的是现代法治精神和法治观念,这是我国当代法文化冲突的根源。因而培养现代法制观念也就成为解决这种冲突的关键。一、现代法治观念的培养。现代法制观念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现代法治观念的养成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经济、政治和…  相似文献   

19.
罗马法是在古代希腊自然法理念的感召下,经千余年的历史筛选而鼎立起来的私法文化传统之源;其法制经千余年历史的锤炼,形成了西方自然法特有的法律表达形式;它的观念和术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所借鉴、所认可。由于罗马法是在当时若大的范围内,由千百万罗马人参与而形成的,因此,它是一定时期社会广泛实践的典型总结。研究罗马法,即可了解法律产生的原因,又可明了自然法文明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法律文化是影响一个国家民主和法治进程的重要因素,而法律文化又是影响社会变革的最顽固不化的障碍。而在当代中国,国家主义法律观、暴力主义法律观、工具主义法律观则作为传统观念和政府政策的产物影响着中国当代的法治建设,本文拟通过对中国当代社会中最具影响力的法律观念的阐述,探索中国公权力异化的深层次文化背景,从而揭示中国法治进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