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促进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化解就业矛盾、保障和改善民生、拉动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宏观调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五个方面表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具有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就业优先战略的内生动力、主要渠道、体制机制、目标导向五个方面来把握就业优先战略的内涵;选择以就业优先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形成就业优先的综合性政策体系、加强公共就业管理和服务、实行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思路点滴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镇江市总工会主席陈苏撰文认为 ,如何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 ,是我国经济实现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我国应在中长期发展战略中确立“就业优先”的原则 ,“就业优先”应该与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科教兴国一道 ,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选择“节省资本、多用劳动”的工业化路线 ,有选择地发展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使持续高速经济增长成为持续创造就业的过程 ,在国企改革和就业之间寻找平衡点 ,从而实现以高就业为目标的第二次“软着陆”。在解决我国当前经济难题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运》2009,(2):56-56
杨志明、莫荣、苏海南、刘秉泉在《中国劳动》2008年第11期撰文认为,新时期劳动保障制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实施扩大就业的长期发展战略为重点,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更加充分的社会就业;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继续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为重点,实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  相似文献   

4.
《中国工运》2010,(3):57-58
杨宜勇在《经济要参》2010年第2期撰文认为,“十二五”期间,政府进一步落实扩大就业的职责应该是:“数量优先,兼顾质量;瞄准结构,服务经济;优化环境,鼓励创业;依法就业,和谐劳动。”(一)进一步推进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通过采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能够有效减少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民生问题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而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更是被置于优先考量的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而目前我国就业规模的扩大还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因此,应多管齐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就业规模,努力实现现阶段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信息超市     
《工友》2009,(3)
南京14条新政稳定劳动关系当前,南京市将劳动保障工作的重点放在积极扶持和扩大就业方面,通过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零就业家庭人员实施就业;提高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推  相似文献   

7.
"入世"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加速建立市场导向型的就业机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预期在劳动就业、工资分配以至劳动关系方面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问题.为了扩大就业,稳定就业岗位和减少失业,中国工会必须立足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的政策选择,从宏观全局来思考如何更好地履行维护职工权益的职能.应建立这样的战略指导思想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强化维护职能.在劳动就业方面,尤其要注重维护职工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的非正规就业与工会维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是民生之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被称为吸纳就业“海绵”的非正规就业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等非正规就业者正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认真研究非正规就业和工会维权问题,对于切实保障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非正规就业者的合法权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新形势下的非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InformalEmployment)是相对于传统典型的就业形式而言的。它是不同于正规的全日制工作、与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劳动法律关系、获有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就业,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国各族职工正齐心协力地为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而奋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功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工会坚持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任务更加繁重;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内部…  相似文献   

10.
稳定制造业就业是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和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基本方略和重要举措.近年来制造业就业总量和就业比重双下降,重要原因是工资待遇偏低和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就业需求增加、就业质量提高,但是也带来了结构性分化问题,部分地区和行业失业风险加剧.目前,制造业...  相似文献   

11.
小微企业存在着大量的体面劳动赤字,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除了促进劳动法在小微企业的有效实施外,还应该通过财政扶持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这些具体的财政扶持政策包括就业岗位、工会会费、劳动安全卫生、企业培训、社会保险费的财政补贴政策以及劳动关系规范化管理的财政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12.
抗疫三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积累,2023年将有1158万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政府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强化就业措施:强化高校毕业生集成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就业互相推动;着力产业链供应链提升,满足双循环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基于数字经济时代导向,实现“自由人联合体”就业;满足更加优质教育期盼,突出“职普融通”引领作用;重视人才战略布局定位,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由此,实现“专业—产业—职业—就业”的四业贯通,是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突破性路径。  相似文献   

13.
迈向"十二五"时期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和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十一五"末期,我国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已占劳动人口总数的61.9%,中国的雇佣劳动者已成为劳动人口的主体,劳动关系已成为当今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关系.通过市场、制度、主体和国际等不同因素的角度.分析迈向"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评估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政策体系,表明"十二五"时期我国应着力加强集体...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探究老年流动人口就业状况,全 面提升老年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已成为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任务。研究利用 2017 年全国流 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职业类型、单位性质、行业分布等方面考察了老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并探讨了就 业质量指数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老年流动人口就业呈现出工作时间长、收入少、层次低、环境差等特点; 老年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指数低于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且群体内部存在差异;教育经历增加、社会参与增多和非 农户籍会对老年流动人口就业质量产生正向影响,且对受雇和自雇老年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研 究建议:要完善老年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对从业老年流动人口进行“扶智”“赋能”和“扶助”,从而改善 老年流动人口的就业状况,提高其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月 《中国工运》2020,(4):55-57
作为“六稳”之首,穗就业既是确保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的托底之举,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就业稳定工作,不仅每年的两会报告都将稳就业置于优先位置,确定具体的就业增长目标,而且持续发布一系列有关稳就业的政策文件。2018年12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从支持企业稳定发展、鼓励支持就业创业、积极实施培训、及时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帮扶、落实各方责任等五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运》2011,(3):25-28
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就业渠道不断增多,就业人群特别是农民工队伍不断扩大,诸多潜在的劳动关系矛盾在"三法一条例"正式实施后被激发出来,呈现出复杂的、有激化倾向的、迅速上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加速的情况下,就业形势却没有获得实质性改善.失业率居高不下主要源于金融危机对就业的持续影响,无就业的复苏和无就业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绿色就业短期效应的不确定性.破解就业难题需要实施高就业的经济增长战略,加强对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以及实施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并重的就业政策.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末期,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农村地区就业创业市场的稳定发展。为应对就业压力,“十四五”规划应将“稳就业、促创业”作为促进农村就业创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重点目标,按照“充分发挥第一产业就业‘稳定器’作用,提升农村二、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增强农村创业环境吸引力,稳定农民工就业"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农村地区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新局面。为支撑“十四五”农村就业创业高质量发展,应将提高农村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完善农村创业政策体系、促进农村产业多样化以及吸引优秀人才、社会资本下乡等作为政策着力点,让农村地区成为全国新增就业的“蓄水池”。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确保我区“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促进黔江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全区各级工会组织.特别是企事业工会要发动全体职工。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立的“强基础、兴产业、创优势、增后劲”工作重心,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以“安全、节约、创新、增效”为主要内容的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加快我区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黔江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20.
就业质量概念的提出,是对就业/失业二元划分局限性的突破,但对其概念内涵界定尚未统一。"体面劳动"主要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劳动权益受损问题,基于此的就业质量内涵更侧重于宏观层面的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和配置效率;"工作和就业质量"主要是应对福利国家高失业率和招工难的结构性困境,基于此的就业质量内涵更侧重于微观层面的劳动待遇、工作福利及就业满足等。就业质量概念的政策启示在于:积极就业政策应覆盖到对工作贫困的治理;制定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的劳动政策;引导就业质量学术研究的规范发展;系统地构建微观、中观、宏观的提升就业质量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