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为鲁山工商局)在行政事务管理中违法行政,致命一煤矿矿主的合法经营权被非法转让,  相似文献   

2.
蔡雯文 《法制与社会》2014,(9):89+93-89,9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为了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和效率,很多商家、企业都发行了自己的储值卡,方便员工进行消费。然这一方便之举却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近年来盗窃储值卡进行消费、对储值卡非法充值获利的案件屡见不鲜,而现行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此类案件并无明文规定和确切定性,司法实践中对该类案件的认定亦是莫衷一是。本文旨在通过对徐某等三人非法复制市政交通一卡通案件进行系统分析,根据各犯罪嫌疑人不同的犯罪行为、犯罪情节加以界定,为司法实践中认定此类案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非法采矿行为往往造成生态破坏、矿产资源的非法消耗、安全事故等后果,一直受到政府的严厉打击。但是,非法采矿的现象在我国依然未被消灭。笔者从非法采矿行为造成的社会危害入手,探讨我国目前在打击非法采矿工作中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主张从立法、法制宣传、源头监管、监管人员的培训、落实监管人员的行政责任、加强群众监督等方面打击非法采矿行为。  相似文献   

4.
案件速递     
《中国检察官》2012,(20):79-80
温州一待业青年邵某曾花了几百元购买彩票而高中一百万,这次意外让他从此沉溺博彩一发不可收拾,并最终因非法集资诈骗五千万被判无期徒刑。为保障有充足的资金购买彩票,邵某在2008年至2010年间,编造高息借款给企业还贷、投资房地产、周转资金等虚假信息,以支付高额利息为诱饵,向翁某、朱某、徐某等十八名社会不特定人员非法集资。为支付高额的利息,邵某疲于奔命,拆东墙补西墙,案发时致温州一彩民为博彩集资诈骗五千万被判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5.
舒玲华  徐惠 《证据科学》2001,8(3):141-143
近年来,非法行医行为急剧增多,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和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也不断增加,而司法活动中对涉及非法行医的案件的处理中常因对“非法行医”行为确诊上产生医疗事故、非法行医、民事伤害等分歧,导致案件定性困难,直接影响案件审理。本文主要就非法行医行为的概念、表现形式及司法实践中如何界定与确认等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郝国宏  武彪 《政府法制》2013,(22):52-52
新刑事诉讼法着重完善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对非法言词证据和非法实物证据的认定标准、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及取证合法性的证明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明确.在职务犯罪侦查阶段要做到非法证据排除,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第一,明确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概念.非法证据主要包括非法言词证据和非法实物证据两大类.  相似文献   

7.
李艾龙 《法制与社会》2010,(15):275-275
非法取证行为是指有权调查收集证据的公安司法官员违反法定程序,使用违法手段获取证据的行为。本文从非法取证行为中主体的“过错”分析,民法理念看非法取证行为的举证责任分配,程序性靠寸裁与“不当得利”等三个方面,以民法学为视角论述了非法取证行为。  相似文献   

8.
吕世杰 《法制与社会》2011,(21):136-136,140
自我国于1997年颁布了新的刑事诉讼法以来,至今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在这十几年中,由于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严格意义上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因此,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司法实务界在对非法证据的排除方面做的不够专业。直到2010年,随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我国终于在刑事诉讼法的层面上确定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本文主要针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容及其意义等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新刑诉法完善了刑事诉讼证据制度,建立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规定检察机关是监督、调查非法取证行为的法定主体。但检察机关在监督非法取证行为时存在自我辨别和发现、调查核实、惩处等方面的困难,应理顺与侦查机关的关系、建立完善对非法取证行为发现、调查核实和惩处机制,从而适应新刑诉法对于检察监督工作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吴晓娜 《法制与社会》2011,(30):124-124,128
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指明知是毒品而非法待有且数量较大的行为。被告人非法持有两种以上种类的毒品,可以折算成同一成分然后进行定罪量刑。在没有明确司法解释之前,当非去持有的毒品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如果还存在毒品再犯、累犯、在娱乐场所非法持有毒品等情形,可以认定为“情节严重”。多次少量非法持有毒品能否累计毒品数量,应当区分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1.
打着发行销售私募基金的幌子,通过公众媒体或报告会、分析会等方式进行公开宣传,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吸收资金并以签订回购协议等方式承诺还本付息的,属于变相非法集资。办理涉私募基金非法集资案件,可以根据涉案私募基金信息披露情况、募集资金实际用途、非法集资人归还能力等要素,综合判断非法集资人是否使用诈骗方法、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对集资款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应当认定为集资诈骗罪。  相似文献   

