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重心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司法鉴定制度从整体上可以归纳为“中立性保障模式”,该模式主要特点是注重鉴定人的中立性保障,忽视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审查。该模式对保障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都存在不足。我国应当进行制度重点建设的转换.即从中立性保障转换为鉴定结论的科学性保障,主要应从强化当事人的鉴定启动权、强化鉴定结论质证程序、建立科学性审查标准以及建立专家辅助人等几个方面着手。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科学性保障与鉴定人客观义务的关系、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的关系以及当事人权利保障与诉讼效率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2.
常杰 《中国检察官》2011,(15):61-63
鉴定结论,是鉴定人运用其专业知识对鉴定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所得出的判断、认识意见,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2条明确规定鉴定结论是七种刑事诉讼证据之一。鉴定人依法经过检验鉴定活动形成的鉴定结论作为诉讼证据种类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科学性,起到了其他证据形式所替代不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医疗纠纷司法鉴定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法学角度剖析医疗过错鉴定的本质,并阐述鉴定程序的合法性、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完善鉴定司法行政管理的必要性等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4.
自1998年以来 ,我院在审查鉴定结论时 ,坚持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 ,严格审查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客观性、关联性和科学性 ,从中甄别发现7件结论错误或有问题的鉴定 ,从而确保了案件质量 ,有效地防止了错案的发生 ,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尊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审查鉴定结论的合法性首先审查鉴定人员是否具备鉴定资格 ,是否属于刑诉法规定的应当回避的人员。其次审查鉴定方法是否科学、完善 ,鉴定程序是否合法 ,是否存在可能影响鉴定结论客观公正的情况。如陈建华故意杀人案 ,扬州某医院出具的鉴定结论为 :陈是限制…  相似文献   

5.
医疗损害鉴定主体,包括鉴定机构及鉴定人,是医疗损害鉴定制度改革的起点。医疗事故鉴定模式中的专家组并不是鉴定主体,但其合议制的实质对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应予保留。应改革鉴定结论形成机制,允许出具多样化的鉴定结论。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改革应采取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司法鉴定机构组织鉴定工作、医学会推荐鉴定人的模式。由于医学的专业性极强,鉴定人应当来自于现任专职医务人员。在保证鉴定人中立性、公正性的同时,要重视保证医务人员参与鉴定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陈小嫦  李大平 《证据科学》2011,19(3):299-306
医疗损害鉴定主体,包括鉴定机构及鉴定人,是医疗损害鉴定制度改革的起点。医疗事故鉴定模式中的专家组并不是鉴定主体.但其合议制的实质对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应予保留。应改革鉴定结论形成机制,允许出具多样化的鉴定结论。医疗损害鉴定制度的改革应采取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司法鉴定机构组织鉴定工作、医学会推荐鉴定人的模式。由于医学的专业性极强,鉴定人应当来自于现任专职医务人员。在保证鉴定人中立性、公正性的同时,要重视保证医务人员参与鉴定工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事、刑事诉讼法规定,鉴定结论是诉讼证据的一种,鉴定结论是否科学、准确,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尤其是在侦破疑难案件中,充分运用科学技术进行鉴定,可以收到其他证据无法取代的效果。所以为保证鉴定结论的准确性、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鉴定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其中鉴定书格式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益显重要。  相似文献   

8.
司法鉴定结论的评价与鉴定技术的科学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司法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决定了司法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与证明力。司法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取决于:①鉴定人;②鉴定所依据的科学理论与技术方法;③被鉴定的客观材料是否满足鉴定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对司法鉴定技术科学性的讨论目的在于向法官等未经本专业知识训练的人员提供一个从专业科学技术角度判断鉴定结论科学性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法医学鉴定结论是司法人员对案件事实认定的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诉讼证据。要正确地认识、运用法医学鉴定结论,充分发挥法医学鉴定结论在司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对法医学鉴定结论的文证审查。笔者就多年公诉实践和法医检验鉴定工作的实践,针对存在的诸多问题,谈谈法医学文证审查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以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法医学鉴定结论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需要对法医学鉴定结论进行文证审查鉴定结论是鉴定人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或技能,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而作出的结论,它比其他证据更具科学性和稳定性。鉴定结论一…  相似文献   

10.
物证鉴定技术违规对鉴定结论证明力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证鉴定技术是自然科学在法律中的应用,它采用科学方法对涉案的各类物证进行分析后得出确定性结论。鉴定结论作为一种诉讼证据,对现代型诉讼发挥了重要作用和影响。但也带来了许多诉讼上的问题。本文列举了目前物证鉴定工作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技术违规并就这些违规对鉴定结论证明力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应尽快制定鉴定法、鉴定技术标准和技术质量检测评估体系,以规范物证鉴定工作,确保其科学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一个科学公正的鉴定结论在审判中的正确运用不仅依赖于科学的鉴定体制、鉴定客体等因素,更有赖于鉴定主体管理体制本身的科学性。通过分析我国鉴定主体管理体制中的不足与缺失,提出司法鉴定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的构思。  相似文献   

