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惯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习惯法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确立的、具有强制性和习惯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文章归纳了学术界关于习惯法的几种观点,并对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特征、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壮族传统习惯法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行为规范 ,是壮族社会成员共同意志和利益的反映 ,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壮族传统习惯法在维护民族利益 ,调整社会秩序 ,调整婚姻关系 ,保障民族繁衍 ,规范生产活动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社会发展 ,传承民族文化 ,起着积极作用 ,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政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官波 《思想战线》2005,31(4):34-41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少数民族地区秩序维护的基础,将其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纳入村民自治体系,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参与度,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透过对F村和K村的村规民约文本分析及相关调查可以看出,现行村民自治制度的外生性导致的少数民族地区村民政治参与度不高是少数民族地区村民自治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所在,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将少数民族习惯法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纳入村民自治体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参与度,从而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壮族习惯法及其特征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习惯法是广西壮族民间强制性的准法规范。它作为一种巨大深厚的社会存量,被特定的社会群体所选择、收纳、共享,成为壮族共遵共循的行为准则。本文着重阐述了壮族在集体生活、社会治安管理、保护人身安全、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方面习惯法的主要内容。并对壮族习惯法的审理、处罚进行了论述。认为壮族习惯法突出呈现出植根的乡土性、内容的生活性、管辖的地域性、运作的强制性、法规的不成文性、程序的不完善性等特征。并在壮族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维系功能,理顺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调整功能,排解纠纷,协调关系;制约功能,规范行为,惩诫恶行;传承功能,传递民族文化,宏扬民族精神;教育功能,寓理于法,培养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民族的生存都依赖于一定的环境。可以说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适应环境的历史。一个民族既然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那么其全部的生产活动以及部分与生产或维持生活有关的行为规则,就可以看作是直接或间接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手段。但是与其它动物不同的是,人不是用改变自己机体或行为的办法去消极地适应环境,而是用改造环境的方法去主动的适应环境。在这一长期过程中,一个民族在与环境以及人们之间互动中逐渐生成了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的行为规则——民族习惯法。因而民族习惯法是在生产与生活中自发形成的,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累积的经验的总结,而不是有目的的、理智的创造物。贵州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生成有其特定的生态本原。  相似文献   

6.
回族婚姻习惯法是阿拉伯伊斯兰婚姻制度与中国传统婚姻制度长期相互适应、吸收与交融的产物,回族婚姻习惯法被回族民众普遍接受并成为其婚姻方面的重要准则。回族婚姻习惯法在保持本身特点的同时也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蔼发生变迁,其与国家制定法发生着冲突,也有一定的共性。正确认识婚姻习惯法在当代法治社会中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婚姻法》在回族地区的顺利实施,增进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7.
云南彝族水利山林习惯法及其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彝族水利山林习惯法及其功能王明东颜绍梅彝族社会是由各种血缘的、地缘的和其他性质的团体,如家族、家支和村社等组成的。为保障社会安宁,社会成员健康发展,为调整各种社会关系,彝族社会或约定俗成,或社会成员集体制定,形成了各方面的行为规则。“这些行为规则...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的社会生态对参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迫切需求,对于参政党的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加强利益整合功能的同时,参政党将会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当前社会生态下发挥参政党利益整合功能,关键在于执政党的政治领导和政治支持,在于执政党提供给参政党的政治资源分配;根本在于参政党自身的努力,能充分调动党派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掌握的政治资源发挥到自身能力的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9.
巫洪才 《求索》2006,(8):121-12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在发展中所形成的多元文化格局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与此相适应,多元文化也造就了法律多元的现象,作为法律文化体现的习惯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事司法实务中被广泛适用,在适用中与国家法的冲突与融合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应如何适用法律、寻求妥当的解决途径、深值研究。正基于此,笔者在对司法中的民族习惯法展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二者互动的复杂性及冲突与融合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法源冲突的具体途径,以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法律人类学方法,结合田野工作的经验与感受,对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特性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着重强调指出民族习惯法所具有社会性、乡土性、伦理性、民主性等特征,这对中国的法治建设特别是西部民族地区法制完善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排斥习惯法的。"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是我国刑法基本的原则。然而在我国一些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习惯法,仍然存在对当地较大的约束力,其内部基本按照本地的习惯法处理本族内部的纠纷、矛盾。因此,应当通过立法允许在少数民族地区对刑法的变通适用,同时,也要适当限制习惯法的变通适用。  相似文献   

