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并自觉把它作为科学认识的前提、科学决策的基础和科学发展的途径.只有通过卓有成效地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摸清情况、认清形势,廓清认识、理清思路,才能改进工作、提升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预见性,才能把握科学发展的系统性、规律性和时代性,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长江 《新长征》2011,(11):64-64
调查研究、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大力弘扬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之风,为我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着力点,提供了保证。调查研究、求真务实,前提是先进行调查研究,之后才能求真务实。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社会发展阶段,调查研究是我们认识事物,捉住本质,把握规律,科学决策,获取胜利之本、之源、之策。在今天,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我们党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们更应该发扬党的调查研究的光荣传统,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了解民心,集中民智,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才能以此推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科学决策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林坤 《党史博采》2009,(8):7-7,9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推动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实践表明,只有科学发展,我们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位,中华民族才能自强于世界之林.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强大的法宝,是带领人民群众奔小康、走强国富裕之路的发展着的思想理论.因此要适应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解决新问题,就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工作,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放在突出位置,贯穿于党建工作的各环节,学习好、落实好、应用好科学发展观,为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思想政治和组织力量,这一点在新形势下具深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骆辉 《新湘评论》2009,(4):16-17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工作方法”:同时它又是知事之本,是贯通理论和实践的一座知行桥梁、一条有效途径。卓有成效的调查研究,能够使我们摸清情况、认清形势,廓清认识、理清思路,改进工作、提升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预见性.把握科学发展的系统性、规律性和时代性,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特别是在宝钢的二次创业中,我们只有坚持做正确的调查研究,才能解决国企党建工作中的问题,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创新之径,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一项基本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坚持调查研究既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除了强调经济、社会等宏观层次的发展外,还应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和重要之维——人的科学发展这一不可缺少的要素,我们一切工作的归宿必须始终关注人自身的各个方面的科学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之维。  相似文献   

9.
黄样兴 《实践》2009,(4):41-42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以往的学习教育活动相比,其显著特点是突出实践特色,解决突出问题.注重实践、解决问题,前提是要抓住问题.而要抓住问题,调查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不断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重视和抓好节能减排,体现了"好"与"快"的辩证统一,蕴含着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提升,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省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总的看是机遇大于挑战。只有把节能减排作为施政理念、发展模式、硬性指标,并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才能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地税部门作为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的重要经济管理部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负有光荣的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紧扣发展这一主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税收工作全局,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在促进"求科学发展之真,务项目建设之实"活动中积极主动,寻求突破,赢得发展,争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重视和抓好节能减排,体现了"好"与"快"的辩证统一,蕴含着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提升,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省抓好节能减排工作,既有挑战又有机遇,总的看是机遇大于挑战.只有把节能减排作为施政理念、发展模式、硬性指标,并使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才能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带领群众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难题,信心非常紧要、非常关键。这是一个带前提性、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政治课题。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把各项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把思路理清楚。思路清晰,就能减少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掌握主动权。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还必须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当务之急是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兴开拓创新之风、大兴敢于担当之风、大兴清正廉洁之风。  相似文献   

14.
陈明凡 《求实》2007,2(5):25-28
辩证思维方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只有善于运用这些方法,科学回答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正确处理重点与全面、动态与稳定、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速度与质量、效率与公平、一元与多样等一系列辩证关系,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规律性的认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观,对于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党建工作同样如此。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党情、民情出发,顺应世界潮流与时代发展,探索和把握共产党执政的科学规律,在这个意义上讲,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党建工作的发展观。机关党的建设是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机关党建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那么,机关党建工作如何贯彻…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既深刻概括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举措和执政能力,又揭示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和本质;既深刻阐释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的世界观理论,又提出了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方法论.因此,必须把科学发展观放在战略高度和指导思想的位置,做到"五个坚持",使之落到实处,保证"十一五"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之所以被称为"科学发展",主要在于:它是以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指导的发展,是对各种非科学发展的拨乱反正,是建立在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基础之上的发展,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是以科学态度对待自然的文明的发展.只有加深了对"科学发展"的理解,才能真正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从而树立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  相似文献   

18.
贵州2006年城市化率才达到27.5%,严重滞后于全国发展水平.推进城市化、统筹城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贵在"科学",旨在"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谈科学.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的工作方法,是科学决策、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江泽民也曾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共产党人的成事之基,谋事之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向世人昭示,什么时候注重调查研究,革命和建设就顺利发展。反之,革命和建设就遭受挫折甚至失败。每当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关头,党的三代领导核心总是谆谆告诫全党要调查研究。在新的世纪,我们要圆满完成党中央提出的三项伟大任务,解决前进、发展中的各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就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20.
王玉春 《奋斗》2009,(1):22-23
调查研究是各级政研部门的基本职责和经常性工作,也是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当好参谋助手、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政研部门当好参谋助手、服务科学发展,就是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调研、推动工作,全面提高为党委决策服务的能力与水平,创造性地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融入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工作中,更加符合党委政府的决策意图,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此,必须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