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子 《政府法制》2012,(18):22-23
唐中宗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武则天生他时刚刚当上皇后,高宗李治给他起名“显”,后又赐名“哲”,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结果.他比他的父亲更怕老婆,更没出息。李显的父亲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儿是皇帝,更要命的是,他的母亲也是皇帝。在这样一个超级强大的阵容中,李显是最普遍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从梁武帝的“廉政勤政”谈起张亚宁公元502年,梁王萧衍登上帝位,建立梁朝,号称梁武帝。公元549年,梁武帝被手下叛将侯景囚禁在净居殿,固饮食缺乏,叹气而逝。公元557年,梁朝灭亡。短短几十年,梁武帝和他的梁朝灰飞烟灭。如果梁武帝是个暴君。昏君倒也罢了...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是汉朝萧何的后裔,血统里就有杀伐决断的果决,凭借一副铁腕代齐建梁,成了开同皇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尽管弟弟萧宏打虎不出力,上阵不杀敌,萧衍还是十分疼惜他,敕封临川王,同享富贵。可是萧宏却不是省油灯。  相似文献   

4.
彭忠富 《政府法制》2012,(14):28-28
梁武帝萧衍非常重用皇亲国戚,兄弟子侄镇守各重要地区,掌握实权,拱卫皇家。南朝宋、齐两代,宗室王侯出去做地方官,皆受皇帝所派典签监视,这是皇帝驾驭宗室王侯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张宏杰 《政府法制》2012,(34):44-45
乾隆二十二年四月初七,皇帝的大驾行走到了江苏与山东交界的涧头集。刚刚结束了第二次南巡北返,坐在打开轿帘的大轿里,47岁的乾隆心情不错。初春季节往往是他诗兴大发的时候,遥望绿云笼罩的原野,他在心中酝酿着诗稿。  相似文献   

6.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4):23-23
相传,赵匡胤未做皇帝之前,是个身强力壮、爱耍枪弄棒的小伙子。当时赌博盛行,赵匡胤也混在赌场,几乎场场能赢,但他仗义疏财,所以人们送了他一个“仁义白花”的绰号。几年后,赵匡胤决定外出开眼界,闯世面。一日傍晚,他行至一个山区小镇,见边上有一卖熟莜面的摊点,早已饥肠辘辘的他顾不得问价就大吃了起来。薄  相似文献   

7.
赵彦 《政府法制》2013,(30):36-36
在西汉诸帝中,汉元帝是个很不起眼的角色。和前任高祖、文帝等人相比,他的功劳太小;和后任成帝、哀帝相比,他不够弱爆。不过,平心而论,元帝并不是一个庸才,他不仅屡次缩减宫廷费用,还懂得尊师重道,也算得上是个合格的皇帝。可为何好好的“昭宣中兴”,到他这儿就兴不下去,反而一路衰败,成“哀”了呢?这一切源于他太“糊涂”。  相似文献   

8.
秦亚林 《政府法制》2012,(12):50-50
光武帝刘秀是个英明皇帝,但他有一个姐姐湖阳公主生性刁蛮,依仗弟弟做皇帝,骄横非凡,在京城洛阳作威作福,为非作歹,横行无忌,连她的奴仆也不把朝廷法令放在眼里。光武帝从小又和姐姐感情很好,凡事都宠着姐姐。有一次湖阳公主的家奴当街杀了人,丢了刀扬长而去,仗着湖阳公主的庇护,心安理得。人家是看在眼里气在心上,可没人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相似文献   

9.
梁阁亭 《政府法制》2013,(27):43-43
政要们也有七情六欲,脾气不好爱当众发飙的领袖政要不胜枚举。 1940年,进入唐宁街10号的丘吉尔,他不仅脾气粗暴,还经常处在半醉半醒状态,每餐少了威士忌就会发怒。他的情报官说,“他简直就是一个罗马皇帝,甚至比暴君还要坏”。不过,如果没有丘吉尔,英国可能就被希特勒给接管了。  相似文献   

10.
西汉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刘询登上了皇位,是为汉宣帝,这一年,他才17岁.当了皇帝,选立皇后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不仅仅是皇帝一个人的私事,所以许多大臣纷纷上书,推荐辅政大臣霍光的女儿霍成君当皇后.这让刘询着实为难起来,原因在于他的心目中另有人选,可在霍光面前,他不过是个提线玩偶,违背了他的意志,皇帝能不能当都是问题,更不要说皇后的事了.  相似文献   

