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全面改革,带来了我国社会形态结构性的变化,提出了社会形态结构的重塑和转换问题。现在,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已经是时候了。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社会形态,确实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老问题。本文仅从社会形态的内涵问题,区分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问题,人类社会五种基本社会形态问题以及社会形态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关于社会形态内涵和区分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指占主导地位的那种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总和,而不是把占王导地位的生产关系和过  相似文献   

3.
第一节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的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既表现在经济基础方面,也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社会主义社会,从经济基础来看,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从上层建筑来看,是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再加上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这几个特征的有机统一。从民主本身  相似文献   

5.
贵刊1994年第5期刊载的全清波、李晓辉H同志撰写的《社会主义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以下简称“全文”)一文,试图从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出发,突破马克思主义的“五形态”说,使之发展成为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在内的六种社会形态理论。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诚为可贵·但其论证的依据不足、结论就显得李强附会。这里笔者提出自己的看法,意欲与全清波、李晓辉同志商榷,并求教于理论界同仁。一、社会形裔及其内部的发展阶段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演变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独立社会类型,是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过去我们主要是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差异性方面来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社会形态。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人们越来越模糊了两种社会形态的界限。其实,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的,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主体自觉是科学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最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期香港发生的"占中"运动是"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张力的体现。实践要求理论思考如何建构与"一国两制"相适应的,以包容性、统一性和协商性为特征的国家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的"一国两制"是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独特性表现,因而它所包含的思想上层建筑的核心(国家意识形态)应该能够正确反映、引导和统领这一特殊社会形态,唯此,才能确保"一国两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是什么关系,两者之间究竟有哪些内在的本质联系?根据任何社会形态都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对社会的发展起最终的决定作用,而政治对经济有强大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9.
“五种社会形态说”不是马克思的原意,而是“苏联模式”的产物,其实质是“单线发展”论,不符合非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在实践上造成了严重失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造成了理论困惑,造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歪曲性认识.文明类型研究可以实现对社会形态理论的创新,使理论更加符合历史和现实的实际.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末,现阶段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就要发展多种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否则就不合逻辑了。我们认为,这种理解是不妥当的。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但经济基础作为“生产关系的总和”这样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却只有一个而不是“多种”,因此,作为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也就不会是“多种”。事实上,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不可能只有一种经济成分。例如  相似文献   

11.
现代西方有些学者依据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企图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五种经济社会形态的论断,向我们提出了必须回答的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社会形态和经济社会形态(中文译文多为社会经济形态,根据德文,以译为经济社会形态更为准确、恰当,它的涵义是经济发展所采取的社会形式和表现形态)是同一概念,它是由历史上一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全部社会要素构成的统一的完整的社会体系,是按照本身特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发展着的活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学术界就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围绕着“三形态说”和“五种生产方式说”展开了热烈的论争。笔者认为,这里存在一个如何历史地看待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起点问题。如果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纵观马克思一生对社会形态理论的研究过程,可以发现:马克思创立社会形态理论,首先是从私有制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出发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形态与文明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两种表述方式。前者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性的表述,是基于生产力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后者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程度或人类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的一种表述,是人类生存活动组织形式的表现,是对人类创造财富的关注和价值选择。社会形态迄今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几个阶段;文明形态迄今经历了前文明形态、内在分裂的文明且已经出现了体现未来文明特征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社会形态和文明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关照,同向发展,可以从不同方面指称同一社会历史阶段,但必须予以恰当使用。  相似文献   

14.
第一种意见认为,目前我国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生产力,或者是发展水平还很低的生产力。其根据主要是:第一,从理论上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在一般情况下,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通常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一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已经  相似文献   

15.
理论广角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石赵曜撰文认为,为了从理论上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应从理论支撑角度,来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大理论基石。一、社会形态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块理论基石。这个理论把人类的五种社会形态区分为对抗性的和非对抗性的两类,明确指出在对抗性社会形态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而只有在非对抗性社会形态里才具有这种可能。离开社会形态,把追求社会和谐视为任何社会都可以实现的普世价值,是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需要指出的是,和谐…  相似文献   

16.
一、初级阶段高校学风之特征党的十三大作出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所谓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其所以说我们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发达,是因为社会生产力落后,生产关系不完善,上层建筑不成熟。教育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教育不发达,文化落后,劳动者素质差,具体说,有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是同一定社会形态相适应的 ,是人们依靠社会舆论和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总和。因而我们应当把道德放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去考察。从道德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看 ,经济是基础 ,道德是上层建筑。道德总和一定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 ,“衣食足 ,知荣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同时 ,道德的水准高低 ,又直接影响到经济建设是否健康发展及其发展的方向。曾经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最近中央台《焦点访谈》又播出了把兽药当人药卖的新闻 ,在经济建设和商品…  相似文献   

18.
有人对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这种观点提出异议,认为不确切。指出:在原始社会中,上层建筑的核心就不可能是国家政权。而氏族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以适应现代化需要的过程中,必须贯彻生产力标准。 第一,党的建设的性质决定了必须贯彻生产力标准。党的建设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上层建筑决定于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均决定于生产力,这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说:“党的建设问题,从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  相似文献   

20.
我们说改革具有长期性,这是因为: 第一,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它贯穿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始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只有不断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永远充满生机活力。第二,对于每一阶段的改革来说,也具有长期性。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没有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不但改革无法顺利进行,还可能导致生产的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