12.
陈立国 《求索》2011,(8):65-67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从纯生物学角度解决了人类起源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学说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理性思辨的理论指向。历经两千余年封建专制统治的中国传统社会,在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了新中国。而后中国共产党人秉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性指针,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摸索着前进。新时期新形势下,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不断努力,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展现。然而,放眼当下社会,现实社会面临诸如社会道德价值偏失、公德"观念低下、社会控制机制滞后于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等非理性考量。为此,我们要审时度势,不断努力并解决好阻碍和谐社会发展的诸多非理性社会问题,这是时代的责任,也是历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解放时,西盟佤族尚末进入阶级社会,但由于原始社会的解体和私有制的逐渐确立,氏族成员中开始发生贫富分化,原来维系和调解氏族社会纠纷的习惯规范,逐渐蜕变为习惯法。这种正在产生的习惯法适应私有制的建立和保护私有制的需要,开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有关西盟佤族习惯规范的调查资料,就其主要的方面试作探讨,为研究西盟佤族习惯法的起源提供一些资料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习惯法是国家制定法的有效补充,能够弥补国家制定法供给不足的情况,也能满足少数民族地区对于社会规则的需要。在社会转型期,通过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的互补融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国家制定法对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可以在法律实践中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习惯法中一些优秀的做法,符合少数民族人民的习惯与风俗,从而满足社会各方面利益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杨逊 《前沿》2011,(2):132-137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与自身族群文化相应的乡土性、生活性和稳定性极强的习惯法,具有多样性、特殊性、伦理性、稳定性、地域性、自觉性等特点。这些习惯法与我国现行刑法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在两种社会调控机制将长期并存的情况下,如何调适刑法和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冲突,增强民族地区刑事司法的可操作性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价值,并注重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继承与改造,协调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之间的冲突,实现二者互补和融合的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习惯法作为中国习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少数民族地区民族习惯法的民事司法适用存在有效导入路径缺乏、自身的局限性和法官适用民族习惯法的意识有待加强等方面的困境。民族地区应通过引入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判例制度、变通适用少数民族习惯法,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法官适用民族习惯法的意识等方面的措施,为少数民族习惯法在民事司法中的适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苗族是我国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的少数民族。据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国内有苗族500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广东等省(区)。在历史上还有不少的苗族同胞从我国移居刭东南亚一些国家,居住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等国境内;近几年来,又有些苗族同胞迁移到美国和法国、乌拉圭、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苗族是国际上民族学和人类学界注重的民族,认真对其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  相似文献   

18.
陈秋云  关丹丹 《求索》2011,(2):150-152
黎族传统社会婚姻习惯法以一夫一妻制为主,并内生了一系列与婚姻制度相配套的系统而完善的婚姻规则,如严格规范通婚范围,明确规范婚姻缔结程序,合理规范婚姻关系终止的程序,特别规范再婚程序等。虽然这套习惯规则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但其倡导婚姻自主、禁绝血缘内婚的朴素习惯法则,却也暗合了近现代文明的主流价值,即婚姻自由、尊重女权。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习惯法之社会功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民族习惯法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探究了民族习惯法在调控民族群体的生产、生活方面的积极意义以及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律间的互补关系,提出应继续发挥民族习惯法积极向上的社会功用,努力消除其可能给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民歌在南方少数民族传统婚姻习惯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首先,南方少数民族将歌唱才能作为重要的择偶标准和条件,以此来考量结婚对象的人品与素养;其次,歌唱成为南方少数民族缔结婚姻关系的必经程序,从而形成了"以歌为媒"、"依歌为聘"的独特婚姻习俗;最后,民歌艺术是南方少数民族结婚礼仪中必需的环节,聘金的交付、教育双方婚后的权利义务均由民歌来完成。因此,尊重和发扬这一艺术形式在少数民族婚姻中的地位,对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