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一则趣事:有人梦中到了阴府,看见一个官员在阎王眼前自称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官员答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案因避嫌疑而不言,对某人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了。无功就是过啊。”此官无言可答。  相似文献   

2.
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则故事。说有一个官员死后见到阎王,自称生前是一个好官,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没有任何贪腐和过失。而当阎王问他有什么作为时,他却无言以对。于是,阎王怒斥:"你身为官员却求全自保,该办的事情不办,该断的案子不断,该上报的问题不报,岂不是负国负民?要是这样,我们还不如在公堂上立一个木偶,它连水都不喝一口,不比你还廉洁吗?要知道,无功就是过,不干更是过。"  相似文献   

3.
清朝著名文人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一则趣事:有人梦中到了阴府,见一个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阎王笑了笑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是更胜于你?”官员答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又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对某案因避嫌疑而不言,对某人某事因怕麻烦而不办,岂不是负国负民了。无功就是过啊。”此官无言可答。  相似文献   

4.
国学经典     
《党建文汇》2014,(9):17-17
“无功就是过”——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一则寓言故事:一名官员在阎王面前自称生时为官清廉,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可无愧于鬼神。阎王笑道: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都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官员不服.辩解道:我虽无功,但总无过。阎王说:你处处只求保全自己.该办的事不办.该断的案不断,岂不是负国负民?无功就是过啊!可见,庸官之害.祸国殃民。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研究讨论话剧剧本《屈原》时,周恩来同志对历史剧创作的原则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讲完后,笑着问身边一位同志:“你的意见呢?”那位同志急忙答道:“没有意见,同意您说的。”周恩来同志听后很不高兴,严肃地对那位同志说:“怎么可以没有意见呢?遇到问题,你不思考吗?我不喜欢你们一来就同意我的意见,那还要讨论做什么呢?共产党员应该善于思考,应该有自己的见解,要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相反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参加革命是为什么?当官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对于这三个问题,腐败分子与廉洁干部的回答截然不同,他们自有其特殊的理解和阐释。他们或者从来就没有端正过参加革命和当官的动机,或者背叛了自己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或者被香风迷雾熏昏了头脑,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于是,便大肆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就是他们发表的赤裸裸的“腐败‘宣言’”。一切腐败分子,都难逃历史的严正审判,这些反面教员的“腐败‘宣言’”和可耻下场,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警示: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为官者,一路上走好。“不…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跟一位安全工程专家聊天,他突然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去建筑工地采访,戴安全帽了吗?我说,戴了。他又问,你戴安全帽时,系紧下颌带了吗?我摇摇头。专家说,安全帽戴了,但你不知道怎么正确戴,那你戴着又有什么意义呢?职业劳动防护不是做样子、摆姿势,而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安全意识淡漠,就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不敬畏。专家接着说,不光你,好多领导干部,也没有安全意识。看电视新闻,有些领导干部下矿井、进工地,戴着  相似文献   

8.
<正>雨后,小男孩在小路上发现一只蜗牛,他蹲下来捡起它,轻轻放进了草丛里。“别乱跑!”奶奶喊他。男孩扬起小脸兴高采烈地说:“我在救蜗牛。它在马路中间爬啊爬,太危险了,我把它送回家了。”奶奶觉得无趣:“蜗牛知道你救了它吗?”小男孩想了想,说:“它不一定知道。”奶奶问:“那你这好事不是白做了吗?谁会知道你救了这只蜗牛啊?”男孩立刻说:“我自己知道就行了。我救了一只蜗牛,我很开心!”  相似文献   

9.
文论集萃     
毋忘忠告□魏信德一次,一个猎人捕获了一只能说七种语言的鸟。“放了我,”这只鸟说,“我将给你三条忠告。”“先告诉我,”猎人回答,“我发誓会放了你。”“第一条忠告是,”鸟说,“自己做过的事不要后悔。”“第二条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件事,你自己认为是不可能的,就别相信。”  相似文献   

10.
几乎所有认识我的人,甚至还有一些不认识我的人在知道我要下基层从政后,都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条路。在毕业办理户口手续时,一个素不相识的办事员就这样问我:“你家在孝感?”我说:“不在”。“那你爱人在孝感吗?”“不在。”“那你为什么到孝感去,是犯了什么错误在学校呆不下去了,还是学校故意坑你?”我说:“都不是,是我自己申请去  相似文献   

11.
报载,被誉为“扶贫司令”的湖南吉首军分区司令员彭楚政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他说:“我坚持清贫生活,好多人就问,一个司令员怎么弄得这样寒酸?我给他们解释:为什么有些老板没有钱也要租高级宾馆办公?不就是撑门面吗?我是反其道而行之,降低门槛,让普通群众好进好出好说话。”  相似文献   

