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卢绍良 《创造》2019,(7):14-19
一、镇康县德昂族教育现状德昂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分布于中国和缅甸国境线两侧封闭地区。居于中国国内的德昂族人口仅1.7万人,主要聚居于德宏州潞西市三台山和临沧市镇康县。镇康县是国内德昂族的第二大聚居地,全县德昂族人口有307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少数民族人口的5.7%。人口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状态,主要聚居在南伞镇白岩村白岩、硝长沟,哈里村的哈里、大寨、下寨、中寨、火石山和军赛乡大坝村的红土坡、南柞村的酒房坡等9个自然村,另有小部分与汉族杂居。  相似文献   

2.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块碧绿的宝石——梁河县河西乡,副乡长赵东芬就生长在山青水秀的阿昌山寨。山的胸怀水的清纯给了她纯朴、坚韧的性格,尽管日子是用酸把掺饭打发,但她在学习上却从来不肯懈怠。她始终坚持这样一条原则:踏踏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1984年,经群众推荐,进入而立之年的赵东芬担任了河西乡劲来村的副村长。寒来暑往,10几个年头转眼过去,她从一名普通的阿昌族妇女成长为一名党的干部,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梁河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县,傣、阿昌、景颇、傈僳、德昂、侗族等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  相似文献   

3.
德昂族是百濮人的后裔。“德昂”是本民族的自称,在德昂语中“昂”是山岩、岩洞的意思;“德”为尊贵,“德昂”即为尊贵的山岩,神圣的山洞。在历史上,德昂族的他称很多,如“蒲蛮”、“波龙”、“崩龙”等,到1986年,根德昂族人家  相似文献   

4.
王燕 《今日民族》2014,(7):17-20
<正>这是我第一次在德昂山偶遇中央电视台《民族故事》摄制组。2012年10月中下旬,我在德宏州芒市进行调查,在芒市的访谈进行了四天之后,我开始进入村子。在进村寨的路上,我的向导和翻译赵哥——一位德昂族小伙告诉我,中央电视台刚来到德昂山,准备拍德昂族的一些民间故事。据了解,《民族故事》是由中央电视台新闻影视制作中心、中国  相似文献   

5.
白墙青瓦的德昂族特色民居错落有致地分散在村主道路两边,墙上的德昂族绘画栩栩如生,仿佛是一个德昂文化主题公园。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允欠三组是个德昂族聚居村寨,它的美名我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机会亲自去感受一番那里的风土人情。从芒市出发沿着320国道往瑞丽方向行进1个多小时后,终于在路旁看见了极具民族特色的寨门,上面写着"允欠德昂寨"。顺着蜿蜒的水泥路前行,越  相似文献   

6.
德昂族是个跨境而居的民族,是云南独有的民族之一。他们居住在滇西南的保山、德宏一带,人口1.7万,是古代滇西南的土著居民——濮人的后裔。德昂族有三个支系——花德昂、红德昂和黑德昂。其支系的区分在于妇女筒裙上的花纹,筒裙上的花纹为黑红相间的为花德昂;筒裙上端为黑色,下脚有一块五寸长的红布的为红德昂;筒裙以黑色为主,其间有暗黄色线条的为黑德昂。关于三个支系筒裙的由来,有一段很凄美的传说。古时候在一片原始森林里,居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师名叫苏畹那喋那和徒弟居木德瓦哈那。居木德瓦哈那继承了法师的衣钵,善飞。一天,在追鹿…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安》2012,(18):7-7
9月13日,云南省彝良县大寨小学的学生们开始了在板房课堂内进行避震演练的功课。也是在这一天,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正式成为孩子们的教室,在彝良地震中,大寨小学的教学楼墙壁多处开裂,成为危房,该校的8个教学班的480余名学生因此停课。在此参与救援的武警云南总队曲靖支队迅速为他们搭建了25间共50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保障学生及时复课。  相似文献   

8.
王燕 《今日民族》2012,(8):28-31
德昂族浇花节是来自南传佛教影响的一个盛大节日,是德昂族宗教文化、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作为德昂族的佛事节庆之一,浇花节包含了大量的诵经仪式,这些有着丰富内涵的经文,经过德昂族群众的反复吟诵,逐渐转化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流淌在德昂族人的血液里,对传统村社的维持和治理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她是一名小学英语高级教师,从教二十一载,一心扑在基础教育的岗位上,倾其心力帮助学生成长进步。三尺讲台前的坚守,为她赢得了各类说课和教学演讲比赛的大奖,更让她荣获了“南平市优秀青年教师”、“建阳市优秀教师”等多项殊荣。她,就是建阳市政协委员、建阳市西门小学副校长吴彩霞。  相似文献   

10.
马背乡情     
2009年3月10日,贵州省龙里县公安局谷龙派出所民警像往常一样.牵着马匹驮着备种宣传资料向不通公路的大山深处山寨走去。多年来,谷龙派出所针对该乡115个村民组有一半多山寨不通公路的现状.建立了马背上的流动警务室,坚持每周3天以上步行到山寨群众中去.为乡亲们服务、办事。  相似文献   

