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几年,制造毒品犯罪在我国呈现高发态势,如何有效地对制毒犯罪现场进行勘查,已经成为目前公安理论与实践部门研究的重点。本文总结分析了当前制毒犯罪现场勘查的特点,指出当前公安禁毒部门在制毒犯罪现场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实践提供一定的助益。  相似文献   

2.
现场勘查是案件侦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犯罪现场的特点,在现有设施条件下要有效地发挥现场勘查的作用,现场勘查的主体必须优化勘查工作:强化侦查意识,实现技术工作与侦查工作的融合;综合认识现场,挖掘犯罪现场的潜在信息;整体把握现场,加强对关联现场的勘查。  相似文献   

3.
伪装犯罪现场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犯罪行为事实在现场上的表现,给现场勘查工作造成了困难.根据伪装现场的特点分析犯罪现场的种种伪装形式,以期从辩证法的角度提出现场勘查过程中应采用的勘查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犯罪现场,无论是对勘查实践还是勘查理论,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犯罪现场的定义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在现场勘查理论中引入“广义”犯罪现场的概念。同时还应认识到,犯罪现场并不是纯粹的空间地理概念,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周围环境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5.
郑岩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6):97+99-97,99
随着社会的发展,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活动的弊端日益显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犯罪形势的发展,完善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活动迫在眉睫。本文从分析当前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活动存在的弊端入手,在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论犯罪现场立体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经验证明,传统的现场勘查模式正被新型的立体现场勘查模式所代替。这种立体勘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一种新型的犯罪现场观,即认为犯罪现场是存储犯罪人在实施整体犯罪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犯罪信息的空间。在这种犯罪现场观的指导下,犯罪现场勘查的对象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相似文献   

7.
文章评述了伪造犯罪现场的研究历史 ,并对 2 5例伪造犯罪现场案件从罪犯特点、受害人特点、案件特点、犯罪动机及执法人员犯罪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把伪造犯罪现场和作案人结合起来研究的目的 ,是为了更好、更深入地研究伪造现场作案人 ,给刑侦人员和物证学家对伪造犯罪现场的勘查、取证以及现场重建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犯罪现场重建是犯罪现场勘查后进行的一种分析犯罪行为过程的活动。它对现场勘查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犯罪现场重建的方法有回溯推理法、案情环节推进法。  相似文献   

9.
犯罪现场重建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现场重建是犯罪现场勘查后进行的一种分析犯罪行为过程的活动。它对现场勘查活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犯罪现场重建的方法有回溯推理法、案情环节推进法。  相似文献   

10.
犯罪现场是侦查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作者经过对现场勘查工作实践的总结 ,以及从考察“现场”本身的含义出发 ,对犯罪现场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并指出其对犯罪现场勘查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贯穿山水田园诗的最大特征是自然。我国古代诗人在宦海沉浮与洁身自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常把山水田园作为赖以栖息的精神家园。他们在大自然中,假江山之助,以自然景物为材,创造出风格自然平淡的山水田园佳作,反映了诗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与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违法发放贷款罪认定中有诸多疑难问题: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情节认定问题、本罪与挪用资金罪的界限划定问题、本罪的罪过形式问题等。本罪罪过形式具有复杂性,违法发放贷款与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两种情况的罪过形式要相区别,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的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的,而违法发放贷款的罪过形式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前刑事判决书中犯罪事实的叙述存在苟简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省略对犯罪目的的叙述、概括对犯罪地点的叙述和简化对犯罪行为、犯罪方法、犯罪经过的叙述。叙述犯罪事实的繁简标准是由判决书的本质特性和犯罪事实的实用功能决定的;犯罪事实的叙述模式受到传统制作理念和现实制作条件的影响;侧重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和我国古代判词制作的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4.
无身份者可以构成渎职犯罪的狭义共犯;无身份者不能构成渎职犯罪的共同正犯。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罪名确定出现规则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详细区分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型职务犯罪的条文结构差异。渎职犯罪共生模式包括静止型与动态型。应当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类渎职罪的专属性特点归纳为渎职犯罪共生模式,结合犯罪构成原理、共犯原理、竞合犯原理,区分不同情况细化讨论,从本质上解决渎职犯罪中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罪名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形式与实质高度统一的犯罪构成理论之下,犯罪构成既是犯罪成立意义上的,也是犯罪形态意义上的。将两种功能同时统一于犯罪构成的前提下,引入西方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会导致犯罪成立标准的双元化问题,这与我国一元的犯罪构成理论存在矛盾。基于此,在坚持犯罪构成是犯罪成立的唯一标准的前提下,应对修正的犯罪构成理论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犯罪调查的基础上,立足于实证研究,论证了犯罪成本的结构,对犯罪直接成本、犯罪机会成本和犯罪风险成本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这三种犯罪成本对犯罪人的犯罪行为所产生的不同影响。从犯罪成本的理论角度提出了政府打击和预防犯罪所必须做出的政策调整和具体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牵连犯的中止形态,是指行为人在实施具有牵连关系的犯罪中,在实施目的行为、结果行为中自动放弃相应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相应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牵连犯的中止形态处理应当结合本国的相关刑事立法规定来具体分析。就我国而言,对此问题应分以下四种情形来具体分析:实行从一重处罚的牵连犯的中止形态;实行数罪并罚的牵连犯的中止形态;实行从一重从重处罚的牵连犯的中止形态;实行独立法定刑的牵连犯的中止形态。  相似文献   

18.
非典型性犯罪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犯罪模式的犯罪,既不等同于变态犯罪,也不单纯是所谓的新型犯罪。作为一种尚未被人们所熟知的犯罪类型,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犯罪人所实施的整个犯罪过程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犯罪学家、刑法学家所熟悉的犯罪架构。非典型性犯罪的形成原因与传统犯罪存在较大差异,其分类方式亦有所不同,在审判应用及犯罪预防上都需建立新的理论模版,强调从个案入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分则罪状是以一人犯罪既遂模式加以规定的。在数额犯中,"数额"不是界分犯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尺,也不是数额犯刑罚发动的内在动因,"数额"是数额犯犯罪构成要件中量的规格,是一种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在犯罪成立层面起到区分罪与非罪的作用。数额犯存在未遂的犯罪停止形态,这并非是由"数额"本身所规定,而是由刑法总则中关于未遂犯罪的一般规定以及《刑法》第13条犯罪概念的"但书"规定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共同犯罪之所以比单独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在于它是基于共同犯罪故意结成的犯罪活动的整体;而过失犯罪的特点决定了共同过失犯罪不可能具有共同犯罪所要求的那种整体性。共同过失犯罪根据个人过失犯罪的情况分别定罪量刑,不以共同犯罪论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