11.
史新 《政府法制》2014,(20):51-51
清朝咸丰年间,吴县(今江苏苏州)有一个人中了进士,以翰林编修进入南书房任职,类似于现在的书目编辑.一天,咸丰皇帝询问他:“你闲暇时常用什么方式消磨时间?”这人回答道:“我闲暇的时候读《汉书》.”恰巧咸丰皇帝当时也在读《汉书》,听到他的回答很高兴.因此便谈起书中说诗解颐的内容,谁知这个人原来并没有读《汉书》,一时间惊慌失措,答不出皇帝的问题.咸丰皇帝顿时感到非常恼火,命令他回到原籍读三年《汉书》再来复职.  相似文献   

12.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汉文帝刘恒算是“孝”皇帝之冠,他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进入“二十四孝”的皇帝。 刘恒登基为帝后,生母薄氏卧病三年。刘恒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要亲口尝过后,冷热相宜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俗语说:忠臣孝子人人敬,佞党奸贼留骂名。刘恒的做法得到了众多臣子由衷的拥戴,辅佐他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3.
何诚斌 《政府法制》2010,(22):18-18
梁武帝生活俭朴,"日止一食,膳无鲜腴,唯豆羹粝食而已……身衣布衣"。在他的影响下,朝中出现了一些清官,如宰相范云、徐勉等。但是,梁朝没因梁武帝和他身边极少数人的清廉垂范而保持住清新的社会风气,国家反而越来越腐败,到处都是贪官污吏。  相似文献   

14.
袁腊梅 《政府法制》2013,(20):22-22
历史上最受皇帝器重的莫过于一个叫卫绾的人。汉文帝在驾崩前,没有担心他的皇子皇孙,反而对皇储留下这样的嘱咐:“绾长者,善遇之。”这里的绾就是卫绾。卫绾是何等人物,有何德行以至于皇帝临终还对他念念不忘,叮嘱继任者要善待他?  相似文献   

15.
颖子 《政府法制》2014,(8):16-17
王僧虔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四世族孙,他的书法为当时所推崇。南齐皇帝萧道成,早就听说王僧虔的书法拥有天下最好的美誉,很不服气,因为萧道成在当皇帝前也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书法家。  相似文献   

16.
刘继兴 《政府法制》2011,(33):19-19
宋太祖赵匡胤生于一个没落世家,早年历尽生活的坎坷,后来“黄袍加身”,成了大宋的开国皇帝。但他富贵后改不了“抠门儿”本色,日常生活很朴素,皇宫里的装饰,连窗帘都用很便宜的青布制成,衣服也很简单,和一般小官吏的布质是一样的,而且总是洗了再穿,穿了再洗,很少换新的。这在历代帝王中是十分难得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有名号可考的200余位帝王中,像光绪那样处帝王至尊而又寄人篱下、受尽屈辱和不得善终的可谓绝无仅有。光绪帝不是像历史上的某些皇帝那样视国家为儿戏,或死于贪色、或死于弄权,或死于迂腐,他是一个头脑比较清醒且有抱负,很想有所作为而不得有所作为的皇帝。  相似文献   

18.
张杰 《政府法制》2012,(21):48-49
要说胤初也是康熙正牌皇后赫舍里的儿子,那可是嫡子!可这位太子胤初却两次被废,与皇位仅一步之遥,最终与之失之交臂。如果让人说出几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那康熙大帝必定会被人提及。他削三藩、平准噶尔、战沙俄、收复台湾,开创了清王朝的盛世辉煌。就是这样一个文治武功的英明皇帝,在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却是“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似文献   

19.
陈然 《政府法制》2013,(21):36-37
徽宗皇帝沉迷于东京城的美景,也爱上了东京城的美人,那就是艳名一时的歌伎李师师。徽宗皇帝本来就风流好色,他嫔妃众多,从后来金兵掠走的那份嫔妃名单来看,就不下百名。其中,最受宠爱的是刘贵妃,就是林灵素拍马称为九华玉真安妃的那位。后来刘贵妃在34岁的蛊年天亡,使皇帝十分伤心,追封她为“明达皇后”,还很深情地作词来悼念。他宠爱的嫔妃还有郑贵妃、乔贵妃等。但总是厮混于宫中3000粉黛之中,也使皇帝腻味起来,于是就生出了换换花样的念头。恰好,他身边有个内侍叫张迪的,在入宫前原先是东京城有名的押客,便把李师师介绍给了他。  相似文献   

20.
伊家河 《政府法制》2013,(26):37-37
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四月。万历皇帝突然翻脸,他先是将手握重兵的蓟州总兵戚继光调任广州总兵,然后,对刚去世不久的恩师张居正下手,大明王朝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万历皇帝贪婪成性,对抄家情有独钟,只要听说哪个是“贪官”,他立马就会同意去抄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