11.
走进德昂人家我来到的这座山名叫三台山,它是全中国德昂族最集中的聚居区,也是全国唯一的德昂族乡,离熙熙攘攘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城芒市也不过三十余公里。闻名中外的滇缅公路从它的心脏部位穿膛而过,但是你只要一离开公路主干道,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层峦叠峰,云蒸雾绕,葱葱郁郁之中夹杂着诸多莽荒,生气勃勃之中透露着阵阵萧肃……大山里,德昂族人家房前屋后或疏或密地被一根根藤子缠绕着,一条条黄褐色的丝瓜悬在半空,我忍不住顺手摘下一只,剥开那层薄薄脆脆的皮儿,下意识地抚弄着天工巧手编织就的丝瓜瓤。我身旁的…  相似文献   

12.
正驶入快车道的改革开放,让大多数地方和民族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然而,对云南省一些人口较少、底子单薄的民族来说,发展的步伐并不轻松,为配合“兴边富民行动”和“扶持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发展”计划的实施,本刊今后将陆续刊出记者到这些民族地区采访的实录,从媒体的角度探索一些问题,为他们的发展尽一分力。德昂族是云南省独有民族,也是一个跨境民族,国内人口17052人(2000年公安户籍统计),国外人口估计25万左右。国内德昂族主要居住在德宏州,人口12488人(其中潞西市8682人,瑞丽市1485人,陇川县1072人,梁河县623人),此外,临沧地区(3406人)、保山市(1071人)等也有分布。三台山德昂族乡是德昂族最大的聚居地,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德昂族乡之一,另一个是临沧地区镇康县的军弄佤族拉祜族傈僳族德昂族乡。  相似文献   

13.
《今日民族》2011,(7):40-41
2009月6月22日,盈江县新城乡杏坝村松山德昂族群众格外开心,因为这是全寨喜迁新居的日子。75岁的德昂族老人赵老干指着自家新房说:“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德昂族人民建起了新房!”  相似文献   

14.
2010年3月23日,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一男子持刀行凶导致8名学童死亡5名学童重伤,血案震惊全国。余波未息,4月28日,广东湛江雷州市雷城第一小学,一名30多岁中年男子持刀砍伤16名学生和1名教师.  相似文献   

15.
建國以來,我省中、小学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但随着群众物質生活的不断改善以及子女入学的迫切要求,还是不能满足需要,因而在各地党政的领导下,几年來群众集体举办了許多小学和中学。民办学校的优越性很大:可以滿足群众送子女入学的要求,补足國家办学的不足;便于群众子女上学,边耕边讀,半工半讀;便于教育和劳动生產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本溪市平山区群力、实题小学是省、市重点小学,是全市瞩日的热点学校。家长们宁可为学校多*贡献或捐助上万元的资金,也要把白己的孩子送到这里读书。可是,群h小学的张俊英校长和实验小学的云萍、李晓刚校长却放弃来自各方面的优厚好处,无偿地接收当地驻军于古入学。今年暑期,群力小学克服班额大,少收各种费用二十余万元,一个接收驻军部队子女入学三十三人。立验小学为招收当地驻军子女入学,但办1个学前班,每年减少收入两万个元。今年暑期这两所学校在新生名额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共无偿地接收当地驻军子女入学五十五名。三年…  相似文献   

17.
2009年12月15日早晨,还蒙着一层薄雾的潞西市三台山乡德昂族村寨迎来了以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为团长,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书记、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林湘,上海市民宗委主任曹斌等为成员的上海代表团,代表团一行到德宏州考察对口帮扶德昂族发展工作,为德昂族群众带来了关怀和温暖。  相似文献   

18.
一德昂族是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国;临沧地区的镇康县、耿马县;思茅地区的澜沧县及保山地区的保山县。据1982年统计,在我国云南省境内共有德昂族一万二千余人。建国以前,一些有志于民族史研究的学者曾到德昂族地区进行过民族调查,写出了一些论文。例如:江应梁在《云南西部之边疆夷民教育》(载于《青年中国季刊》1939年创刊号)、《云南西部边境中之傈僳等民族》(载于《益世报》1939年11月20日)、《云南西部边疆之汉人与山头民族》(载于《益世报》1939年11月30日);彭桂萼在《顺镇沿边的濮曼人》(载予《西南边疆》1939年第6期);李景汉在《摆夷人民之生活程度  相似文献   

19.
在南美工作的教师,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有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南楞田小学教师把朝兴。1959年毕业于云南民族学院,18岁就在南美拉枯山寨任教,一晃就是38年。他从窝铺小学到多衣、到南楞田,转来转去总没有离开拉枯山寨的脚迹窝。就连家也安在了拉桔山寨。在教学中他使用拉拍语讲解。使本来就不会讲一句汉语的拉枯学生,容易掌握知识。他每在一个学校都尽心尽力,从教学到绿化校园,都搞得有条有理,学校内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经他培养过的学生,有的已成为拉枯山寨致富的带头人。现在当任教管会主任的李学忠。他虽然是汉族,但在南美任…  相似文献   

20.
江严  李一 《今日民族》2004,(12):40-41
葫芦丝是傣族、德昂族、阿昌族从古至今使用的一种舌簧乐器。葫芦丝傣语名“筚朗道”,德昂语称“筚格宝”,阿昌语称“拍勒翁”,意为用葫芦做成的吹奏乐器。译成汉语,曾名为“葫芦丝”、“葫芦箫”。由于它既区别于哈尼族的“芦笙”,又区别于“箫”(箫无簧),故人们将它定名为“葫芦丝”。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解放初,一些文艺工作者下乡体验生活,听傣族讲不太准确的汉语,将“笙”误听为“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