12.
司法会计鉴定引用标准的科学分类和正确引用,是司法会计鉴定结论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合理性的重要保证。对于五类司法会计鉴定引用标准,在引用时应遵循合法性、有效性、关联性和层次性原则。  相似文献   

13.
司法鉴定结论是案件审理的重要依据,司法鉴定文书作为鉴定结论的载体,倍受诉讼各方的关注,它必须反映鉴定过程以及鉴定结论如何形成,体现医疗过失鉴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医疗过失司法鉴定文书既有普通司法鉴定文书的特点,在制作上应符合统一的司法鉴定文书格式,但又有独特之处,与医疗事故鉴定文书相比有明显区别。此外,目前各个司法鉴定机构的医疗过失司法鉴定文书在病历摘抄、分析论述、鉴定结果表述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这种不规范不利于诉讼各方对鉴定结果的理解,从而也影响了案件的审判。从上述几个方面对医疗过失司法鉴定文书加以重视,有利于提升鉴定文书的规范性,增强鉴定结论的证明力,充分实现证据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涉及人身伤害案件的增多,法医学伤情鉴定在处理案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保证鉴定的客观性、科学性与准确性。影响鉴定结论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如鉴定人专业水平、工作经验、责任心等,又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如伤后治疗过程、医院诊疗水平等,其中由于鉴定时间不同导致鉴定结论的差异是最常见的因素,在此,笔者就法医学伤情鉴定时机的把握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论鉴定结论的证据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结论作为一种法定的证据形式,除了具备证据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科学性的特点。它不仅在证据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而且在整个诉讼过程中都被广泛地运用着。因而,对鉴定结论的证据审查不仅关系到案件能否得到正确处理,也关系到诉讼公正价值能否得到实现。一、对鉴定结论证据特征的认识鉴定是侦查机关、审判机关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指派、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所进行的检验、鉴别和判断活动。鉴定人运用专门知识对专门性问题所作的鉴别和判断就是鉴定结论,亦称鉴定意见。鉴定结论作为一种诉讼证据,必然具备客观性、关联性、法律性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滞后于整个司法改革的步伐,具体表现为机构设置不合理、鉴定活动不透明以及管理机制严重缺位等问题。为使鉴定结论符合法律性、科学性、公开性要求,应当从理顺现有司法鉴定体制、完善司法鉴定人资格和鉴定程序等方面加以改革。  相似文献   

17.
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规定,辩护律师自案件的“侦查”开始就可以介入,同时对审判组织和审判方式作了改革,合议庭权限扩大,以上改革对物证鉴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定人员不仅要保证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要做好出庭作证的准备。因此适应《刑事诉讼法》的需要,提高物证鉴定人员的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新的《刑事诉讼法》要求鉴定人员必要时出庭作证,这体现了法庭对鉴定结论的重视。因此,鉴定人员必须增强法律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下面从5个方面加以论述:1心理素质由不出庭到出庭,鉴定人员心理上…  相似文献   

18.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司法鉴定活动与真正的科学活动相比有不同的目的且受到诉讼程序的制约 ,科学家与鉴定人的工作方式存在重大差异 ,司法鉴定科学与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在知识特性上不同 ,因此 ,司法鉴定结论具有明显的或然性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由于司法鉴定在鉴定方法本身、鉴定结论科学性的保障机制两个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这无疑也消减了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因此 ,基于以上理由 ,应当重新评价鉴定结论在诉讼证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抛弃科学至上的幻想。  相似文献   

19.
彭颖  李冬云 《政法学刊》2004,21(3):71-72
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发展,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公正性、中立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而在司法鉴定中,指印鉴定在检材、样本方面与公、检、法所受理的鉴定有所不同,应从“吃透”检材,寻找确定特征,注意字迹对纹线的影响,鉴定结论和提高鉴定人员综合素质等方面做好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20.
鉴定结论作为七种法定证据之一,在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起诉及其审判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于涉及人身伤亡的案件在普通刑事案件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在办案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鉴定结论”是各式各样的法医学检验鉴定报告。它们较之其他证据材料有更强的专业性,致使案件相关人员包括办案人员、律师、双方当事人等在判定其正确与否时常面临一定困难。司法实践中,影响鉴定结论科学性、准确性的因素相当多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这里笔者仅就临床法医学检验鉴定过程中,鉴定时机的选择可能对损伤程度判定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鉴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