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共意识形态为何“一夜剧变”,这是苏共时期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实施封闭性,以及颂扬斯大林主义的结果。这一历史现象,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相对稳定的原理。  相似文献   

2.
In American modern history,the 1960s is a period of chaos and upheaval.It brought dramatic or even subversive changes in many aspects of the society and of people's minds.This dynamic period was generated and energized by a series of social movements,among which the counterculture movement stood out as a rebellious and radical force of youth.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the 1960s counterculture from a soci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3.
中国未确立沉默权有其社会和文化的原因。中国传统思想中权利意识淡薄、民众对政府信任与依赖的传统、对秩序的偏好与自由的疏离的法的价值取向、法学界盛行的工具主义程序理论 ,是其观念原因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犯罪率上升、控制犯罪能力落后 ,是其社会原因 ;我国刑诉法现存的强职权诉讼模式 ,是其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4.
正An ongoing exhibition marking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of Karl Marx(1818-1883)is held at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Titled The Power of Truth,the exhibition kicked off on May 5 and will run through August 5.The three exhibition halls feature Marx’s life,Sinicized Marxism and Marxismthemed contemporary art.  相似文献   

5.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五大”闭幕两个多月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大革命失败。因此以往的党史论著普遍对这次会议评价不高,多认为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这样一个非常时刻召开的党代会,未能承担起挽救革命的重任。本文拟探寻中共“五大”没能提出人们所期望的挽救革命的具体措施的历史原因,并试析会议为何难以承担挽救革命的重任。  相似文献   

6.
刘兴章 《湖湘论坛》2000,13(4):68-69
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达到了对其共产主义学说的本体论的哲学解决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中,他又进一步为这一学说作了生存论的演示。《形态》中,马克思这样指出:“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  相似文献   

7.
正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communism and datong It is sometimes argued by critics of Marxism that China today is and perhaps has long been more Confucian than Marxist.Contrarily,some have joked that Confucius was the first Chinese Marxist,and that the"socialist market"conditions we see today in China fi t logically into both classical Marxist and  相似文献   

8.
解读马克思,必须为马克思的解读给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在国内外种种解读马克思的思路和方法中,实际上存在着"五种"解读方式,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回到马克思",是客观地解读马克思的学术口号,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不少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中,马克思的形象和学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批作家自觉不自觉地从马克思那里汲取精神资源,写下了堪称社会先声的作品。极大地推动了当时思想解放运动的进程。新时期作家从马克思的文风、思想中汲取灵感与智慧的例子,足以证明马克思的文风、学说与人格,仍然是新时期人文建构的重要资源,这对囿于精神泥淖的今日作家们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0.
舒远招 《湖湘论坛》2007,20(2):40-43
人们总是把斯宾塞作为主张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创始人加以批评.这类批评有一定的根据.斯宾塞确实把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作为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并由此出发理解生物进化和文明的进步.但是,他同样极为清楚地表达了文明人的社会生活从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的生活这一伦理观念,认为公正和善行的伦理意义要远远高于征服和奴役.他由此探讨了文明生活必须遵循的道德原则.他将平等的自由这一公正的原则作为第一条道德原理,对妇女和儿童的平等权利、对公民的平等的政治权利进行了申辩.他对亚当·斯密同情理论加以发挥,将同情作为公正的意识、良心得以形成的根据的做法,表明他继承了英国同情主义伦理学的传统,表明他并不认为人性只有利己的一面.事实上,正是根据同情理论,他实现了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有机统一.斯宾塞思想的这些方面,还有待学术界进行认真研究和清理.  相似文献   

11.
虽价值论战经久不息,但迄今为止《资本论》严密的逻辑体系仍坚不可摧。作为此著展开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其逻辑结构更是无懈可击。本文试图对能够反映其逻辑严密性的三组主要逻辑关系,即:商品———价值———劳动、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资本、价值———生产价格———(市场)价格进行分析,以期从逻辑角度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从解释学的角度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处于双重的关联之中,一是与文本相关联,二是与自己的生活相关联。从主体与文本的关联来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要“回到马克思”,即把握文本自身的意义;从研究者与自己生活的关联来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要“让马克思走入当代”,即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并用自己的生活实践来检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双重的关联又发生一种关联,其中“回到马克思”是手段,“让马克思走入当代”是目的,手段与目的之间相互依存,即为了“让马克思走入当代”,必须“回到马克思”,而“回到马克思”,应该是为了“让马克思走入当代”。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生活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人类主体不断超越客观现实对其制约性的过程.整个唯心主义哲学,在更深的层面看,就是对主体能动性超越过程的一种精神渴望和理论指认.但是,我们通过分析发现,唯心主义并没有如期所愿,只有当马克思完成了新唯物主义理论原则的构建,将人道主义铆钉在现实性的第三个层面即对资本主义社会运行机制的科学透视之上,人道主义精神才从一种价值诉求走向科学.将科学的人道主义精神贯彻到现实生活过程,即实现人类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幸福,构成了马克思人道主义现实性的第四个层面,则是摆在我们当前的现实任务.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曾经出现的“回到马克思”、“走出马克思”是有原则区别的。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所以出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样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飞跃,其原因在于,在党的作风建设上,探索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保障。继毛泽东提出:“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有的放矢”,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后,江泽民同志提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学风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与自然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本身就是自然的存在物,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劳动是人与自然的中介,是联结双方的纽带。人们不能过分地陶醉于人对自然的胜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既强调自然界的优先地位及其客观制约性,又强调人对自然界的了解,通过人作为社会个体的存在对自然界实行统治。强调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要求人在处理其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中要采取辩证的方法,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也要像其他生物一样与其自然环境既斗争又合作。只有这样,人类的生存资源才能不断扩充,生存条件才能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金融危机的刺激下,西方国家出现了所谓马克思热,国内理论界也为此而欢欣鼓舞.然而,我们只要从这一现象是核心、还是边缘,是树木、还是森林,是形式、还是内容三个方面来分析,就能看出这种马克思热的虚假性.马克思研究的真正复兴,其实应寄希望于有责任心和原创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7.
孙郁 《北京观察》2005,(12):40-41
巴金之死,引起了青年人的争议.我在网上读到一篇指责的文章,大意是巴金的小说水平较低,与其名声不符.  相似文献   

18.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和谐社会既不是一种既定的社会状态,也不是一种抽象的伦理诉求,而是一种辩证的自然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作为真正的和谐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体智之间和谐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状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传授者来看,难点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哲学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切实改进文风;充分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哲普”;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课堂教学应真正实现通俗化.从受众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难点在于“外化活用”.要有“哲学头脑”亦即炼就哲学眼光、理清哲学思路、掌握哲学方法;要有“哲学地实践(生活)”.  相似文献   

20.
反思和批判是批判解释学异于传统解释学的主要特征。哈贝马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是其批判解释学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是批判解释学式的重建。这一重建在方法上虽有可取之处,却彻底解构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