12.
张雨生 《唯实》2003,(4):93-94
买盗版书很不光彩。据说 ,在西方文明国家里 ,买一本盗版书 ,就像做了一次小偷 ,自愧而不安。但我还是不隐讳 ,我买过盗版书。我买书只有两种选择 :一是想读的 ,需要的 ;二是价格合理的 ,最好能打点折扣。是不是盗版 ,我识别不出来 ,也没办法问。真问 ,能问得出来吗 ?是盗版 ,谁会承认呢。在瓜摊上 ,你问卖瓜的 :“你的瓜是甜的 ,还是苦的 ?”人家不仅不回答 ,还怀疑你有精神病。有人说 ,盗版书好识别。“印刷粗糙 ,纸张低劣 ,错字连篇。”这是曾有过的情况 ,也是极而言之。同样 ,正版书又何尝没有这种情况 ,出版社出的劣等书还少吗 ?当今之…  相似文献   

13.
白岩松 《党课》2020,(4):104-105
中央电视台做过一个关于读书的公益广告,这几年一直在做读书的推广,我总纳闷,你见过国际上把哪个日子定为“吃饭日”吗?没有。既然国际没有吃饭日,那为什么要设一个读书日呢?对于人们的身体来说,不吃饭活不下去,但对于我们的精神来说,不读书难道不也是跟不吃饭一样活不下去的一件事吗?为什么我们已经堕落到了要全社会去推广“阅读”的地步?  相似文献   

14.
1947年8月的一天,李银桥被调到毛泽东身边担当卫士。见到李银桥,毛主席亲切地问:“怎么样,愿意到我这里工作吗?”银桥小声说:“不愿意。”空气顿时有些紧张。过了一会儿,主席说:“嗯,你能讲真话,这很好。我喜欢你讲真话。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不愿意在我这里  相似文献   

15.
正做父母的,都爱自己的孩子。可有一点我搞不懂,为什么许多中国家长喜欢在公众场合训斥甚至羞辱自己的孩子?先不说文明素质,你以为是妈妈就可以这么欺负自己的孩子? 尊重孩子,就是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小女孩几乎都喜欢粉粉嫩嫩的颜色,而我女儿过12岁生日时,很认真地对我说:"妈妈,请你以后不要再给我买任何粉色的衣服了,也不要那些亮晶晶的装饰。我长大了。"某种意义上,她就这样发表了"独立宣言",彰显了小小自我的审美观。作为母亲,我的所谓"知名度",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过烦恼。他不愿意因为父母的原因而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6.
对话文花枝     
“我只是一个普通导游,比起遇难的同行我已经很幸运了。”2005年最后一天,在抵达湘潭的当天晚上,记者见到了这个坚强的姑娘。面对提问,花枝没有过多叙述当时的情形,她只是平静地说,“我对我当天的举动并不后悔。”“花枝,你还记得起车祸发生时的情形吗?”“说实话,能记得非常清楚的不是很多,我坐在第二排,看到卡车直冲着旅游车撞过来。”“你还记得当时说过些什么吗?”“好像就是让大家坚持,让大家加油,我们一定会没事儿的之类的。”“还有呢,更细一点的呢?”文花枝先人后己抢救游客的事迹得到中央领导的重视和关心,李长春同志作出重要批示,…  相似文献   

17.
悦读书讯     
<正>不要说等我有一个清晰的梦想才开始去做。你需要的是每一天都知道自己的生命还会前行,知道未来你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就是你今天一块一块搬过来的砖。——俞敏洪《梦在青春在》更重要的是,谁说读书人什么都没有?他们有笔杆子啊。打天下的时候,可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但是坐天下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就是笔杆子里出政权了。枪杆子让人“口服”,笔杆子才让人“心服”。  相似文献   

18.
忍让     
结婚7周年那天,妻子做了顿丰盛的饭菜庆祝.妻子说:“婚姻七年之痒我们顺利度过,你知道这7年来维持我们婚姻最基本的因素是什么吗?”我努力地想了想,我们之间虽然极少争吵,但除了我的忍让,似乎也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我反问妻子:“你说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沫沫 《党的建设》2014,(9):43-43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是个家庭主妇,人到中年才开始写作,每天都写,从未停下过。她家里有4个孩子,忙完孩子就是写作,她也不认为自己写得有多好。她说:“生活琐琐碎碎,写作也就是出口,我每天对自己的写作有个定量,强迫自己完成。这和年龄增长有关,人们会变得强迫自己做某些事情。配合我写作的是每天步行5公里。如果我知道有哪天我没有办法走那么多,我必须在其他时间把它补回来。”她说,“这其实是在保护自己,这么做会让你觉得如果你遵守所有好的规矩和习惯,就没有什么可以打败你。”  相似文献   

20.
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官员死后在阎王跟前自称生时为官不贪,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清水,无愧于鬼神。阎王听了说:“设官是为了兴利除弊,若不贪钱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中设一木偶,连水也不用喝,岂不更胜于你?”这个笑话虽然过于刻薄,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廉洁是我们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品质,是衡量干部好坏的一个方面,但还应以此为起点,励精图治,公正用权,做更多有利于人民群众的事情。像上面所说这位官员大可列入“庸官”之列。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特别是管理者当中,有为数不少这样的为官者。有的不认真学习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