12.
非法证据有无法律效力,不仅涉及到对非法证据的排除与采信,实际上它与诉讼的基本观念和基本价值选择有着密切联系。针对当前非法证据法律效力的混乱状态,本文对非法证据的内涵、非法证据取舍问题上的价值冲突、国外的一些做法以及如何完善我国非法证据法律效力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法人》2011,(9):75-77
甘肃大圣科技公司总经理等7人非法集资等案开庭 8月1日,甘肃“大圣科技非法集资案”在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检察机关以大圣公司总经理张思东、副总经理赵世荣等7人涉嫌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合同诈骗罪提起公诉,认定集资诈骗金额人民币97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4.
钟坚 《中国检察官》2010,(22):74-74
[案情]2007年9月以来,某村出现非法开采稀土的情况。、镇政府召集相关部门对该村非法开采稀土行为进行查处、取缔。该村委书记兼主任管某协助镇政府的查处、取缔工作。其后.管某与邹某等多人秘密协商,由邹某等人继续非法开采稀土,每年给管某好处费。经查,在2008年6月至2010年2月间,管某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先后6次索取、收受多人的好处费合计445000元人民币,为他们非法开采稀土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5.
邢娜 《中国检察官》2008,(12):42-44
长期以来,侦查机关的非法取证问题一直是困扰司法实践的一大顽疾。《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确立了对侦查机关法定非法取得言词证据的具体的法律监督方式,但这一司法解释自其颁布以来,一直没有充分的发挥其应有功能。由于检察机关对非法取证行为的程序控制的观念没有确立,加之法律规定不协调,刑事司法机制运行不畅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检察机关在非法证据程序方面的监督缺失。对侦查机关法定非法取证行为的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佘景妮 《法制与社会》2011,(19):138-139
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有利于减少错误逮捕案件,提高逮捕案件质量,实现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的有效监督.本文以<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及其指导意见为视角,就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范围、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在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适用能日益完善.  相似文献   

17.
被告人徐某与被告人许某系父子关系。许某于1993年4月1日起,在某市公安局户政科负责居民身份证的制作工作。1993年6月至1995年6月,许某利用职务之便,未通过法定的程序,先后为境内外人员非法制作居民身份证40张,从中收受钱财4800元。被告人徐某...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10月9日,发生在浙江台州、宁波等地,曾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广为关注的“B超堕胎一条龙”案在三门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张标、刘凡侠等6名被告人,因利用B超进行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取环、堕胎、抽羊水等行为,涉嫌非法行医罪、非法进行节育手术罪而出庭受审。据检察机关指控,2003年至2005年期间,  相似文献   

19.
较之西方国家的非法证据排除集中于法庭审理阶段而言,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具有贯穿于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特点。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性理论问题、检察机关在非法证据排除中起到何种作用、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本质属性是什么、排除非法证据的模式有哪些以及如何在诉讼中排除非法证据、排除证据的效力怎样等基本理论问题都需要学界展开深入研究,以期在这些理论问题研究基础上构建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程序的相关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案情简介] 2005年6月20日下午,陈某、王某、徐某经事先合谋,在向宁波赢震机械部件有限公司收购铝废料的过程中,事先在拖拉机暗箱内装满石子,以增加空车的重量,然后进行空车过磅,在车上装好其收购的铝废料后再次过磅前,三人又秘密放掉拖拉机暗箱内的石子,以减轻装货后拖拉机的重量,从而骗取了宁波赢震机械部件有限公司价值人民币5265元的390公斤废铝料,后终因被宁波赢震机械部件有限公司职工识破而未得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